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高林:第三帝国的到来(上)

19高林:第三帝国的到来(上)

00:00
19:18

本期介绍 



随堂讨论

提起“纳粹德国”,让你第一瞬间想到的是什么?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高林。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推荐理想国译丛,今天我推荐的这本是埃文斯的《第三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三帝国的到来》。

那说到《第三帝国三部曲》呢,我觉得它和我推荐的其他书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所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熟悉的主题。我推荐的其他书无论是《八月炮火》还是《滔天洪水》还是《克里米亚战争》,它们讲述的其实都是比较冷门或者陌生的主题。但是第三帝国这个主题呢,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找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第三帝国的人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即使真的没听过第三帝国这个名号,他也肯定知道纳粹、知道希特勒。


纳粹的这种高知名度本身,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你想想看,在今天的欧美电影里要丑化一个人、要一瞬间就让一个人看起来“邪恶”、“疯狂”、“偏执”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其实就是在他嘴上加上一道小胡子嘛。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在屏幕里出现一个人,他留着一撮小胡子、梳着一个偏分头,头发还垂下来一点,有时候挡住他的眼睛。你都不用加上阴森可怕的配乐,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表现谁。同样的,只要你把左手叉腰,右手向右前方举起来,人人也都能明白你在干什么,包括德国警察。因为在德国单纯做这个动作本身,就已经触犯了联邦法律,警察就可以把你带走。


为什么说“纳粹”才是最懂营销的组织?

但你想想看,纳粹这个组织,如果从它建立的1920年算起距离今天已经一百多年了。即使从它灭亡的1945年算起,距离今天也已经有了七十多年了。而且纳粹这个组织无论从政治主张上说,还是审美趣味上说其实都是非常保守的。一个灭亡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保守的政党,在二十一世纪这种演艺明星的生命力都只有两三年的时代,却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我们首先得强调,纳粹的这种知名度,本质上是“恶名昭彰”。纳粹在它短暂的历史上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灾难、犯下了前所未有的罪行。这是今天的人们普遍把它和“邪恶”、“犯罪”、“疯狂”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但纳粹的这种恶名昭彰背后,其实也有另一面。那就是纳粹之所以如此容易的被今天的大众传媒符号化、脸谱化,其实是因为早在将近一百年前,纳粹已经用大众传媒时代的很多手段来宣传自己了。今天的媒体对纳粹的符号化、脸谱化之所以这么容易,其实是因为当年纳粹就是用“符号化”、“脸谱化”的方法来推销自己的。


纳粹虽然诞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但你一定别忘了那是“疯狂的二十年代”,是新娱乐、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读一读埃文斯的这本书你就会发现,纳粹一方面在传统的宣传领域里和当时德国的各个政党斗争,另一方面也在拼命利用当时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比如纳粹虽然也用传统的纸媒来宣传自己,但当其他政党对平面设计、艺术字这些新事物心存怀疑的时候,纳粹却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东西运用在自己的报纸、海报和宣传单页上。


又比如,虽然纳粹也要依靠自己的冲锋队上街宣传,但纳粹会给这些冲锋队队员提供统一的制服,统一设计制作的旗帜和标志。比如著名的万字符、鹰徽、双闪电标这些东西就是纳粹挖空心思设计出来的。当其他政党还满足于举着红旗,在街上呐喊的时候,纳粹的冲锋队穿着统一的制服、戴着统一的帽子,举着万字旗、吹着喇叭、敲着鼓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对二十年代的德国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新奇事物。


再比如,当所有的政党都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拥有选举权的成年人身上的时候,纳粹却把自己的冲锋队员派到中小学校里去,让他们组织小学生野营、远足、体育锻炼,甚至让冲锋队员煽动和组织中学生打群架。用校外活动和校园暴力的手段来争取未来的选民,这也是纳粹在宣传活动上的创新。



【电影《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2019)】


但这些创新里最重要的还是对新媒体的利用、比如广播。收音机这个东西虽然早就发明了,但它要真正流行其实要等到大型广播电台的建立。因为只有大型广播电台出现了,收音机才能得到稳定的内容可供接收。也只有广播电台建立了,它为了收信号费、扩大用户,才会补贴收音机价格。只有收音机的价格降下来、可收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收音机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少数阔少的玩具。那大型广播电台的出现其实刚好就集中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BBC是1922年建立的,德国、瑞士的大型广播电台也大体上在这个时期。而纳粹就特别积极的利用广播来宣传自己。也就是说当广播这个媒体刚刚走向成熟的时候,纳粹马上就利用了这个新的宣传手段。再比如说电影,电影当然早就发明了,但有声电影其实也是二十年代的新发明。而这个东西一旦发明,马上就被纳粹用来播放希特勒的演讲。


再比如飞机,1932年的选举里纳粹不但租了一架飞机,让希特勒满德国飞,在无数个宣传活动上亮相,另一方面纳粹也在飞机的机身上喷自己的广告标语,让飞机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又是天上飞的广告牌。所有这些手段,无论是广播、电影,还是机身广告,其实都是我们这个大众传媒的时代最常见的宣传手段。纳粹用后来美国人卖电冰箱、日本人卖复印机的手段来宣传希特勒。那为了利用这些宣传手段,希特勒、纳粹、甚至纳粹德国,也就是所谓的第三帝国,它的形象就势必要为此做出调整。也就是说,纳粹可能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跟上大众传媒脚步的政党。那当它制造了惊人的罪行,把整个世界都拖入灾难的深渊的时候,大众传媒在抨击它的时候,在揭露它的时候,效率也就变得特别的高。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让纳粹在今天的世界上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那说到这里另一个问题也就来了。在推荐别的书的时候,我都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我首先跟你说“这件事情很重要,对历史的影响很深远,但你却不知道”、然后我说“其实这本书写的很深入但却一点都不枯燥,读起来很有趣”,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能得出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结论那就是“你为什么不看看呢?”


可是在《第三帝国三部曲》上,这个逻辑就不成立。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第三帝国了。既然我对第三帝国已经有了解了,我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看这么厚的三大本书呢?你想想法朗士抱怨“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的时候,《追忆似水年华》才出了第一卷。《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可比《第三帝国三部曲》里的任何一本都薄多了。


这个问题其实刚好也是作者需要回答的,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第三帝国的情况下,还要写这么长的三大本书去讲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主题呢?


为什么要把纳粹德国称之为“第三帝国”?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很有趣。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虽然都了解第三帝国,但我们对第三帝国的了解其实是非常不全面、也非常不准确的。我前边说了,在利用现代媒体为自己服务的时候,纳粹就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扭曲了自己的形象。那么当纳粹灭亡,全世界都要抨击这个灾难的元凶的时候,又不可避免地会将纳粹通过现代媒体为自己塑造的那个形象来当作自己的靶子。结果就是很多时候即使是为了批判、为了控诉,人们也在不自觉地传播纳粹自己所塑造的神话。所以我们对纳粹的很多印象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


这就决定了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表现第三帝国的真实面目的普及类著作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说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经常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因为当埃文斯更系统、更全面地去表现第三帝国的整个历史的时候,很多我观念里常见的偏差就会被矫正过来了。这种矫正“错觉”的过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这也是我希望你能花点时间看看这本书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很多时候“偏见比无知更有害”。


举个例子的话,我们就先来说说“第三帝国”这个标题。说到第三帝国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对为什么纳粹德国要叫“第三帝国”,其实有一个最常见的解释,那就是德意志历史上已经存在过两个帝国了。第一个是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建立的那个帝国,也就是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二个是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称帝”所建立的那个德意志帝国。那既然德意志历史上已经有过两个帝国了,希特勒再建立一个帝国当然就是第三个帝国,也就是第三帝国了。


但其实一个反对这种观点的意见也很常见。那就是962年是奥托一世国王在罗马加冕为皇帝所以建立了第一帝国。1871年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接受了皇帝称号,所以建立了第二帝国。那纳粹德国谁当皇帝了?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致命的问题,希特勒1933年是德国总理、1934年兴登堡总统死后是代行总统职权的“摄政总理”,经过元首法,他成了元首。可就算他当了元首,也终究不是皇帝。德国并没有变成君主国,怎么就成了第三帝国呢?


对这个问题既往的解释其实都从纳粹和保皇党的关系上解释。也就是提出“第三帝国”的名号的人其实是保皇党人。他们认为魏玛共和国推翻了德国的君主制,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各种腐败、堕落和混乱。必须通过一场由保守派发动的“保守革命”,来恢复君主制,让德国回到旧帝国时期那种严肃、安定、有秩序的状态,才能解决德国的各种问题。


在这些保守派看来,希特勒的上台、纳粹党的执政,还有纳粹德国对魏玛共和国的议会制民主的废除就是保守革命的具体体现、希特勒就是恢复旧帝国的人。那如果三十年代希特勒可以恢复德国的君主制,962年建立1806年灭亡的是第一帝国、1871年建立1918年被推翻的是第二帝国,那1930年代再建立一个帝国、当然就是第三帝国了。


可其实这个解释也有一个关键的缺陷,那就是希特勒终究没有恢复君主制。虽然纳粹德国废除了魏玛共和国的大部分制度,但希特勒却始终没有让流亡在外的威廉二世回到柏林,或者让已经回到德国的威廉皇储成为皇帝威廉三世。


希特勒究竟算不算德意志帝国的君主?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再去谈纳粹和保守派之间的互相利用的关系。如果一个问题带出来无数个问题,那往往说明回答的角度有问题。而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埃文斯的这本书,就会发现埃文斯没有陷入到这个无穷无尽的过程,相反他换了一个角度,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来观察到底为什么纳粹会接受“第三帝国”这个名号,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首先,德意志帝国这个词真的必须以君主制为前提么?事实上德意志历史上的前两个帝国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君主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身份很崇高、受到全欧洲君主的尊崇,甚至被很多学者说成是“尘世上最崇高的统治者”,但事实上这个职位是不能世袭的。从962年到1806年每一个皇帝都是选举产生的。神圣罗马帝国是非常奇特的“选举制君主国”。


而且这些皇帝虽然理论上是终身制的,可以一旦大家对皇帝不满意其实还可以把他赶下台。每个皇帝在当选之前都要发表“选举誓言”,尊重德意志的特殊性、帝国诸侯的合法权利、还有帝国会议的决议。如果他日后违背了这些誓言,对他的选举就会自动失效,他就会被剥夺皇帝的身份。


如果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好歹还是公认的帝国的君主,那么1871年建立的第二帝国就更有趣了。第二帝国的宪法其实原本是没有“皇帝”这个职位的。当时它要建立的其实是“德意志联邦”。后来因为授予了担任联邦主席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以“皇帝尊号”,德意志联邦才变成德意志帝国。但是虽然授予了威廉一世以皇帝尊号,但联邦宪法的其他各条款却没有相应的进行调整。德意志皇帝依然是联邦主席,而不是德国君主。之所以要授予他以皇帝称号,按照《帝国宪法》的解释,只是为了让他在代表德意志联邦整体的时候,享受一种外交上的优先地位。所以一直到1913年,德国的左派杂志还在提醒它的读者“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德意志帝国其实是一个共和国”。


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德意志文化里帝国这个词其实并不天然的指向一个强大的、君主统治的绝对国家。相反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涣散,帝国这个词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与“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这样的邦国相对的、德意志整体的概念。因为德意志这片土地、这个文化圈,从962年到1806年之间一直叫做帝国。所以即使神圣罗马帝国涣散了,变得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但当德意志人想要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代表德意志整体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用“帝国”这个词。


第三帝国为何崛起?

而且在这本书里,埃文斯还提醒我们注意,德意志历史的延续性对帝国观念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持续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对文化的影响上。从短期的政治上看,历史的延续性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比如说从1871年俾斯麦建立第二帝国到1933年纳粹上台之间,其实只有短短的六十二年的时间。而从1871年向前追溯,追溯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其实也只有短短的六十五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无论是第二帝国还是第三帝国,本质上都是对第一帝国瓦解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第一帝国的瓦解暴露了德意志被邦国瓜分、四分五裂的本来面目。于是德意志人主张建立一个属于德意志的民族国家。但是如果真的像德国国歌《德意志颂》里所唱的那样,建立一个东到梅梅尔、西到马斯河、北到贝尔特海峡、南到阿勒河的德意志国家。那这个国家对欧洲而言就太过强大了。而且这些主张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者同时也是主张推翻君主政体、废除贵族特权的民主主义者。这就意味着一旦民族统一的理想实现,德意志各帮贵族的特权也就会随之被一扫而空。


于是当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发动了一场几乎要席卷整个德意志的革命之后。普鲁士的贵族俾斯麦决定抢在这些人下次发动革命之前解决德意志统一的问题。他的选择就是组建了带有浓厚的神圣罗马帝国色彩的第二帝国。通过把第二帝国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俾斯麦认为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普鲁士的制度和特权,同时又把德意志统一事业从此定格在1871年。


俾斯麦的解决方案在德意志帝国之内看起来是有效的,因为随着帝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民族主义者确实接受了第二帝国这个既成事实。可是俾斯麦的帝国虽然把大部分德意志人都囊括在内,但却把普鲁士之外最大的一个德意志邦国也就是奥地利,排斥在了他的帝国之外。这个问题看起来无足轻重,但你一定别忘了,希特勒就是一个奥地利人。对德国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帝国虽然没有满足他们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祖国的理想,但终究为他们解决德意志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可以在帝国的框架之下去解决福利、关税、教育这些更具体的问题。但对奥地利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则刚好相反。因为德意志帝国建立,他们被排斥在外,他们关心再多的具体问题,也无法回答“我是谁”这个根本性问题。奥地利的德意志人痛苦的发现“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德意志人”,但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他们却没有随之成为一个德国人。这个事实就解释了为什么奥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会比德国的更极端、更激进,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后是一个奥地利人把整个德国带上毁灭的道路。


如果我们认真的去读埃文斯的这本书,就会发现,第一,无论是第一帝国还是第二或者第三帝国,它们其实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君主国。第二,德意志文化里的帝国也并没有很浓厚的君主色彩。第三,无论是俾斯麦的第二帝国,还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第一帝国崩溃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第三帝国”这个名号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近代德意志的历史,而不是简单的保王党与纳粹的博弈。


下集预告

为什么纳粹党会在德国那么顺利的上台执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用学

    今日随堂讨论:提起“纳粹德国”,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影视作品、历史事件、人物……)

    无用学 回复 @18626090qgq: 您好,请注意查收站内私信,我们为您协调解决发货问题

  • 黄赏

    纳粹这个翻译就很有味道。

    般若自在天 回复 @黄赏: ➕盖世太保

  • sherl同学学电哥

    打卡!提起纳粹德国那必须是“元首”……深入人心,dddd

  • 丸尾同学

    来了

    杨飞飞飞 回复 @丸尾同学: 打卡n

  • 般若自在天

    🇬🇧埃文斯 Richard J. Evans (born Sep 29, 1947) is a British historian of 19th- and 20th-century Europe with a focus on Germany. A leading historian of the Third Reich(第三帝国), the Nazi era and European history.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Third Reich Trilogy ❶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How the Nazis Destroyed Democracy and Seized Power in Germany (2003) ❷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How the Nazis Won Over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a Nation (2005) ❸The Third Reich at War: How the Nazis Led Germany from Conquest to Disaster (2009)

  • 何先森的FM

    高林老师是讲得最好、最吸引人的,印象很深,刘文飞讲得体验感最差,听得想睡瞌睡。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Blucecolin

    很认同这句话,偏见比无知更有害

  • 扶厦将倾

    很多时候,偏见比无知更有害

  • 般若自在天

    神圣罗马帝国 Holy Roman Empire of 800 to 1806 (the First Reich) 德意志帝国 German Empire of 1871 to 1918 (the Second Reich)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the Third Reich,1933-45

  • 般若自在天

    “记忆若要可靠,就需经受历史的严格检验。”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The Third Reich in History and Memory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