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选择平台:用个人品牌思维整合资源,精准出圈

第二章 选择平台:用个人品牌思维整合资源,精准出圈

00:00
09:12

要想做好公开表达、获取铁杆粉丝,在搞清楚动机后,我们还得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声的公开平台。平台选对了,我们才更有可能出圈。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类平台层出不穷,可谓眼花缭乱。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是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否符合个人调性所谓符合个人调性,就是说这个平台的表达形式符合你的个人习惯、能发挥你的个人特色。拿线上平台来讲,在表达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短视频、音频、文字、图片。找一个你最舒服的表达形式来进入某个平台,对于你开始公开表达极为重要。比如,很多人不喜欢抛头露面,甚至对镜头有恐惧感,那么他们显然就不适合选择短视频平台。即便它是当下最火的表达形式,你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当然了,如果你想提升自己,愿意给足自己成长的时间,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再比如,你声音特别好听,让人如沐春风,抑或声音辨识度强,那么选择声音类平台,或者在视频类平台中只展现你的声音,显然能最大化地发挥你的价值。我有个朋友出了本新书,他觉得直播是个很火的带货方式,就决定去直播卖书。我知道他的缺点是什么(在生活中,他极为内向,不善言辞,平日里跟陌生人交流时防备心极强),因此,我不建议他做直播。但一心只想卖书的他,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决定尝试一下。结果不出所料,销售数据很惨,甚至有些已经预定了书的读者也退货了。问题出在哪儿呢?这位朋友在直播镜头里神情紧张、目光闪烁、坐立不安。这样的他,跟读者透过其文章所感受到的那个“才思敏捷”的专业形象截然不同。自我定位不精准的他,没有意识到镜头对面都是活生生的人。可见,符合个人调性的目的是扬长避短。你只有让自己舒服了,用户才有可能舒服。二、平台用户是否精准如果你在一个平台发展得很舒服,但平台上没有或者少有你的目标用户,那么,这样的平台便只能供你自娱自乐了。即使你在这个平台做得很好,从个人品牌维度来讲,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连接不了你想连接的用户。所以,在选择平台时,我们还要充分考量这个平台上的用户有没有我们的潜在用户、有多少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判断。每个平台在诞生之际,都有其产品定位、用户画像,从平台呈现的内容即可判断。毕竟,什么样的内容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就拿短视频平台来说。快手里有许多接地气的内容,吸引了下沉市场的用户;抖音里演绎的梦幻而美好的内容,吸引了年轻用户;微信视频号中偏才艺类的内容,吸引了许多学习型用户……尽管各个平台都在不断拓宽用户圈层,不断优化内容矩阵,但其基因早已决定了大多数用户的偏好。因此,在选择平台前,首先要思考清楚,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你的准用户是什么类型的。你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以下问题。他们会来到这个平台吗?他们会花多长时间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来的频次有多高?如果答案清晰且肯定,那么,这个平台就值得你去努力拓展。三、平台是否处于上升期如果一个平台已经达到了饱和的阶段,或者说,平台已经在走下坡路,那么面对这样的平台时,你一定要慎重。在很多成熟的流量平台上,绝大多数流量已经被头部博主占领,作为新人的你此时进去,如果想被看见,不是没有机会,但要多走很长一段路。所以,比起成熟或规模大的平台,我相对更愿意推荐那些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平台。什么叫快速上升期?来看看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种子用户质量如何?2.官方做了哪些投入?3.官方愿意为创作者提供哪些支持?就拿微信视频号来说。微信视频号从2020年年初开始小范围进行产品测试,到2021年8月,其日活跃用户已达4.5亿,其发展的迅猛态势直逼成立近6年的抖音。犹记得,2020年年初视频号还在内测阶段时,在我的学员群体中,有些人获得了内测资格(可以开通账号)。在这些获得资格的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类人觉得,他们已经有了抖音跟快手,而此时他们对视频号的规则和逻辑尚不清楚,所以他们干脆放弃,继续运营抖音、快手账号;另一类人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并且微信生态让人看好,早期进入,发展的机会应该更大,于是他们开始全力以赴做视频号。结果表明,早期进入视频号赛道的那群学员,都得到了风口红利,甚至有不少学员的账号做到了垂直领域的前十。你看,同样的时间成本,同样的付出,创造的结果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关键在于,你走的是哪一条路,以及你愿不愿意早早地开始。运营视频号接下来还有重大机会吗?我认为完全有,视频号甚至有可能是未来5年打造个人品牌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总结一下,选择线上平台要考虑的3个方面分别是:是否符合个人调性、平台用户是否精准、平台是否处于上升期。如果有多个平台同时满足你这3个方面的要求,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多个平台分发内容。哪个平台数据表现更好,就花更多时间重点运营那个平台的账号。除了线上,很多人忽略了其实线下平台也很适合公开表达、适合打造个人品牌。也许线下平台的用户基数没那么大,很难马上影响很多人,但它的用户黏性是线上平台无法超越的,甚至可以说,一个线下用户抵得过上百个线上用户。我每年都会花更多时间在线下,在全国各地开课——闭门会、公开课、私房课、沙龙等,目的只有一个:与用户面对面地交流。这不仅让我与第一批学员里上万名种子用户建立了联系,而且使我课程的口碑推荐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进而完成了口碑裂变。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线下平台。线下平台主要有两种运营策略。一种策略是,当你自身影响力还不够时,可以加入某个有影响力的组织,获得平台背书。我有许多学员是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谈业务时,比起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他们往往更容易获得机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平台有很强的品牌力,对方愿意相信他们背后的平台,从而愿意给他们机会。在这里,我要提醒你的一点是,千万不要错把平台能量当成自己的实力。真正有个人品牌思维的人,会把平台当杠杆,借助平台提升自我,整合资源,巩固影响力基石。腾讯五大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表示,腾讯出来的人创业,都可以找他聊聊计划,如果计划不错,他都会投一点。可见,好平台的机会比普通平台要多。除了加入有影响力的平台,另外一种策略是拥抱渠道。渠道的选择标准跟线上平台的选择标准一样:符合个人调性,即双方的价值理念一致;平台用户精准,即渠道用户跟你想要影响的用户属于同一个群体;平台处于上升期,即渠道处在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上。一个适合自己的优秀渠道可以帮助你持续进攻,加速影响力提升,从而被更多人看见。当然了,不论加入大平台,还是拥抱渠道,如果你自身没有实力,我想没有哪一个平台或渠道愿意动用真金白银去扶持你。平台与个体始终追求的是共赢,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整体都成不了气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出最优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正如有句话所说:所有努力的意义,不过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选准想要进攻的平台后,我们就要正式进入重要的第一个实操环节,即确定个人品牌定位,这会帮助我们从被看见上升到被记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