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当日,已卸任近2年的他仍在奔忙。在奈良进行竞选演讲活动时,枪声突然响起。
这一天是安倍晋三卸任首相后的第660天,从政的第40年,生前他一直致力于日本经济的再次腾飞,身处政治漩涡,在大国之间斡旋。
去世的安倍晋三也依然无法远离政治漩涡。
岸田政府为安倍举办“国葬”并借机开展“吊唁外交”,“国葬”却在国内外遇冷,安倍去世后日本面临着什么挑战……这些都成了热点话题。
“安倍经济学”无法告一段落
安倍作为日本连续在任时间最长首相,一生两次出任日本首相。他在经济上最重要的政绩是为了改变日本经济的颓势,提出了“安倍经济学”。
所谓“安倍经济学”就是希望通过激进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等来刺激日本经济增长,让日本经济走出长期以来紧缩的困境。在其任内,以日元贬值促进日本经济走出负增长的“失去的二十年”,踏上复苏之路。
这些政策虽然让日本经济实现了罕见的71个月正增长,但是一场新冠疫情,让日本经济重新面临滞胀。2019年二季度,日本经济萎缩加速,2020年日本经济开始负增长。十年一瞬,日本经济从“失去的20年”变成了“停滞的30年”。
2022年7月8日,枪声响起,带走了安倍的生命,也击碎了他的复兴梦。安倍去世后,他在经济方面的影响还在延续。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2日报道,尽管日本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但日本央行维持超低利率不变,仍未投身于全球收紧货币政策的浪潮。“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政策透支了日本财政金融政策的施展空间,给日本带来了货币、财政政策过度宽松的后遗症。
据彭博社9月20日报道,日本通胀率创下自1991年以来的新高,日元对美元汇率短暂跌破1美元兑145日元,创24年新低。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下俄乌冲突扰乱世界经济,导致全球通胀加剧,美债收益率快速攀升触发日元汇率急贬,“安倍经济学”惯性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打击了日本当前微弱的经济复苏动力。
安倍“国葬”,在日本激起千层浪
7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将为安倍举行国葬,国葬花销将完全由日本政府承担。9月6日,日本政府表示将追加“国葬”预算——在此前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的基础上,追加约为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00万元)的预算。
在新冠疫情等复杂形势下,日本经济下行和民众生存压力与这种高昂支出形成鲜明对比。消息一出,日本举国哗然。在共同社9月17日—18日进行的一项民调中,针对安倍“国葬”约16.6亿日元的预算,72.5%的受访者认为“不妥当”。
随着遇刺事件调查逐渐深入,枪手山上彻也行刺的动机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日媒报道,枪手山上彻供称因其母沉迷“统一教”,倾家荡产供奉邪教,给邪教输血,导致一家人陷入深渊与噩梦。故在无法接近教派领袖的情况下,决定刺杀与“统一教”关系密切的安倍晋三。
调查结果公布后,“统一教”与自民党的关系以及“安倍国葬”的问题成为日本社会的热点。“统一教”的问题不只存在于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身上,现首相岸田文雄的议会中共有106名国会议员与“统一教”有关,岸田文雄的新内阁中更有高达30人与统一教有联系。
此事爆出后,多家日媒近期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率骤降。岸田文雄内阁支持率降至42.3%,较前一次民调(8月20日至21日)下降了12.0%,反对“安倍国葬”的受访者占全体的62.3%。
大力开展“吊唁外交”,效果难及预期
不管日本民众如何反对,日本政府已经下定决心风风光光办“国葬”,不过更重要的是利用各国首脑出席的机会,开展“吊唁外交”。岸田文雄本人也曾表示,将竭力通过安倍“国葬”取得“外交成果”。
日本网民在社交媒体中表示,如果外国没有一个主要人物来参加“国葬”,这对日本来说将是屈辱的事件,这将是一件极大地损害国家利益的大事。但随着日本国内围绕安倍“国葬”的争议越来越大,很多原本有意参加安倍“国葬”的外国政要打起了退堂鼓。
公开报道显示,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德国总理朔尔茨皆已表示不会出席。据俄罗斯卫星社26日报道,七国集团(G7)中唯一表示出席意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因本国突发的飓风灾害而取消了赴日行程。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消息,到目前为止,有11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机构的代表共700余人将出席“安倍国葬”。这其中包括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印度总理莫迪、韩国总理韩德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古巴总理马雷罗等35位现任领导人。
各国政要与领导人云集的场景已确定会大打折扣,与这份失意相伴的是日本曾经经济奇迹的没落。错过网络产业后,日本只能持续仰仗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光学、旅游业的剩余红利,其汽车产业更被中韩持续超赶,难回往日荣光。
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美联储加息……国际政治的热门议题仍然聚焦着欧美国家。在当前的国际时局下,“吊唁外交”注定陷入效果不及预期的意难平。从印日“2+2”会谈到美日印澳四方会谈,日本的积极却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回应,美国对于日本的态度维持在“模棱两可”。
“吊唁外交”的效果是否正向目前尚不清楚,但相比此类外交形式,当下岸田文雄更应该重新开始思考日本今后的立场,国内如何应对动荡与激变,国际局势发展的关键时期日本又要如何把握?
“日本该怎么办?”安倍晋三至死都深陷这一问题之中。
正观见习记者:杨晗
主播:宜谦
正观见习编辑:王晓峰
统筹:金宸晔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