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高林:当权的第三帝国(上)

23高林:当权的第三帝国(上)

00:00
15:53

本期介绍 



随堂讨论

在你看来,为什么纳粹党能够顺利取代魏玛共和国,上台执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高林,很高兴有机会继续跟大家分享理想国译丛的《第三帝国三部曲》。那今天我们要谈的呢,就是这个三部曲里的第二部,《当权的第三帝国》了。


如果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那《当权的第三帝国》其实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本。因为在这本书里埃文斯直接反驳了很多人至今依然深信不疑的关于第三帝国的神话。



比如说纳粹重振了德国的经济。这个可能是第三帝国给自己塑造的众多神话里流传最广的一个。在我们熟悉的那套历史叙事里,德国人民因为1929年的经济危机而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纳粹上台之后却在短期内重振了德国的经济,恢复了就业,让德国人有工作、有收入,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为什么说纳粹重振经济是一个谎言?

可如果你看了这本《当权的第三帝国》就会发现事实哪有这么简单?其实在上一期里,我们已经看到德国在1923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也好,1931年所遭遇到的金融崩溃和通货紧缩也好,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相反它是德国从一战战败以来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叠加的产物。



因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战败,所以战胜的协约国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支付一笔五百二十亿马克的赔款。这笔钱对德国来说其实并不是不能承受。但协约国为了满足本国的民意,在德国必须支付的五百二十亿马克赔款之外,又增加了一笔其实既不需要德国马上支付、也不需要德国确定支付期限的高达八百亿马克的纸面赔款。这样一来就让德国赔款的总额在账面上暴涨到一千三百二十亿。这样做固然可以满足战胜的协约国国内的民意,但也严重地激怒了战败国德国的民意。



而与此同时协约国还通过《凡尔塞和约》大幅度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协约国一方面要求德国必须支付赔款,另一方面它又为了满足国内的民意让赔款在德国民众中间失去了全部道义上的合法性,被德国人民看作是纯粹的经济掠夺,同时它还让德国政府失去了强迫人民承担赔款的能力。因为相比德国国内的各种民间武装力量,只有十万人的防卫军根本不堪一击。那面对如此矛盾和进退两难的处境,德国政府能运用的手段其实也非常有限,无非是要么通货膨胀,要么借外债。当这两条路都走不通的时候,德国经济就崩溃了。



为什么纳粹能够成功上台执政?

那为什么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地方,纳粹反而成功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希特勒也不是神仙,他既不会变钱、也不会种金子。那他拿什么来重振德国的经济呢?说到底纳粹德国靠的也还是通货膨胀。只不过到1933年纳粹执政的时候,他们享受到了几个魏玛共和国所享受不到的好处。



首先是德国在1931年的金融崩溃虽然是政府有意为之的选择,但崩溃的规模却远超政府的预期。布吕宁相信紧缩政策和德国经济的衰退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却没想到自己的紧缩政策导致了一场地震式的金融崩溃。但德国意外的金融崩溃其实也给德国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德国的金融崩溃几乎立刻在英国和美国引发了连锁反应。



到1931年年底,英国的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也已经濒于破产。美国虽然从1929年就进入了大萧条,但迟至1931年美国的金融机构其实还维持着运作。但是德国银行体系的崩溃,很快就引发了美国银行的破产。当英国、美国以及之后的法国都被德国的金融崩溃所拖累的时候。协约国终于相信了德国已经“民穷财尽”这个事实。所以到1932年协约国终于同意德国暂停支付赔款。



也就是说赔款这个压垮德国经济的最大负担,其实在纳粹上台之间已经被德国摆脱了。那随着德国对外摆脱了赔款的负担,对内又摆脱了金本位对政府发行纸币的限制。德国就可以再一次利用印钞票来支持政府投资了。



所以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希特勒之前的巴本内阁,还有施莱歇尔将军的内阁,就会发现很多第三帝国用来重振经济的手段,它们都已经在用了。比如说用政府投资兴建大型公共工程的方式来提振就业就是典型。



纳粹党用什么手段实现经济“复苏”?

第三帝国一直把“高速公路”,当作是第三帝国经济奇迹的象征来宣传。因为首先高速公路这个东西,其实是直接服务于希特勒向人民所规划的那个作为“汽车之国”的新德国的。如果按照1930年代德国汽车的保有量和持有率计算,这些高速公路根本毫无用处。只有当希特勒向德国人民许诺的那个“人手一辆车”的德国变成现实,这些公路才能真正被利用起来。也就是说修筑这些时髦的,甚至是充满科幻色彩的高速公路,其实是在把希特勒所许诺的那个德国变成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这些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就是希特勒提出的“大众汽车”的最好广告、和最好保证。他告诉每一个德国人,第三帝国真的在为了实现一个“人手一辆车”的德国而努力。




 【二战期间纳粹军人把守下的高速公路】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高速公路和同时修建的高速铁路,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虽然它们暂时并不能创造什么实际的价值。但政府投入这些项目的钱,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变成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经历了1923年的恶性通胀和1931年以来的恶性通缩,绝大部分德国人已经身无分文。他们赚到钱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让自己的家人吃饱穿暖。于是这些通过大型公共工程画出去的钱,在变成德国工人的收入之后,马上又会通过他们的消费变成更多人的收入。这就是所谓的通过政府投资拉动消费。


这种良性循环历来被看作是纳粹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但事实上如果你看了埃文斯的这本书就会发现,这种以政府投资拉动消费的手段,并不是纳粹的独创。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政府就在用这种手段应对经济危机。尤其是希特勒之前执政的巴本内阁,就采取了一系列这样的政策。巴本内阁虽然没有把钱花在更时髦更吸引眼球的高速公路上,但巴本内阁修建了德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利用政府投资拉动消费、重振经济方面,纳粹其实只是在沿着巴本内阁的老路继续前进而已。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相比巴本和施莱歇尔,第三帝国确实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除了吸引眼球的高速公路和大众汽车,纳粹重振经济的一个新手段就是重整军备。《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的防卫军总人数不得超过十万人,而且不得装备重炮、飞机和坦克。但随着德国经济崩溃扩大到欧洲和世界,协约国的实力也大受打击,他们开始逐渐放松对德国的约束和监督。于是德国就可以暗中开始重整军备。比如德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开始生产一种符合军方要求的客机。这些飞机生产出来以后既可以被当作客机卖给航空公司,也可以在短期内被很容易地改造成轰炸机。再比如德国的军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拖拉机,而这些拖拉机实际上就是坦克。重整军备创造了一系列收入颇丰的岗位,这些岗位的收入又可以进一步拉动德国国内市场的消费。



与政府投资兴建大型公共工程、推动重整军备相配套的,其实是纳粹德国对德国工人工资和福利的削减。经过1931年的金融崩溃和恶性通缩所造成的严重失业,德国工会的话语权已经大打折扣。但随着纳粹管制的加强,德国工会还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为了鼓励企业更多的雇佣工人,德国工人的工资被压的非常低。在第三帝国治下,虽然战争还没有爆发,虽然食品、房屋、服装等等必需品的价格相比1920年代都发生了明显的上涨,但工人的工资却始终没有超过1928年的高点。同样遭到削减的还有为工人提供的福利。纳粹德国为工人提供的房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跟魏玛共和国在黄金时代里给德国工人提供的房屋相比。



但如果一方面扩大政府投资、一方面重整军备、同时大幅度压缩工人的工资和福利都不足以大幅度减少德国的失业人口,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又要靠什么实现呢?纳粹首先依靠的是鼓励妇女回归家庭。


第三帝国设立了婚姻贷款,根据规定每对纯雅利安人夫妻在结婚的时候都有权申请一笔金额不超过一千马克的无息贷款。但条件是申请贷款的夫妻里的妻子在贷款还清之前不能出来工作。而且帝国政府对还款作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每个家庭每月偿还贷款的金额是有上限的。根据计算任何一对申请了婚姻贷款的夫妻,至少要花八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这笔贷款。也就是说随着婚姻贷款快速发展,大部分新婚夫妇里的妻子都要在八年以后才能再出来工作。



 【二战时期纳粹为了解决生育率问题推行“生育之源”计划】


再比如恢复征兵制,随着德国重整军备的加强,德国军队对士兵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凡尔赛和约》原本废除了德国的义务兵役制,但随着德国军备的加强,德国在外交上的话语权也变得越来越强。于是通过恢复义务兵役制,让成千上万、甚至是几十、上百万德国人到军队里服役。纳粹德国进一步减少了失业人口。


到三十年代下半期,随着军火工业的发展和军队规模的扩大,德国的失业现象确实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但这种扭转是否意味着德国经济的恢复呢?事实上并没有。



因为无论是重整军备、还是扩大军队规模,这些行为能够带来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政府开支的不断扩大。扩大军火工业看起来是有利润的,但军火工业生产出来的武器却几乎完全被供应给德国军队了,并不能用作出口。兵工厂既不能把自己生产的武器用来出口,同时又大量的消耗德国生产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优质钢材。结果就是进一步减少了德国能够用来出口创汇的商品。



德国能够出口创汇的商品越来越少,扩充军备所花费的钱又都来自通货膨胀。同时依靠通货膨胀采购的武器装备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比如飞机和坦克其实又需要消耗德国自身无法生产的汽油作为燃料,于是就要花费更多的外汇为这些借钱买来的武器购买汽油。结果就是德国在军备问题上的开支很快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纳粹德国没有爆发恶性通胀?

那么另一个问题跟着也就来了。明明纳粹在财政赤字和滥发纸币方面比魏玛共和国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纳粹德国却没有爆发像1923年那样的恶性通胀呢?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魏玛共和国缺乏纳粹德国那样的管制外汇的能力。因为要不断地向协约国支付赔款,1923年的德国根本没有能力管制自己的外汇。它通过贸易获得的全部外汇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往往还不足以支付赔款。所以魏玛共和国始终缺少外汇,一旦国内出现通胀,马克兑换外汇的比价就会应声下跌。



而纳粹德国一方面摆脱了赔款,另一方面利用三十年代普遍的经济危机,成功地管制了德国的外汇和贸易,这就让德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马克的汇率渐渐分离,淡化了政府赤字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统管德国经济和金融的沙赫特博士对内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那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债券,也就是梅福券,专门用来支付政府采购军备所需要的资金。因为这些梅福券其实是一种债券而不是钞票,虽然它们完全由国家银行担保,但收支却不需要直接体现在政府预算决算里。而且因为它本身是付息的,而且利息其实高过当时德国的大部分债券和储蓄,所以只要可能企业都会倾向于继续持有自己得到的债券,而不是把它兑现成马克。这样就大幅度的减轻了重整军备所带来的通胀压力。



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帝国对国内消费品的管制。随着第三帝国对德国社会管治能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开始不能单靠花钱买到。比如希特勒许诺让德国人“人手一辆”的大众汽车,就不是可以单纯用钱买到的。想要得到一辆大众汽车,你必须参加“大众汽车”的专项储蓄计划。你必须按期把钱存进大众汽车制定的户头。存到足够的期数,你就会收到购车合同。再继续存存到一定的期数,你就能收到一个发动机号,表示你的大众汽车已经开始生产了。再存到足够的期数,如果战争没爆发,你就能收到你的大众汽车了。但是遗憾的是因为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位参与“大众汽车储蓄计划”的人能够收到他们的汽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采取像大众汽车这样的形式销售,甚至越来越多的食品开始凭票供应,单纯的钞票在德国的功能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限。随着德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失去控制,很多企业家、企业、甚至个人都可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马克,但这些马克能买到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有限。



所有这些措施确实都有效地延缓了德国的赤字财政所导致的恶性通胀的爆发。但是所有这些措施也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第三帝国的财政状况。事实上在沙赫特统管德国经济和金融的时期,德国公开的财政赤字和隐形的梅福券开支还是有限度的。但是到1936年随着梅福券越发越多,越发越滥,第三帝国的赤字财政开始变得越来越没有节制。沙赫特就开始不断地向希特勒抗议,认为德国的经济和财政有失控的风险,必须对日益失控的财政支出进行控制。



纳粹德国为什么要发起恶性战争?

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从1936年开始,希特勒开始积极支持赫尔曼-戈林的四年计划。而戈林设立的四年计划办公室也开始越来越公开的越过沙赫特的经济部,直接插手德国的经济事务。之所以沙赫特在纳粹德国的权力体系里快速边缘化,并且在1937年就被排挤出第三帝国的决策核心,原因就在于沙赫特无论是采取管制贸易的政策,还是采取管制外汇的政策,甚至用梅福券支持德国的重整军备,其实他的目的都是为了重振德国的经济,让德国有一天能够恢复收支平衡回到正常的国家贸易里去。但到1936年通过不断的扩充军备和扩大军队规模,希特勒已经看到解决德国政府的庞大赤字的另一条出路,那就是战争。


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从1936年开始第三帝国变得越来越积极地在外交上进行冒险,并且最终在1939年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这一点我们要留到下一次再谈。



下集预告

二战如何帮助纳粹德国“缓解”内忧外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88264shhz

    搞错了吧,这跟变成第三帝国的到来了,重复了。

    无用学 回复 @1588264shhz: 感谢您的提醒和关注,已经替换为正确的节目!再次感谢您的提醒~

  • 无用学

    今日随堂讨论:在你看来,为什么纳粹党能够顺利取代魏玛共和国,上台执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melodyluyiming 回复 @无用学: 当一个国家国民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他们总归罪当权者,所以当有人能推翻当权者,民众就非理性地主持,他们完全没有能力评估新上台的政府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

  •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这段听起来怎么感觉像是亲身经历的事呢

  • 扶厦将倾

    不是“生命之泉”计划嘛?图片文字翻译错了叭?

    无用学 回复 @扶厦将倾: 用户您好,据查证此为翻译上的偏差,感谢您的补充!

  • 少侠你醒醒

    政府投资拉动消费 投资大基建 投资汽车 人手一辆车 买车送牌照 ……

  • 刺向天空的石矛

  • 槢索

    听这么久喜马拉雅 其他节目我都放倍速听 高林老师的节目是我唯一要放慢速听的 语速是真的有点快 哈哈哈

  • 煦妍

    透过别人看自己

  • 虞开x纪盈

    客机≈轰炸机🛩️ 拖拉机🚜≈坦克

    虞开x纪盈 回复 @虞开x纪盈: 人口V就业 ☛就业,罢工=失业 ☛家庭,婚姻贷款(“生命之泉”计划) ☛征兵,义务兵役制

  • sherl同学学电哥

    来了!第三帝国系列听得入迷,那一段疯狂的历史真的值得了解……

    何先森的FM 回复 @sherl同学学电哥: 那是无数亡灵作为炮灰,用鲜血浇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