历史|《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揭示隋唐强盛的历史渊源

历史|《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揭示隋唐强盛的历史渊源

00:00
21:42

陈寅恪揭示隋唐强盛的历史渊源。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书名:《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作者: 陈寅恪

今日解读:吴湘

解读人简介:中山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

播音:裴喜,北京台特约播音员

责编:袁博

音频编辑:陈子夫



精华笔记 


 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的高峰,西方人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伟大的罗马尚且如此,处于盛世的隋唐又是怎样诞生的呢?相信读了这本名字有点绕口的书,大家就会明白。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文史大家陈寅恪的扛鼎之作,整本书分析了隋唐两代王朝制度的来源。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认识隋唐两代历史的重要门径,书中的研究方法也奠定了早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调和模式,成为了后来许多著名学者的范本。

这本书的作者陈寅恪,出身名门,祖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晚清诗坛领袖,他自己也是博学多闻,曾游学多国,通晓十余种语言,民国初年,陈寅恪任教清华大学,是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他的身世和文化品格,也是前几年的媒体热点之一。

带着问题,与陈寅恪一同追溯隋唐制度的源头。

1、大放异彩的隋唐礼乐制度,是怎样诞生的?

2、灵活多变的隋唐财政制度,来自何方?

3、征服广袤疆土唐朝军队,有着怎样的制度来源?

一、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灿烂辉煌的隋唐文化,辐射东亚,影响至今。那么这些大放异彩的礼乐制度,是怎样诞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南渡,在南方重建政权。占据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文化上比较落后,虽然也有一些汉化改革,但由于力度太小,加上政局动荡,成效都不大,直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全面推行汉化,局面才彻底改观。

孝文帝经过一番努力,在北魏朝廷中确立了汉人礼乐、职官和法律的地位,后来,北魏分裂,北方陷入战乱,分裂的政权没必要去改动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于是它们被各个政权沿用,最终也被隋唐两代继承。从隋唐制度的六大类别来看,这一来源占比高达三分之二以上。

二、北魏的这次汉化,它的知识与方法并不源自中国北方,而是南朝的宋和齐,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东晋灭亡后,熟悉魏晋以来典章制度的南渡贵族家庭,有的又回到了北方,这种南渡又北归的现象,牵扯到不少南朝高层人士,他们在孝文帝改革时受到重用,这批人中的代表是王肃,这些人垄断了政府制度的知识,也为北魏和后来的隋唐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常用开放包容来形容隋唐帝国海乃百川的气度,其实,隋唐王朝财政制度的灵活多变,恰好能说明这种不拘一格的心态。

陈寅恪认为唐代的财政制度,本来是和隋朝一样,沿用北朝的系统,没有多大改观,等到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北朝原有的财政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朝廷就转而采用南朝制度。

为了说明这一点,陈寅恪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唐代交租原本是用粮食,但到唐中期,开始仿照梁陈的制度,折成布匹缴纳。南朝以来,由于商业发展迅速,经济活跃,交换能力强的布匹,在南方开始取代粮食,成为交租的标配,隋唐统一南北后,南朝旧地的这个惯例被维持下来,等到唐代中期,北方经济也达到相应水平,这时候,原本在南方成熟的这种财政制度,便被中央王朝采用。

另外,隋唐财政制度的一部分内容,是北魏吞并河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西部时,从地方上采纳过来的。

在唐代,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周围人口稠密,为缓解粮食紧张,唐朝通过运河江淮地区运粮,但长距离运粮损耗很大。唐玄宗时期,把和籴制度在关中地区推广,不再从外地调粮,而是平时就从长安洛阳附近收集粮食,作为储备用粮,这种原来在地方上的制度,由此变成了一种国家制度。

三、唐朝为什么能征服如此辽阔的版图?唐朝军队依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军事制度?

北魏后期在北方边境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极有可能去的就是这里。六镇之中有一镇叫做武川镇,北周的实际建立者宇文泰、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都出自这里。陈寅恪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关陇集团”,从北周到隋,由隋到唐,政权的更替,完全在这个集团内部完成。

后来,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把先前北魏兵农合一的制度做了一番改造,推广到西魏境内的所有民族,最终形成府兵制。此后,这种军事制度,成为了握在关陇集团手中的一把利剑,开疆拓土,所向披靡。三年后,西魏就在玉璧之战中扭转了北方的军事天平,11年后,西魏一举拿下长期被南朝控制的江陵,并夺取了巴蜀地区,为随后北方统一南方,创造了战略优势。

府兵制从产生到完善,直到形成北方统一南方的局面,只经历了短短的十余年。后来隋朝用这套军事制度最终统一南北,唐朝更是把它发挥到极致。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唐制度主要有三个主要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北朝的北魏和北齐,

第二个来源是南朝的梁和陈,

第三个来源是与隋唐政权一脉相承的西魏和北周。

陈寅恪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用这三个来源,来分析礼仪、职官、刑律、音乐、财政、兵制等六种隋唐制度,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发展过程中的源流和脉络,用三根线,就串起了十四部正史,这也是这本书的神奇之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宝贝的声音ing

    陈寅恪的名字中的“恪”字读音为“que”,而不是普通话中的“ke”。这是因为陈寅恪是江西人,江西话里,“恪”读作“qò”,普通话中没有“qò”这个音,所以音转为“què1”。此外,陈寅恪提倡知行合一,认为仅凭理论是不够的,人们只有将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道德原则。他认为,“que”意味着拒绝诱惑,正义和不正义的区分更加清晰,更具有指引性,因此建议用“que”的方式读音2。在清华大学,陈寅恪的名字读音也被广泛传播,成为了清华人都知道的事情3。

  • 自然自在L

    怎么回事?一步部专辑里面怎么会有两个局外人?

  • 1867522tsjs

    历史 人文

  • 无缘hb5032

    府兵制确实厉害,但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没有均田制就不会有府兵制,王朝前期人口凋敝,均田制有大量土地可以分给农民。唐中期人口爆发,均田制无法继续支撑下去,后只有实施税制改革,均田制破产,府兵制也改成了募兵制。

  • 一土一卅

    陈寅恪ke

    一土一卅 回复 @一土一卅: 哦……受教了

  • 大鹅还得炖着吃

    陈寅什么?

    OldShen 回复 @大鹅还得炖着吃: Ke

  • 林松水

    谢谢这个节目,非常好,大大的点赞谢谢各位牛人的辛勤付出

  • xiao沐卿

    10

  • 松下鹤鸣

    陈寅恪那是导师中的导师,不是一般的厉害。

  • 13407600vil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