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请恩师李漱清进京,李漱清说:我和江青是一家人呢

1952年,毛主席请恩师李漱清进京,李漱清说:我和江青是一家人呢

00:00
15:51

1952年9月26日,一辆车停在了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门前,车上下来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发现毛泽东主席早已在门口迎接。毛泽东见到他以后,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漱清先生,想不到一别几十年,今天还能见到你啊!”

老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颤抖着声音说:“见了皇帝老子,我有点慌张呢!”

毛泽东笑道:“我们是老熟人、老朋友,随便一点,怕么子?再说如今还有什么皇帝老子?皇帝老子也是人嘛!”

毛泽东的一番话让老人顿时放松下来,他们一起走进了书房。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恩师李漱清,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在韶山的少年时期。

1874年,李漱清出生于韶山冲陈家桥,他早年从湘潭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韶山李氏族校等地教书。李漱清思想开明、进步,他劝说人们不要求神拜佛,主张将庙宇、祠堂改成新式学堂,以开发乡间民智。但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他的主张在韶山引起了轩然大波,被视为“异端邪说”而遭到了抵制。

当时14岁的毛泽东已在私塾读了5年书,尽管他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但他对私塾那种“读死书”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十分希望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能学到更多更新的东西。当他听到李漱清的事迹后,不仅不反感,反而非常有兴趣,为此他专程走了好几里地,来到李漱清家里,向他求教。

李漱清和毛泽东聊过以后,发现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培养的少年,于是对毛泽东说:“从今以后,你劳动之余,只要有时间,便到我这里来读书习文,我这里有好多湘潭带来的新书,你想看什么,尽管来挑!”

从此以后,李漱清正式收下了毛泽东这个学生,毛泽东经常到他那里借书,他看完了李漱清家里的《隋唐演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全部历史小说,还读完了救国图存、爱国主义方面的《盛世危言》、《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等进步书籍。李漱清也经常对毛泽东谆谆教诲,使毛泽东的思想进步了很多。

有一天晚上,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发现他在深夜仍在熬夜看书,不禁大怒:“石三伢子,你一夜熬掉我一盏桐油,一个月就是几百元铜钱,你这样胡乱搞下去,我这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早晚会败在你这个不孝后代手里!”

然后毛贻昌一把夺过毛泽东手中的书,发现封面上写着“李漱清藏书”几个字,他早就听乡亲们说过李漱清经常传播“异端邪说”,现在儿子竟然也在看他的书,不禁更加生气,他吼道:“好你个李漱清!用这些闲书、杂书,将我儿子害成这个样子,我找你算帐去!”

第二天,毛贻昌来到李漱清家里,和他大吵了一架,尽管李漱清一直强调毛泽东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但毛贻昌依然听不进去,说到最后,他直接甩甩手,离开了李漱清家。

毛泽东得知此事以后,当天晚上就来到李漱清家里道歉,李漱清却并不在意,他还给毛泽东支了个招:“你读书之前,先干完你父亲交给你的农活,看他还能说什么?”

有一天毛泽东干完农活以后,坐在树下看书,毛贻昌看到以后大怒,抄起扁担就要打他,毛泽东说:“我干完了你交给我的挑15担肥的全部农活,你凭什么还要打我?”

毛贻昌一看,儿子确实把活干完了,就没有再说什么。从此以后,只要毛泽东把活干完以后再看书,毛贻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有一天,毛泽东突然问李漱清:“漱清先生,你借我看了这么多书,为什么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皇帝和当官的,没有一本书的主人公是农民呢?”

李漱清一时语塞,竟然答不上来,他没想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思考问题竟然如此深远,他于是说:“润之,你说得对,书中没有农民,正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说:“我长大了以后,要专门写一部关于农民的书,写一部关于受苦人的书!”

李漱清称赞说:“好!有志气!这部关于农民的书就靠你来写了!”

不久以后,李漱清听说毛贻昌要送毛泽东到外地当学徒,连忙跑到毛家,劝毛贻昌让毛泽东到湘乡东山小学堂这样的新学校上学,他说:“润之会读书,有志向,千万别让他经商,还是让他进学堂继续深造的好。”

在李漱清等有名望的老师的劝说下,毛贻昌终于让步,让毛泽东走出了韶山冲,走上了求学和革命的道路。

从1911年起,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10年间,每次回到家乡时,他都会去看望李漱清。1925年春天,毛泽东因病回到韶山调养期间,领导了当地的农民运动。

李漱清非常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活动,他让时任李氏族校教师的长子李耿侯协助毛泽东、杨开慧创办农民夜校,建立当地农民的秘密组织。1925年6月,中共韶山党支部成立,李耿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10月,毛泽东在广州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此时年过半百的李漱清受邀前往广州,协助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他工作勤勤恳恳,深得毛泽东的赞许。

大革命失败以后,李漱清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他回到了韶山冲,重操教师旧业。而李耿侯则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还曾在湘潭、湘乡、宁乡3县的边界地区组织了农民武装“湘乡宁边界农民赤卫军”,在当地镇压罪大恶极的恶霸豪绅,声威大振。

毛泽东则一直惦记着这位恩师,1936年,他曾对美国记者斯诺提到了李漱清,他说:“还有一种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一所小学来了一位‘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最佩服他,赞成他的主张。”

全国解放以后,李漱清要儿子李介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热烈祝贺革命胜利,并询问李耿侯的情况。毛泽东马上给他回了一封信:

介侯先生

惠书敬悉,深感厚意。

耿候兄自一九二八年在湘赣边界云宁冈山见过一面,随即率队返湘南以后,未再见过。传闻殉难,似属可信,时地则无从查问了。

尊翁健在,可为庆贺。尚祈转致问候之意。

率复,顺祝

健进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看到这封信以后,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将李耿侯确定为革命烈士,这给了李漱清很大的安慰。

1952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两次给堂兄毛宇居写信,让他邀请李漱清和另一位幼年的启蒙老师之子邹普勋进京住一两个月。李漱清收到信以后喜出望外,马上和邹普勋来到了北京,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见面以后,李漱清和邹普勋把从家乡带的腊肉和酱油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欣然接受。晚上毛泽东留他们一起吃饭,并让李漱清坐了上座。

吃完饭后,江青也专门过来和李漱清见面。李漱清对江青说:“翻起老谱来,我和江青同志原来是一家人呢!”

江青笑着说:“李老真细心,知道我也姓李,常有人叫我‘江先生’呢!我认您是我族上的老伯伯,感到不胜荣幸。平时主席来客,我轻易不出面,您可是我们全家的客人啊!”

江青的一番话令李漱清非常感动,他曾把杨开慧当作女儿看,此时不禁对江青也十分关心,他叮嘱江青说:“还望你好生保重身体,没有健康,一切无所附丽,你可是有福气的啊!”

江青笑着说:“我们一家人生活倒挺愉快,平日主席工作实在太累,我总是叫他跟我唱几段京剧,所以我爱管主席叫‘老板’呢!”

饭后毛泽东又邀请李漱清一起出去散步,毛泽东对他说:“漱清先生,当年您大力主张拆祠堂、毁庙宇、办学堂,是个有名的‘激进派’,现在您也要在各个方面带个头啊!”

李漱清连连点头说:“好!好!这个头我一定要带!”

毛泽东之所以有意安排李漱清9月下旬到北京,就是为了让他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10月1日这天,李漱清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他看到国庆时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想到自己家里有4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牺牲,感到无比欣慰。

此后的一个多月,毛泽东又安排李漱清游览了北京的各处景点。10月22日,李漱清突发奇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

余年八十,欲试航空,是否可行,拟请主席批示。

毛泽东看了以后,陷入沉思,按理说让家乡人坐飞机并不是一件小事,但李漱清又是值得的,他是自己的恩师,如果不是李漱清,自己很可能在韶山冲泯然众人矣,绝不会有后来的毛主席。

最终毛泽东同意了李漱清的请求,10月24日下行,李漱清等人在毛泽东的秘书罗光禄的安排下,在西部机场乘坐飞机,鸟瞰了京畿风光和长城内外的大好山河。

李漱清在北京居住了近2个月,毛泽东会见了他12次。11月15日,李漱清准备动身回湘,毛泽东亲自为他饯行,临别时,又送给他一箱金日成赠送的朝鲜苹果和一箱青岛运来的对虾,毛泽东说:“苹果是借花献佛,我没有什么东西打发,就打发一点花公子。”(在湖南话里,“花”和“虾”谐音)

分别时,李漱清深情地对毛泽东说:“人一辈子有些事就一次,生一次,死一次,我在北京和主席会面也就这一次啦!告诉主席听,我这一辈子是两句话归总:一是这一辈子做了我所应做的事情,如今老了,时代也不同了;再是这一辈子值当,总算看到了主席的世界。”

李漱清回湖南后,被安排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省文史馆工作。实际上,李漱清除整理必要史料外,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安度晚年,他经常向来韶山冲的访客讲述有关毛泽东的故事,在讲到毛泽东一家6位亲人和韶山30多位共产党员为革命壮烈牺牲时,他不禁老泪纵横。

1957年2月,李漱清病逝,享年83岁。临终前,他对子女说:“请你们转告毛主席,请他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我们的国家还有多少大事要他去做啊!”

毛泽东得知李漱清逝世的消息后,非常难过,他再三嘱咐有关部门,一定要照顾好李漱清的遗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云鹤哥哥0623

  • 1555010brej

    很好看

  • 平车一照

    听听

  • 怪力乱神经

    搬来我的小板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