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家族人才辈出,“清初第一谋士”也是范仲淹之后

范氏家族人才辈出,“清初第一谋士”也是范仲淹之后

00:00
07:43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范仲淹出身寒微,自少年时就刻苦读书,立下远大志向。史料记载,他在河南应天书院读书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经过经年累月的长期苦读,范仲淹成为一名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学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

不仅自己始终读书,范仲淹也是这样教导儿子和子侄后辈们。在写给儿子范纯仁的信中他叮嘱:“不得慢易,勤学勤学!”写给哥哥范仲温的信中也劝勉子侄们以读书为主业:“二郎、三郎并劝修学,日立功课,彼中儿男,切须令苦学,勿使因循。须候有事业成人,方与恩泽文字。”读书始终是人生的第一要务,范仲淹对后辈们的教导皆是如此。

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范仲淹践行节俭的生活作风,也要求整个家族勤俭持家,不事奢靡。记录范仲淹言行的史料《言行拾遗事录》中记载:“公子纯仁娶妇将归,或传妇以罗为帷幔。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归吾家,当火于庭!’”可见范仲淹认为,用丝绸作为帷幔都是太过奢侈的事情,范式家族必须遵循简朴的生活作风。范纯仁后来成为宰相,但是他的儿子范正平在离家二十里外的觉林寺读书时,来回都是步行,烈日当头的酷夏只用一把破扇遮阳。没有人知道这名看起来如此寒酸的孩子,竟然是当朝宰相的公子。

凭借着范仲淹良好、严格的治家思想,后世范氏子孙多为英才。在范仲淹之后的几十年内,范仲淹家族先后有范琪、范师道、范纯仁、范世京、范世亮等五名范氏族人进士及第。范仲淹诸子中,长子范纯祐十岁博览群书,文章写得非常好;次子范纯仁,人称“布衣宰相”,范纯仁的长子范正民也无书不读,有文集百卷;三子范纯礼也是北宋名臣,勤政爱民、刚正不阿;四子范纯粹之子范正夫长于水墨画,其绘画作品格调高雅。

范仲淹不仅设置共有族产整合族人,还兴办义学指点后人科考。范式家族有一套严格的家法来约束、规范和凝聚族人,这些规定不仅从经济、生活方面给家族之人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从教育、政治层面对族人进行提携,这才使得范氏家族实现长久兴盛。有资料统计,范氏宗族在宋朝共生产出进士二十二人,宋明两代做官的有一百八十四人。

通州范氏家族是北宋范仲淹直系后裔,后人范凤翼(1575-1655)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直隶滦州知州,后转吏部、大理寺任职。万历三十八年称病辞官回乡,此后数遭征召,皆隐居而不出山,后世称之“真隐先生”。在朝任职时,范凤翼恪尽职守,有报效国家之志;隐居乡里后,又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为地方百姓蠲除苛捐杂税,赈济穷苦,广得美誉。无论是诗文创作还是社会活动,无论是身居朝堂还是隐居乡里,范凤翼都秉持着文正家风,修身为政。

范氏后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清初政治家、谋略家范文程(1597-1666)。范文程在女真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朝开国年间的规章制度多数出自其手。清朝建立后范文程位列文官之首,被称为“汉人第一功臣”。范文程累官至宰辅,死后谥号文肃,康熙亲笔书写“元辅高风”,赞扬他高风亮节,给予至高评价。

范崇简(1757-1840),南通范氏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喜欢交游,27岁与诗友重结诗社山茨社,创造了山茨社的又一辉煌。范崇简还是一名书法家、画家,史料记载:“范崇简为人淳朴高旷,能书,能画,能诗,而不好习举子业。”家族“九代诗人八代穷”,有索债者公然入座,范崇简如遇大劫,在除夕一阖家团圆之日迫不得已避债于外,惶惶不可终日。家境贫寒至此令人唏嘘,然而范崇简安贫乐道、心无旁骛,坚守“诗是吾家事”的家训。

近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爱国人士范寿康也是范仲淹的后代。范寿康是中国倡导哲学教育第一人,他于1923年所撰写的《教育哲学大纲》是国内最早阐述教育哲学思想的专著。不仅在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贡献卓著,范寿康还为振兴国语教育尽心尽力。他的故居名为“后乐堂”,名字即出自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范寿康之子范岱年也是著名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学家。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顾炎武也曾说过“富贵不过三四传而衰替”的传家周期律。范氏家族却从范仲淹后,近千年来家风不坠。这恐怕是倚仗范仲淹不灭的精神之烛,照耀千年。

作者:徐敏

播音:渠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