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面对即将毁灭地球的小行星,发射航天器将其炸毁或撞飞的“套路”早已不再新鲜了。但事实上,这种设想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从来没得到过验证。美国“太空”网站报道说,人类“保卫地球”的行星防御计划到底能不能行得通,26日的撞击测试将见分晓。
即将举行的测试,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即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旨在用一颗小型航天器撞击小行星,测试它对小行星轨迹的实际影响。科学家们希望,如果未来有一颗危险的小行星威胁地球,类似任务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据欧洲航天局的测算,目前大约有2.7万颗近地小行星,其中1200颗有撞击地球的可能性。NASA表示,直径超过1000米的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足以造成恐龙灭绝等级的严重破坏,但它们更容易被观察到,目前尚未发现可能撞击地球的此类小行星;而体积较小的那些小行星,不足以对地球造成太大的破坏,大部分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就被烧毁了。因此真正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直径通常在140米到1000米之间,它们更难被发现,但如果撞击地球,仍可能造成大规模破坏。
2021年11月,搭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探测器的“猎鹰9号”火箭升空,开始长达10个月的太空旅行。它选择了一颗名为Dimorphos的小行星,直径约160米,“像发条一样精准地”以11小时55分钟为周期围绕另一颗名为Didymos的直径800米的近地小行星运转。这两颗小行星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按照NASA的计算,自动售货机大小的探测器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对小行星实施撞击后,后者的轨道周期将缩短约10分钟。
为确保安全,这次撞击测试的地点远离地球,NASA精确测算了目标小行星的轨道特性,但对它的材质等更多信息,了解并不充分。因此探测器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它将利用摄像头获得的图像自行选择撞击位置,并不间断地把整个过程传回地面指挥中心。
尽管说起来简单,但撞击后的效果如何将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是小行星的成分——它到底是由坚固的岩石还是松散的碎石堆组成的?任务观测小组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托马斯表示,如果是坚固的岩石,那么撞击效果就如同在太空中玩台球游戏,“通过简单的物理方程就能推算结果”;但如果它是由数以千计的碎石组成,想预测撞击的后果要困难得多。
为了观测撞击的效果,NASA动用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及4个地面天文台轮流进行监测。托马斯表示,如果Dimorphos小行星是由碎石堆组成的,这些望远镜应该能在撞击后数小时捕捉到它的图像。此外,2024年欧洲航天局的“赫拉”号航天器将造访这两颗小行星,进一步观察此次测试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称,对于中等大小的小行星,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将是人类最佳的应对方案。虽然在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用核武器摧毁小行星的场面,但实际上,爆炸可能产生危险的太空岩石碎片,反而会成倍增加对地球的威胁。因此,需要用足够的力度撞击小行星使其转向,同时又不能太过猛烈,必须控制其产生的岩石碎片数量和方向,这需要借助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为行星防御计划提供更多数据。
作为拥有勃勃雄心的太空大国,中国也有自己的“行星防御计划”。在今年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当天,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首次向外界披露,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的力量。吴艳华表示,中国首先要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要编目,关键是分析判断哪些是重危型;还要对是否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
在完善对小行星探测能力的同时,中国也要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吴艳华透露,未来,中国将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要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实施就近撞击,并就改变其轨道进行技术实验,为未来人类应对小行星等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作出中国的新贡献。
牛🐮
好
科技改变人类
撞击美国,日本
大家好我是二五眼 回复 @听友185809712: 还是你厉害啊,能操控宇宙
只有我觉得这位主持人声音像杨幂吗?
科技有不可预知的反噬性,长短相形
小行星居住文明觉得地球在攻击他们,然后实施反击
实施这一计划的成本投入是多少
LIVE45688 回复 @十目求景: 整个文明遭遇威胁时,多少成本都不记
会不会被外星人发现这次撞击是人为的,根据原运行轨迹推测是地球上的生命体
有点像杨幂的声音
听友198218553 回复 @芷尐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