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开表达:提升内心能量,获得指数级成长

第一章 公开表达:提升内心能量,获得指数级成长

00:00
10:04

想要被更多人看见,想要吸引目标客户主动上门,想要获取铁杆粉丝,有什么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吗?有!答案是公开表达。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像今天这样随时随地通过文章、视频、语音等方式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互联网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如果你深度参与其中,如果你乐于且勇于表达自己,你一定能在这个时代获得快速成长。拼多多的黄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出身普通的他,为何能脱颖而出?这背后离不开两位高人或者说贵人——丁磊(网易CEO)和段永平(知名投资人、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的助力。这两位贵人是怎么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呢?彼时在浙江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黄铮,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网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技术文章。黄铮有一篇文章刚好被丁磊看到并恰巧能解决丁磊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此,丁磊对黄铮欣赏有加。[停顿2.0秒]后来,黄铮出国读研究生,丁磊主动给他介绍了当时同在国外的段永平。段永平的出现,可以说改写了黄铮的人生轨迹——段永平给他提供了职业建议,让他去了当时还未上市的谷歌;带他参加“巴菲特午餐”;回国创业时,段永平既给钱又出谋划策……你看,如果当初黄铮没把他的技术文章公开分享,如果他不愿意、不喜欢公开表达,那么黄铮的人生经历都有可能被改写,不是吗?有句老掉牙的话,叫“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背后的原理就体现了主动的力量,而主动最好的表现方式显然就是公开表达。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公开表达上得到过大红利,并由此改变了命运轨迹,打造了个人品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想重点跟你聊聊的是,在这么一个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很多人明明知道公开表达是一件重大且重要的事,为什么还是围观的人多,实践的人少。我的学员群体中,有近一半是硕士及博士学历,从世俗意义上来看,他们才识卓越,大多数人的收入也不错,有人甚至用“三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来评价他们。在这群人当中,有许多人从事的是金融保险行业,可是,大多数人的销售模式,[停顿2.0秒]或者说找客户、招募人才的方式,依旧非常传统——依靠陌生拜访、混圈子、熟人介绍,甚至电话销售。看到他们此番作为,说实话,我既替他们着急,又替他们惋惜。我曾问他们:如何才能找到并影响1000名铁杆客户?是这样四处奔波、推杯换盏,挨个销售、说服吗?这样做,一定会有人觉得分身乏术。当然,这样做,也不太可能赢来真正的铁杆客户。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毋庸置疑,一定是公开表达。比如,通过目标用户能接触到的流量平台,如微信朋友圈、视频号、小红书等,持续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生活理念,展现自己的才艺、生活状态……这种方式,显然可以达到一对多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你一个人可以影响更多你想要影响的人。你只有被更多人看见,才能吸引、筛选、连接更多的铁杆粉丝。微软CEO纳德拉在刚上任时做了一件在我看来极其智慧的事——出了一本书。[停顿2.0秒]在《刷新》一书中,他坦诚地谈到自己对微软业务及微软人的深度理解,谈到微软的文化价值观,谈到个人对微软未来的战略定位。通过这本书,他使微软全球数万名员工对自己这个新任CEO有了非常细致的了解,与自己所表达的价值理念有了一次共振。据说,很多离开微软的老员工看到这本书后都相继“返巢”,重新加入微软。越是高手,往往越懂得公开表达,懂得用思想与才能作为杠杆,撬动更多的用户,激活更大的市场。既然如此,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高手不愿把面纱掀开、走进大众视野呢?跟许多学员深度交流后,我发现,当初影响他们公开表达的,除了所谓的“才华不足以支撑公开表达”,还有另一个底层原因:没有分享欲。不得不说,没有分享欲的人是做不好个人品牌的。你若不表达,那么没几个人能看见你,自然就没人会关注到你。[停顿2.0秒]在我的学员群体中,有许多所谓的专业知识工作者,如教师、会计师、律师、医生、投资人,等等。在跟我接触之前,他们最习惯、最舒服的姿势,就是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地工作。在我看来,这未免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原本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甚至可以通过个人的力量让所处行业变得更好,可以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有人会说,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就这样简单、安稳地过一辈子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去抛头露面、去公开表达呢?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人志向的问题,我们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可以说,任何一门做得起来的生意,都是因为找到并解决了一个社会痛点。樊登在《低风险创业》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创业的第一步在于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在于你会什么,有哪方面的能力。当你心怀他人时,你自然就不会有所保留,你个人的价值就会得到相应的体现。我的许多曾经埋头苦干的学员,自从学会了公开表达,其工作成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机会主动找上门来;合作伙伴与客户主动与其联络;跟同类对手竞争时,总能获得更高的溢价。[停顿2.0秒]有个做投资的学员Frank曾跟我分享,他去某独角兽企业调研,准备参与企业新一轮的融资,由于项目火热,各家投资机构与投资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抢融资额度。但当该企业的CEO看到他特别欣赏的财经博主,也就是Frank时,CEO握住他的双手,热情地说:“我看过你写的关于我们这个行业的文章,也看过不少你参与的成功案例,有你加持,我就放心了。”你看,当别的投资人还在费尽心思做自我介绍时,Frank已经被CEO带入了他的独立办公室,进入了协议环节。你的每一次公开表达实际上都是一次对目标用户心智的影响。说实话,曾经的我也跟许多人一样,是一个没什么分享欲、不习惯公开表达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事业、思想,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跟别人分享,更没必要公开;微信朋友圈一年也发不了几条,导致很多关心我的朋友以为我“失踪”了,潜在合作伙伴以为我被“封杀”了,想要付费跟我学习的人以为我“过气”了……你看,多么意外的后果。在这几点上吃过大亏后,我就再也“低调”不起来了,我意识到:必须赶紧公开表达,至少让大家看到伍越歌还活跃着。从此,我更新朋友圈、拍短视频、写文章、写书,持续曝光、露脸,进而被更多人所看见、所熟知。其实,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信赖的,可为什么我们有些人自主掐断了那根与外界连接的分享欲的神经呢?我曾带着这个问题跟各行各业的数百人做过交流,得到一个观点:那些对生活有向往、对事业有激情、对他人有热情的人往往更乐于且勇于公开表达(看看那些活跃在一线的艺人、名人、企业家就知道此话不假,好比一向低调的任正非,尽管很少公开露面,但“任正非内部讲话稿”也在四处流传,影响巨大);反之,那些生活平淡乏味、安于现状的人,更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被人看到。所以说,一个人是否喜欢公开表达,其实与他内心的能量指数息息相关[1]。换言之,一些人的公开表达欲之所以不强,是因为他们内心缺乏分享动机。这个分享动机既可以是利他的,如分享干货与方法论,帮助某人解决某问题;也可以是利己的,如分享自己的生活、情绪、喜好、荣誉,以此获得他人的点赞与反馈,从而滋养自己。不论利他还是利己,总之,这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一定要有一股对明天充满期待与渴望的力量,抑或想要通过自身去影响、帮助他人的力量。这些动机越明确、越强烈,他们的表达欲也就越强,他们也就越有可能被更多人看见,与外界建立桥梁,逐渐影响他人心智,形成个人IP,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铁杆粉丝。基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打造个人品牌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吸粉、搞钱,而是借助互联网媒介去呈现一个有点才能、有点意思的自己,去影响、帮助他人,让他们变得更好。你的目的越纯正,你的个人品牌之路就会走得越轻松,拥有更多铁粉的概率也相对越大。我要提醒你的是,分享欲强,并不是叫你学会耍嘴皮子、斗嘴、一个劲儿地秀自己,这样的人显然不是在公开表达,而是在公开表现、公开作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