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后,“月饼都去哪了”? | 睡前聊一会儿

中秋节后,“月饼都去哪了”?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5:02

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中秋节的味道,一定是从看到月饼出没开始;若问什么时候感觉中秋假期要结束了,也一定离不开看到月饼撤柜打折退出市场这一答案。一直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了月饼的“昙花一现”。但在今年中秋假期,节日刚过,一则话题登上了热搜,“没卖出去的月饼都去哪了”。今天我们也来聊一聊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形同天上圆月,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期许,凝聚着“天涯共此时”的真挚情感。在其他中秋习俗在时光流转中渐渐沉寂的时候,吃月饼因其意蕴深远且融入生活,得以延续至今。也正因此,商家牢牢抓住月饼这一营造节日氛围的主要元素,在中秋节前许久就开始造势。线下商超里,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被陈列成山;网购平台上,月饼宣传牢牢占据首页最显眼的位置,从老牌厂家到新兴品牌,从传统口味到新式月饼,商品琳琅满目,把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宣传热火朝天,却总有月饼“卖不出去”,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月饼的销售期十分短暂。这是节令食品的特点决定的。我国传统节日不少都与美食联系紧密,如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这些美食本身既是节日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节日文化的载体。这也就造成了,不少人购买时往往是奔着其美好寓意,而非是口味本身。失去中秋滤镜的加持,月饼更像是一块高油高糖高脂的饼,吸引力可能大打折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秋节一过,商超月饼货柜迅速撤柜,商家纷纷转向其他主推商品。

销售可以戛然而止,但生产的月饼不会凭空消失。今年,悄然退市的月饼成为网友们关注的对象。“没卖出去的月饼都去哪了”,对于这一问题,在多年销售中,市场早已摸索出成熟的答案。部分商超“就地甩货”,打折出清;有的商超“化整为零”,将礼盒包装拆开来逐个销售;卖不完的月饼,还可以退回厂家,经由厂家回收后,或是作为企业福利分发给员工,或是走报废程序,破坏外观避免回流市场后由专门的公司收走,制作饲料……答案多种多样,但显然,这一问题的背后,不仅是对月饼去处的关注,更是对处置合理性的探究。

网友们关心月饼,实质上是对食品浪费的关注,也是对食品安全的警觉。无论是“就地甩货”,还是“化整为零”,所有的促销方式都面临月饼保质期短的问题,二次销售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很高。相较于卖作饲料,二次加工的利润可观得多,而厂家的报废程序,甚少有效监管,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厂家能否自觉也要打上一个问号。即便回收作为饲料,考虑到月饼皆由精良食材精细加工而来,也难免有食品浪费之嫌。此前,北京、上海等地陆续推出了月饼上报制度,掌握月饼生产、销售、回收情况,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要让制度行之有效,还需要有力的监督保驾护航。双管齐下,才能回答好“月饼去哪儿”的问题,打消消费者疑虑。

“节前是宝,节后是草”,这是节令食品共同面临的尴尬处境。回收工作,症结在产销。如今,厂家大都参考去年数据,结合新的市场行情,来制定生产计划,还有的企业提前停产来调节存货量,有效控制了出货量。而在销售端,月饼高油高糖高脂的特点,使其在节日赠礼之外,难以成为日常食用的食物,销路有限。要进一步打开市场,还需要更多探索,在生产工艺上做出创新,帮助月饼在平常日子走入市场、走上餐桌。既匹配市场预期,也满足健康需求,才能让月饼完美转身,实现物尽其用,不负节日内涵。

这正是:

月饼传情谊,

好吃是前提。

创新开销路,

竞争更有力。

(文|徐之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