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11.上承《大学》,下启《孟子》
 163

【中庸】11.上承《大学》,下启《孟子》

00:00
13:26

本讲提纲及涉及的原文参考——


上承《大学》 















下启《孟子》1


《中庸》(第二十章)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下启《孟子》2


《孟子》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下启《孟子》3


《中庸》(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下启《孟子》4


《中庸》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孟子》(告子下):

人皆可为尧舜。


《孟子》各处:

舜之大孝;舜之大智;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下启《孟子》5


《中庸》(第二十章):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孟子》(滕文公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用户评论
  • 风中的云在飞

    感谢风一老师细致的条分缕析,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学》--《中庸》--《孟子》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风一居士 回复 @风中的云在飞: 孔子孙子子思之《中庸》, 上承其师父曾参之《大学》, 下启再传弟子孟轲之《孟子》, 三者皆师承祖师夫子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