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盟决定对俄罗斯的油气产品实施限价之际,9月3日,俄罗斯以技术故障为由,宣布全面停止北溪1号管线的天然气运输,声明并没有提及确切的回复时间。换言之,断供有可能是暂时,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前者或是后者则取决于俄罗斯的心情。
欧美当然知道所谓故障是假,借此时机卡欧洲能源脖子才是真。
但知道又能如何呢?
极限压力博弈,赌的就是谁的抗压能力更强!
欧洲在赌自己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出口市场,克里姆林宫不敢冒出口份额损失惨重的战略风险,如果冒了,就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财政收入,而无法维持在乌克兰的战事,从而迫使普京输得一败涂地;
俄罗斯在赌欧洲对俄气的依赖性极强,断供后找不到去俄化的替代方案,而找不到替代方案,欧洲的民生和工业必然崩盘。
在这场谁先眨眼谁先输的游戏中,俄罗斯赢的面显然要比欧洲大得多。
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是不愁没有用户的。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在美欧制裁的压力下,营收仍然逆势增长近20%,为克宫的财政收入每天净赚8亿美元,同比上涨超过50%,创下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
8月18日,俄罗斯经济部门曾出台过一份评估报告,文件显示,去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1250亿美元,若维持当前形势,俄罗斯今年的能源出口收入则会增长300%,达到3375亿美元,创历史之最!
这份报告充分考虑到了俄欧能源脱钩的情况:一方面,俄罗斯可以通过增加对中国和印度的供应,来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
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西方对俄制裁所导致的全球能源供应短缺将是常态,谁都没有新的增量挪给欧洲,因此,俄罗斯完全能够借印度等第三方国家的渠道,用更高的价格把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
从俄乌战争爆发的2月24日到4月中旬,短短的四十天时间里,印度自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便高达1300多万桶,而2021年全年才1600多万桶,明显超出了印度的消化能力。负责制裁的美国金融机构调查后发现,这其中有一大半的石油在印度经过粗加工后,又转手卖回欧洲了。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的反应,也间接证明了俄罗斯在这场极限压力测试中的优势地位。
北溪1号管线唯一在运行的涡轮机是在8月31日停机检修的,原计划的检修时间是三天,而在此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股价接连飙升32%。这说明资本市场确信,俄罗斯的油气产品相较于欧洲所谓的最大天然气市场,更具有稀缺性和刚需性。
一言以蔽之,俄罗斯的油气离开欧洲市场照样活得风生水起,但欧洲不行。
事实也的确如此!
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度我就不多说了,反之除了法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西欧国家,基本都在35%以上,而大国当中数意大利和德国最多,意大利的依赖程度为46%,德国是50%。
去年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日流量,约为3.04亿立方米,由北溪1号管线承担的日输送量为1.67亿立方米,占比53%左右。涡轮机战略性故障之前,该管线一直维持着20%的最低供应量,即每天3300万立方米,再加上欧美制裁的影响,非北溪1号管线的输气量已经降至2700万立方米。
当前,整个俄罗斯供应欧洲的天然气量仅为6000万立方米,不足去年的五分之一。如果再全面掐断北溪1号线,那么欧洲能获得的日均天然气量只有2700万立方米,总缺口将高达达到2.77亿立方米,跟能源停摆没啥区别,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俄罗斯不扩大断供范围的条件上。
俄气占欧盟进口量的46%,使用量的40%,是其最大的供应商,俄罗斯要是彻底断供,断了也就断了,没有哪个国家补得齐这个缺口。欧洲目前的天然气总储备量大概有728亿立方米,后面零零散散用煤制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最多能补齐到2000亿,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今年冬天在拉尼娜效应的作用下,预计平均气温要比往常更低,居民暖气消耗量肯定要剧增。
往好的想,欧洲人觉悟高,会贯彻落实政府节约15%的用气倡议,按25.5亿立方米的日均用气量算,能撑两个半月左右。往不好的想,在往常3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50%,这样的话,只能撑到一个半月。
也就是说,不论哪种结果,欧洲的天然气储备都不可能撑得到今年冬天结束。
撑不住的代价是什么呢?
天然气是欧洲工业生产和发电的重要原材料,同时也是居民冬天日常生活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天然气出现大量的缺口,根据供需关系中商品供应小于需求则价格上涨的经济原理,欧洲的通胀会进一步升级。今年8月,德国一年期电价报322.5欧元,每兆瓦时涨幅10%,通胀率为7.95%,连续5个月破7!
有智库指出,倘若能源供应危机迟迟无法解决,到冬天来临之际,德国政府将不得不在工业用气和居民用气之间二选一。看上去虽然很惨,不过对于德国而言这其实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最坏的结果自然是俄罗斯完全断供,工业用气和居民用气都保障不了。
欧洲的冬天和中国北方差不多冷,居民缺气不至于死人,关键是欧洲老百姓好日子过习惯了。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不了一个温暖的冬天他们肯定会把气撒在德国政府身上,舒尔茨支持率堪忧啊。
工业缺气问题就大了,德国本土现在已经有一批企业因为缺气停产了,等到俄气断供落地,停产风波将很快席卷全国。德国制造只是做得最好,但不代表其他国家做不出来,许多东西,日本能做,美国能做,中国也能做。德企没法按时交货,即便下游合作的厂家再不愿意,也必须更换供应商。
换供应商这种事,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多,从质量标准审核到产业契合,都需要花一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适应,去调整。这意味着一旦下游厂家换供,德国等依赖燃气能源生产的欧洲企业,想要杀回来可能性难如登天。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为何在德国政府试图收紧对华投资的情况下,仍力排众议斥资一百亿欧元扩建湛江工厂,答案就在这!
不难预见,随着能源断供危机的日益临近,会有更多的欧洲企业,尤其是燃气生产比例最大的德企,为了稳定生产任务,将纷纷扩建海外工厂,而能源供给稳定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中国,必然是首选之地。
言归正传,就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一位靓仔闪亮登场了。
当地时间9月1日,法国总统在爱丽舍宫主持法国外使节年度会议时称,法国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不选边站队,也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他还特别强调,法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不存在对抗的逻辑。
简单翻译下,不选边站队是指不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不做任何大国的附庸明显是指不做美国的附庸,毕竟中国并不具备让法国沦为其附庸的动机和实力,而不存在对抗的逻辑的意思是没有对抗的动机和利用冲突,既然如此,也就不会在印太地区跟中国搞对抗了。
显而易见,马克龙此番表态,意在对中国示好。
引北约力量进入印太地区,加强该区域军事化程度以遏制中国,是美国近些年针对中国所规划的地缘战略目标之一。而法国则是这盘大棋的关键,首先法国在印太地区有七块海外领地和150万公民,主权利益的存在,有利于美国撬动法国内部的力量跟中国作对;其次法国是欧洲政治军事的领袖之一,煽动法中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这种对抗裂变成中欧的对抗。
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法国是西方集团第二圈层的核心成员,与美国决裂并不现实,所以马克龙承诺不做美国的附庸,不在印太地区参与遏制中国,已经相当有诚意了。
更何况,这也不是马克龙第一次释放善意信息了。8月28日,共同社新闻称法国总统马克龙由于内政方面的日程安排,计划放弃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法方代表或由前总统萨科齐或奥朗德担任。
据报道,马克龙原本打算出席安倍的国葬,但现在突然放弃,说明中间突然有什么事情使他临时改变了想法。
再联想到他在外使节年度会议上的讲话,答案,呼之欲出!
要知道安倍晋三可是推进美国印太战略军事化和美印日澳四国反华机制的重要人物,而安田内阁又有借安倍国葬拉拢西方集团对抗中国的意思在里面,马克龙跑过去不是给中国找不自在吗?
问题来了,法国拼命向中国示好,与欧洲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有何关系呢?
这就要从法德的内斗说起了!
法国和德国通力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是不假,但私底下,两国为了争夺欧盟老大的位置经常大打出手。
按理说,法国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有世界一流的国防军事工业和武装力量,赢面跟战败国德国比起来大得多,谁也没想到,一手牌稀烂的德国硬是靠施罗德和默克尔两任总理的合纵连横之术,完成了欧洲史上最牛掰的逆风翻盘。
施罗德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是德国能坐稳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关键,而在以和平发展为世界主流的本世纪前二十年里,产业经济所赋予的国际影响力要远大于军事国防。
简言之,谁的经济实力更强,谁的国际影响力就更大,这也是当初日本在东南亚影响力压过中国的根本原因。
默克尔上台后,在巩固施罗德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又通过两件事彻底奠定了德国在欧洲的领袖地位:一件是多次在欧盟面临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并妥善解决,比如当年的希腊债务风暴,这使得默克尔凭借着个人在欧洲积攒下的政治声望把德国抬到了一个原本不该属于它的高度。另一件是构筑德俄能源联盟,以德国为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中转站,从而帮助柏林获得欧洲能源供应的主导权。
法国不是没想过用能源牌扳回一城,但默克尔神机妙算,把路子都堵死了。
默克尔执政的十六年,是极端环保组织高速崛起的十六年,2005年默克尔上台时,极端环保组织的影响力仅限于民间;而在2021年默克尔下台时,他们已经成为德国政坛的第三大政党和激进派的代表。
所以,有人认为,默克尔应该为此负责,但殊不知,极端环保组织的兴起恰恰是默克尔有意放纵的结果,而其目的在于驱虎吞狼!
虎自然是极端环保组织,那谁是狼呢?
法国核电!
新能源和环保的概念是由欧洲提出来的,当时,煤电以碳排放第一大部门的身份早早就被提上日程,而作为替代方案,法国主张大力发展核电,德国主张大力发展燃气用电。
在应用层面上,燃气发电的前景肯定不如核电,因为燃气发电需要对外进口大量的天然气,容易被供应商卡脖子;而核电的原材料铀,在法国控制的非洲地区多的是,没有断供的风险,并且核电综合发电成本低,持续性强,非常符合欧洲高端制造业的高强度生产活动!
德国清楚自己没有多少胜算,于是就借极端环保组织的手,以发展核电污染破坏环境为由,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核能运动。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宣布淘汰或立法禁用核电,即便有些国家还没走到这一步,但新建核电的门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这一次,德国完胜!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突如其来的俄乌战争,彻底打碎了德国挟能源以令诸侯的美梦,今天的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没有处理好俄欧关系,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解决俄罗斯安全诉求,甚至与美国一道推波助澜的德国,要负一大半的政治责任。
对于法国而言,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方面,欧洲安全局势持续性的严重恶化,使军事国防所赋予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主导地缘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力量。另一方面,在后俄乌战争时代,欧洲能源结构大调整,以降低俄罗斯断供的伤害迫在眉睫。
煤电污染性太高,能用于救急治标,但无法治本;风电光电不太稳定;水电又缺乏良好的水利环境,唯一可行的替代化方案只剩下核电。
法国的核电在技术上和产业上都是世界第一,经过扩建后大面积供应欧洲轻而易举,但在此之前,法国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即远距离和复杂气象与地理条件下跨区域输电的问题。
欧盟面积有40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温带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三大气候和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四种地形,如果用普通的电网,电力在传输途中会出现大量的损耗,且极不利于系统稳定。真正能一劳永逸解决传输端问题的,当属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法国突然对华示好的原因,就在这里!
捷克首都七万人上街抗议能源价格飙升
俄乌战争是冷战后改变国际政治生态的大事,在欧洲,德国的楼塌了,该轮到法国起高楼宴宾客了!
‘…印度进口自俄罗斯的石油有一大半经过粗加工后转卖给了欧洲…’ 粗加工,指加了牛粪😉
不错
欧洲三傻,听别人的口令:预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