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茶馆》人生就像是茶叶,时代就像是茶水

99《茶馆》人生就像是茶叶,时代就像是茶水

00:00
26:13

——· 关于本书 ·——

《茶馆》以三幕话剧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三个不同时期:清朝末期的戊戌之年,康梁运动失败之后、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内战频繁之时以及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期。以“莫谈国事”为守则的茶馆里面,却处处显露着“国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市井面孔,混杂的众生人等,将国家放在了茶馆中,将国事清晰的写在了众生之面上。


——· 关于作者 ·——

本书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的笔名老舍也就从他的“字”而来,中国有一个老的道理叫做:有舍有得。老舍先生必定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笔者。所以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长篇小说便是《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背景韵味。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 本书金句 ·——

1.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 向东流。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2.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3.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地方吃饭,你饿死!我弄不到手里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打死!

4.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核心内容 ·——

一、市井之地,人生百态

1. 清末的茶馆,清末的人

茶馆三幕剧,这第一幕就发生在老北京的戊戌之年初秋,康梁等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一碗茶的功夫就道出了一个时代的大事。茶馆开门,坐迎八方来客,走走停停的人、尊卑有别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坐上一坐,闲言碎语就铺开了时事要闻,一唱一和就上演了时代大戏。

王利发是这间裕泰茶馆的掌柜的,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产业,王利发说一边做着就要一边学着,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唐铁嘴,一个卜卦的江湖先生,靠着嘴皮子蹭蹭吃喝也没什么,江湖上混口饭吃,能活就是好的,但是却嗜好鸦片,这败家的根本无药可救。王利发说的好,咱们既然都是在江湖中,都是苦命人,用不着相面,我送你一碗茶。

要说茶馆里的老主顾就是这常四爷和松二爷,满族旗人,吃清廷皇粮的人。松二爷和常四爷聊着茶馆后院正剑拔弩张要打仗的两伙人,常四爷一句“要真打,早就到城外去了”就惹怒了二德子——打架人之一的蛮横无赖。松二爷胆子小,性格懦弱,常四爷脾气冲,性格直,松二爷说好话,常四爷没好腔,二德子不讲理说“我打不过洋人还打不过你。”

马五爷——专给洋人当差的来阻挡这场闹剧,常四爷一不留神也得罪了马五爷,那边刘麻子——一个专门倒卖人口的再茶馆等着买个乡下丫头给庞总管——清朝廷太后身边的太监当媳妇,康六就是卖闺女的那个父亲。这里又有着秦忠义——一个倡导实业救国小财主和常四爷说着施舍救不了这么多穷人,开办工厂才是正道。黄胖子进到后院说和,专门调和这官道上调和不了的事情。宋恩子,吴祥子这两个老式的特务在茶馆里坐着暗中听见了常四爷说“大清国要亡了”。

最后是卖孩子的卖了孩子,调和事情的劝阻了两家,常四爷,松二爷被诬陷为是康梁同党让宋恩子、吴祥子拘捕审讯。一幕茶馆众生百态就定了格。

2. 莫谈国事

在茶馆中最为明显的四个大字就是“莫谈国事”,三幕剧中“莫谈国事”这四个字是越来越大,字条是越来越多。国事从来就没在这茶馆里溜走。国事从来都是在百姓的生活之中。


二、说一说民国茶馆的故事

茶馆开到了民国,这各时期北京城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为避免淘汰,它已经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前部卖茶,后部改成了公寓。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不但没让“裕泰”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茶馆二幕剧发生在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的初夏,“裕泰”茶馆开张的前一天。王利发的妻子王淑芬正在和茶馆伙计李三忙着开张前的茶馆不布置。王淑芬说“三爷,茶馆改了良,三爷,你也把小辫剪了吧”,李三却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这边要开张,那边催命粮。走过一群难民,王利发无可奈何地赶走,他自己还救不了自己呢。巡警走了进来收取茶馆八十斤的大饼,王利发只好讨出了票子让巡警给上头说说好话,一件事未平,一件事又起。三五个大兵闯了进来蛮横地要走了王利发身上所有的票子还掠走了两块新桌布。唐铁嘴混的好了也改不掉恶习,又来蹭茶水。常四爷没了旗人身份,自食其力的做起了卖菜的营生,松二爷说在大清朝未必好,可是他在民国却挨了饿。

刘麻子又来做买卖人口的生意;宋恩子。吴祥子来搜刮王利发让他每个月交供钱;当年被卖给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买的太监的儿子康大力回到茶馆被王淑芬留下来做帮手;两个逃兵老林和老陈本想用命换回来的钱一起娶一个媳妇,却被宋恩子、吴祥子威胁抢了去。刘麻子伤天害理的事情做到了头,被宋恩子,吴祥子一句话送上了“断头台”。

第二幕剧就这样在这兵荒马乱、强霸横行的无理世间随着一声枪响和刘麻子的脑袋一同落了下去。


三、茶馆的祭奠 

茶馆的第三幕剧的故事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这是一个秋季的清晨。

“裕泰”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体面了,到处都充斥着八百年抗战依赖的萧条破败感。康大力在西山投奔了八路军,昨天夜里回来看望康顺子,希望他娘可以和他一起走。王利发的儿子王大栓嘱咐要上学的女儿王小花千万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会要了全家的命。

小刘麻子、小唐铁嘴、小二德子都继承了他们爸爸的活计,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简直就是作孽。新时代了,却带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忍的腥恶,让人作呕。

传统的老手艺,老绝活,规矩的讨生活的手段:评书,宫廷厨子的手艺等在这里都失效了,被外国人一并排挤。

老掌柜的王利发想要改良,小刘麻子设了个局将裕泰茶馆这六十年的老字号抢了过去给沈处长做交际场。女招待小丁宝将事情告诉了老掌柜,王利发让儿子儿媳和孩子一同跟着康妈妈去了西山。

茶馆是王利发一辈子的经营,最后就像是秦忠义秦二爷的实业救国的场子一样被没收糟蹋,常四爷来了,和王利发还有秦二爷一同撒起纸钱。

市井之地,人生百态,王掌柜的茶馆,所有人的时代,一茶馆,一社会,风儿吹,纸钱飞,这是在提前祭奠自己,也是祭奠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琅同学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