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04天。
© 叶梓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白平衡对整张照片的调性的影响。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看上去很正常,对吧?就是重庆的夜景,天空中飞着一个过江的索道,这个倒影也很好看,光线也很好看,天气就是个阴天,有很多云的那一种。这张照片看上去是没有什么偏色的,对不对?感觉就是那种完全没有P过的照片,就是那种肉眼看到的场景被如实的记录下来了。那这样的色彩、这样的调性,到底跟肉眼看到的是一样的吗?我既可以说它是一样的,又可以说它不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来,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件事。
首先一个城市它在夜晚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光线应该都是偏暖,不管是房间里的灯,还是照亮整个建筑的灯,都是偏一种暖黄色的灯为主,包括大家熟悉的路灯。其次,在有雾气有尘埃的空气中,偏暖色的尤其是红色的那部分的光有着更强的穿透性。讲白了就是那些偏冷的光——蓝色的、绿色的,基本上都会被雾气尘埃给拦截,但是暖色的却会透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交通灯里边还有汽车尾灯,这些警示灯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的原因,因为它老远老远就能被人看见。
© 叶梓
那么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一个城市隔着水汽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来观看,它其实应该是暖色调为主的,就像我现在给你们看的第二张照片这样。这张照片看上去很黄,对不对?但这个就是城市当时的灯光的原貌,我这张照片用的是白平衡5600K,什么意思呢?5600K就是日光的正午的白色,也就是说比起日光来,这个城市的光现在就应该有这么黄。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我印象中没有这么黄的城市呢?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肉眼有它的白平衡功能。如果你从一个5600K的标准白光的房间里突然走出来面对这个城市夜景,你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就会有这么黄。但是如果给你一点时间,比如说5分钟、10分钟,你的肉眼就会慢慢的适应这个黄色调,从而把它调成刚才第一张照片的那个视觉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你的眼睛、你的知觉系统会把那个黄色给去除、抵消,然后让这个世界呈现出一片相对比较中性的颜色——就是不怎么偏黄也不怎么偏蓝的一个颜色。
为什么要去掉它?原因是这样我们更容易辨别画面中的具体信息,对不对?让你只能看到黄色,那黄色就掩盖了所有其他信息了。为了看清它,你看肉眼有自己的白平衡功能,这个功能很强大,它真的可以抵消刚才那么严重的偏黄,但是它就是反应速度慢了点。如果是相机,你想拍出这种中灰色调的不偏黄不偏蓝的看上去比较标准的城市夜景照的话,你就要把白平衡设的比较低,在这里我是把白平衡设到了2900K才抵消了那个黄色。
© 叶梓
可能有同学会发现,在网上有很多人拍夜景的照片都是略微偏一点蓝的,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它的主要好处就是让周围环境都偏蓝以后,它城市里的黄色灯光部分就会变得比较的明显。啥意思呢?其实就是当我们把白平衡调到到比正常值还要再更低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三个现象:第一,原本就有点偏蓝的地方会变得更蓝。第二,原本是中灰色的、不偏色的地方会变成蓝色,带一点点蓝。第三,原本只偏一点黄的一些地方,现在变成中灰色。这样一来整个照片里暖色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了,冷色的成分就大大增加了,最后拍下来那个画面就有一种幽静的感觉,他更有那种在辽阔天地中点缀以一点点的温暖的灯火的感觉。所以它实际上是用一种就是大范围的冷色调,来凸显小点点的暖色调。这种调法是如此的受欢迎,以至于在网上现在随便一翻,夜景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
那我们肉眼有可能见到这一片幽蓝的世界吗?其实也可以。怎么做呢?就是你先去一个灯光特别特别黄的一个房间里待着,呆够十几二十分钟以后,你的眼睛就适应黄光了,再一走出来,你可能就能看到这个城市有点偏蓝,啥东西都是蓝色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说这张照片它的颜色不自然,说肉眼看不到,也不能这么讲。对了,这张蓝色的照片的白平衡,我设的是2500K左右。
你看,是不是很有趣,这三张照片的白平衡设置完全不一样,得到的照片结果也非常不一样,一张非常蓝,一张非常黄,一张就是中不溜,就是灰灰的。但是这三张照片我们都可以说它是真实的,它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世界。所以白平衡就是这么有趣,它是一个相对的值,通过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不管你怎么调,它基本上都不会太离谱。所以我们在调色时常第一件事就是先调白平衡,调完白平衡再去调其他的什么颜色,什么HSL之类的,那个都是后话了。
今天的知识稍微有点绕,是通过对比这个相机和人眼的视觉效果来了解白平衡它到底有什么用。希望各位同学有所收获,有更多想说的,也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更多摄影好课就在“阅读原文”中。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0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