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第196集-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

【列御寇】第196集-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

00:00
12:3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我们进展到《庄子列御寇》篇第32,这一篇内容相当多,它基本的要旨是什么?世间价值观极为分歧。儒墨相争可以使家人无法共存,渴求富贵则必须行卑贱之事、冒生命危险。另外,人心难测,要如何判断及测试它呢?最上等的方法是培养觉悟的智慧,化解自我的执着,向往那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篇后面也提到庄子将死的那一段资料,说出他如何有一种逍遥自得的生命情调。


我们这一集先看第一章跟第二章,这两章很巧的是都提到郑国的人物。列御寇当然是郑国的思想家,而下一章也提到一个郑国的念书人,他代表儒家,他的弟弟代表墨家。一家人之间就为了思想的分歧而产生了矛盾的情况。


我们先看第一章谈到列御寇的,列御寇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就是列子。从一开始〈逍遥游1.7〉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就知道列御寇不简单,他后面(〈应帝王7.5-7.6)又很好学,拜壶子为师;向关尹请教(〈达生19.2);跟百年的骷髅头还可以对话(〈至乐18.7);他的老师也是伯昏无人(〈田子方21.9)


在这一集出现了伯昏瞀(mào)人,应该是同一个人,提醒他说:你还是有你的执着,你应该飘飘然就像解缆的船,空荡荡地到处逍遥。


我们先看庄子在这里怎么写的。


列御寇前往齐国,走到半路就折返,遇到伯昏瞀(mào)人。伯昏瞀人说:你为什么回来呢?列御寇说:我受到惊吓。伯昏瞀人说:什么事使你惊吓?列御寇说:我曾在十家卖浆店饮食,其中有五家优先招呼我。伯昏瞀人说:就算这样,你何必觉得惊吓呢?


列御寇说:内在的巧智未能化解,身形就流露威仪光芒,用外显的力量慑服人心,让别人怠慢显贵及老者,这样就会带来祸患。卖浆人只是做些饮食买卖,没有多少盈余,所得的利益很少,所有的权力轻微,都还这样对待我,何况是万乘的君主呢!形体为国家操劳,智力为政事耗尽,他会把国事委托给我,要求我达成功绩,我因此觉得惊吓。


伯昏瞀人说:你的观察很对啊!你回去吧,人们会归附你的!没过多久,他再去看列御寇,发现门外摆满了鞋子。伯昏瞀人面向北方站着,拄着拐杖抵着下巴,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走了。接待的人告诉列子,列子拎起鞋子,光着脚跑出来,到了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难道不指点我吗?伯昏瞀人说:算了吧!我本来就对你说过『人们会归附你的』,现在果然归附你了。


不是你能让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让人不来归附你,你为什么要让人感觉你与众不同呢!必定是你有所感觉,才会动摇你的本性,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与你来往的人又不告诫你这些,他们的浅薄言语全都是毒害人的。既不觉醒也不领悟,怎么能互相帮助呢!巧者劳累而智者忧虑,只有无能者全无所求,吃饱之后到处遨游,飘飘然就像解缆的船,空荡荡地到处逍遥。””


在这一章里面,庄子再一次用列子作代表,列子的作法是怎么样呢?首先,他惊吓,但并没有觉悟;惊吓是说:你看,一个卖豆浆的平凡的小店,我去十家,有五家先招呼我。代表什么?代表列子一定是长得一表人才,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贵人或是大人物。


事实上列子家里很穷的(〈让王28.6),他应该是长相特别吧!结果让别人优先照顾他,他吓到了。为什么吓到?卖豆浆尚且如此,何况是万乘之君呢!他一旦发现我的特别,就要让我去帮他处理国政,那不是很劳累吗?所以我觉得很惊吓。


但他还没有觉悟,没有觉悟什么?伯昏瞀人开始也没点出,他只是跟他说:你这种心态很好,别人会归附你。为什么?因为你开始要收敛自己了,不要用外表的一种形象,来给别人压力。后来,他再去看列子的时候,发现门外一大堆鞋子,代表确实众人归附了。伯昏瞀人就对列子说:你能让人归附你,但你不能让别人不来归附,这更难!


不能让别人不来归附,就是你要韬光养晦。还记得前面(〈寓言27.6)说过吗?阳子也是类似的情况,开始去的时候,旅店的老板都先招呼他,让他先梳洗,给他好的位子,靠近火炉边的。他听过老聃的教训,修练好了之后再回去,大家都跟他抢位子,就把他当作平常的人跟大家都一样了,已经没有那种外在的威仪了。


所以,伯昏瞀人这个老师讲得很直接:人在世界上,如果,你看这句话原文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好像解缆的船,空荡荡地到处逍遥。还记得前面的(〈山木20.3)比喻吗?一艘船撞过来,船上如果没有人,你的船被撞也不会生气;船上如果有人,你就不高兴了。


为什么前面不生气?因为船上没有人,就是他做到一个,把自我化解,让它变成空虚无物。就是跟别人没有什么对立竞争的关系,让别人看到你的时候,不觉得你是一个给他带来困扰,带来压力的一个竞争的对象。


再接着看看第二章,另外一个郑国念书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庄子这样写的。


郑国有个人,名叫缓,在裘氏的地方读书。过了三年缓就成了儒者,他像河水一样,滋润着方圆九里之内的人,恩泽推及父、母、妻三族,并且让他的弟弟去学墨家成为墨者。儒者与墨者辩论时,他的父亲帮助墨者这边。十年之后,缓自杀了。他的父亲做梦,梦见他说:让你的儿子成为墨者的,是我。为什么不去看看我的坟墓,上面种的秋柏已经结果子了。””


接着是评论。


造物者所赋与人的,不是赋与人为的成就,而是赋予自然的本性。有哪方面的本性,就会往哪方面发展。缓这个人自以为与众不同,而轻视自己的父亲,就像齐国人掘井的以为自己有功,与前来饮水的人互相扭打。


所以说,今天世间都是像缓一样的人,自以为是,这在有德的人看来是不明智的,何况是有道的人呢!古人称此为:逃避自然所带来的惩罚。圣人对安定的就让它安定,对不安定的就让它不安定;众人对不安定的要让它安定,对安定的要让它不安定。


从造物者开始,所描写的是发挥他的思想。造物者这个词也好久没见了,在前面的〈大宗师〉出现好多次。造物者所指的就是道,用造物者比较生动,直接说出道是万物的来源这个观念。


这到底发生什么事?缓这个人,他学儒家,所以可以照顾乡里,这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儒家是专门办教育,从事政治活动的。但是他让他的弟弟学墨家。墨家不一样,墨家是要兼相爱、交相利所有人都平等,不能有差别待遇。结果兄弟两人辩论的时候,父亲赞成弟弟这边。哥哥大概深受打击吧,过了十年之后自杀了,觉得在家里活不下去了。


自杀之后怎么样呢?居然托梦给他父亲,责怪他的父亲,说:你没有到我坟墓上来看看,如何如何。这就是违反了人的本性嘛!兄弟相争,本来是谈学术问题,你牵涉到生活上各方面;你本来该孝顺父母的,你现在托梦给父亲,责怪父亲。


后面就特别用造物者这一段来说明,造物者给人什么?自然的本性。你不能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自以为是,甚至轻视自己的父亲。所以后面提到齐国人掘井的故事,这简单的比喻很简单:齐国人掘井之后,这个井水,他认为是的功劳。其实本来底下就有水,掘井之后,这井水要让大家可以一起来分享。


《易经》有个井卦,井卦到最后的时候,说井口收拢一点,上面不要加盖,跟别人分享。这个卦到最后的时候上上大吉。说明自古以来,井田制度,所谓的水井是重要的概念。不能说这水井是开的,别人不能用。那这有时候太过于执着了,特别提到这一点,就好像这个缓自以为是,太过头了!


最后的结论说什么?说到圣人。这边就也很简单的描写:圣人对安定的就让它安定,对不安定的就让它不安定。什么意思?顺其自然啊!


而众人总是要扭曲这种情况,我们觉得:这个安定不好让它不安定,这个不安定不好要让它安定。都是用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然的情况,多此一举。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学到什么?学到两位郑国学者的故事。当然,列御寇的情况是远远在更高的层次,很快就觉悟了,马上就知道要跟好的老师去学习,设法去悟道,道无所不在。所以在世间到处可以遨游,从前面的〈逍遥游1.7〉说他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现在呢,跟自然界配合,也在人间可以随顺了。


而另外一个念书人叫做缓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陷于儒、墨之争,在人间有各种复杂的问题,简直无法解决。


下一集的内容又回到庄子身上了。


主题是:庄子困窘的生活实况。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列子从一个卖豆浆人的接待中受到“惊吓”,马上就能意识到世人趋利背后的心机,已经到了见利思害明察秋毫的悟境了,但依然还是着相的。他请教老师伯昏瞀人,老师并未惊异,并告诉他不久会有人归附于你了,随后也得到了验证。列子再次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要“泛若虚舟”,大概是要继续修练到“至虚极”的境界吧。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最后修练到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都可以做到无为无所不为了。

  • J之大盗

    发现自身问题不改,灾祸,沉溺其中久了,“惊”的觉醒都会消失。先天条件好的人不表现这才是智慧,谦之又谦能避难。“莫失己道,莫扰他心,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能做到“虚”真是不易啊。谢谢老师

  • heart1965

    圣人对安定的就让他安定,对不安定的就让他不安定。众人对安定的要让他不安定,对不安定的要让他安定。

  • heart1965

    世间价值观极为分歧。人心难测,最好的方法,最上等的方法是培养觉悟的智慧,化解自我的执着。

  • 听友376468418

    缓与弟弟他们俩儒、墨两种思想之争在同一个家庭践行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致形成了“死结”,到死也没能化解。 庄子应该是想指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在认知上需要再向上提升才能得到从根本上的解决。父子与兄弟手足本是亲情,亲情应放在首位,更需要互相理解、沟通、爱护对方才符合人道与天道,他们反而是伤其了本性。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天道自有它均衡的力量。圣人对安定的就让它安定,对不安定的就让它不安定。什么意思?顺其自然啊!

  • heart1965

    泛而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 听友186910120

    最上等的方法是培养觉悟的智慧,化解自我的执着。

  • irishigh

    巧者劳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 易道思维

    飘飘然像解揽的船,空荡荡地到处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