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14

饥饿的盛世14

00:00
02:56

13.《魔山》:疗养院的七年躺平生活


摘要:“不习惯、习惯、依恋”,这套精神三部曲,让我们陷入重复的生活。

1. 20世纪初的“躺平”生活

上一集课程中,我们介绍了托马斯·曼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地位,是他让德语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声誉。同时我们还讲述了《魔山》这部作品的素材是一次简单的、常见的误诊,但是托马斯·曼却由此思考了人类在现代所面临的精神控制的问题。

我们读《魔山》的时候,需要反复思考这样问题:大学生卡斯托普上山庄疗养院本来是去探望他的表兄约阿希姆的,为什么他在那里一呆就是七年?是山庄疗养院的生活特别有吸引力吗?不是的。那这个山庄疗养院有什么魔力呢?今天我们就从主人公卡斯托普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我们来看看山庄疗养院的日常生活,小说中把它形象地概括为“水平地生活”,病人们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餐——散步——静卧、量体温——第二次早餐——散步——静卧——午餐——午后静卧、查房——下午茶——散步——静卧——晚餐——休闲——静卧——睡眠。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就是“静卧”,一天时间被5次静卧划分为5个片段,而且静卧的时间很长,比如午后的静卧一直持续到下午茶时间,晚上的静卧则长达两个小时。可以说,山庄疗养院的生活简直毫无乐趣可言,甚至简单到了枯燥的程度。

这种枯燥、重复的生活也有一些点缀,比如周日下午病人们可以结伴出游,逢双周的周日会举行疗养音乐会,每两周的周一疗养院里的心理学博士克洛可夫斯基会做一次报告,再有就是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其实,我们的生活如果概括一下,大概也跟这种生活差不多,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单调的。托马斯·曼显然也想把这种漫画式的生活当作是我们现代生活的缩影,而山庄疗养院就是一个缩微版的世界,其中有德国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墨西哥人、荷兰人,甚至中国人。

这种生活用我们今天的流行语来说,不就是真正的“躺平”生活吗?躺平现象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速、各行各业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不仅中国社会有,英国也有所谓的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这个词是几个词的首写字母缩写,意思是“不就业、不升学、不进修”,日本出现了所谓的“低欲望社会”,美国出现了“归巢族”(Boomerang Kids),法国把这种人称为“袋鼠族”,就是年轻人毕业之后又回到家中,靠父母的照顾和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就像袋鼠呆在母亲的袋子里。中国社会也有一个特别的词来描述这类现象,就是“啃老族”。

在《魔山》中,卡斯托普选择躺平生活,跟啃老族有相似之处。他可以这么做,第一个原因就是,他靠父母留下的遗产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一直躺平下去。卡斯托普幼年就父母双亡,在5至7岁之间的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先是母亲等待分娩时死亡,然后他的父亲伤心过度,第二年感染了肺炎也死亡了。卡斯托普只好跟着祖父生活,但是没多久祖父也得了肺炎去世了。这样卡斯托普的监护人就变成了他母亲的叔叔,就是他的舅公。好在他的祖父、父亲经营的是进出口公司,给他留下了巨额的遗产,一共有400万马克,光是利息就够卡斯托普生活了。而且,他的舅公还可以从利息里面抽取2%作为自己的佣金。卡斯托普后来在山庄疗养院的生活花费,小说里面也有交待,山上一年总花费为一万二千法郎,但是卡斯托普所获得的遗产,一年仅利息就有一万八九千法郎。

2. 精神三部曲:不习惯、习惯、依恋

卡斯托普选择躺平生活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还没想好自己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很早就存在了。小说里对卡斯托普的人生作了简要的插叙,他一切方面都平平,不特别突出,也不特别差劲,他“拿到了初中毕业证书,他又决定继续念高中,实事求是地讲,主要是想将一种已经习惯了的临时和未定的状态延长下去,以争取更多的考虑时间”,他同时也隐约感到,“事情本来也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

卡斯托普就生活在这样一种无可无不可的状态之中,不断地拖延,因为他无法做出人生的决断。他有自己的兴趣,从小就对船舶很感兴趣,曾被预言“将来有望成为一位出色的海洋画家”。卡斯托普后来总算找到了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打算去学习造船,但是,这个选择不过是他舅公的一位朋友在打牌时顺口说出来的。在他上山庄疗养院前,他已经23岁了,已经读完了技术大学里的课程,接下来就该到公司里去当实习工程师,在船台上接受实际的训练了。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人生道路出现了转折。他因为准备大学里的毕业考试,把身体搞透支了,精神也无精打采的,于是医生建议他出去疗养几个星期,刚巧他表兄在山庄疗养院疗养,所以他就这样去了山庄疗养院。

因此,我们看到卡斯托普是一个随波逐流、无可无不可的人,很容易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用小说里的话来说,他不去思考“一切的努力和行动到底有没有一个终极的、超个人的、绝对的意义?” 托马斯·曼认为,有两种人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第一种是“在时代对‘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作不出满意回答的情况下,人却能努力进取,超凡脱俗”;第二种就是"具有孤高的秉性——这实不多见,还带有英雄气概”。“卡斯托普既非前一种人,也非后一种人,所以就确实平平庸庸。”

把一个平平庸庸的人放到一个陌生环境里会怎样呢?那我们就会看到平庸精神的三部曲,就是不习惯、习惯、依恋。卡斯托普刚到山庄疗养院时是不习惯的。他的隔壁住了一对俄罗斯夫妻,房间不隔音,所以那对夫妻的亲昵行为听得清清楚楚。卡斯托普当然很不习惯,可是没多久,他睡觉前对隔壁的声响动静就变成既担心又期待了。我们自己大概也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我们刚到一个陌生环境,一个学校、一家公司、一座城市,刚开始可能很不习惯。这种不习惯的一个表现就是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经常批评这些问题。但是,过上一段时间我们就批评得少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最后我们会觉得这个环境很舒服,开始依恋了。

这种从不习惯到习惯再到依恋的精神三部曲,在卡斯托普对待克拉芙迪娅的态度上最能反映出来。我们前面说过,《魔山》里没有写“爱情”,因为卡斯托普对克拉芙迪娅的感情实在算不上爱情,连暗恋也算不上。卡斯托普一开始很看不惯克拉芙迪娅的作派,克拉芙迪娅是个俄国女子,已经结过婚,但她是个“与丈夫分居的不戴结婚戒指的女人”,是个“在四处的疗养院里混日子并且坐相难看、随手摔门、搓面包球和无疑还咬手指头的女人”。但是,没多久他就开始期待见到克拉芙迪娅了。整个过程,卡斯托普都没怎么和克拉芙迪娅说上话,直到克拉芙迪娅离开山庄疗养院的前夜,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夜,他才和克拉芙迪娅有了真正的交谈。他也收到了克拉芙迪娅送的一件临别礼物,是克拉芙迪娅的一个透视片。靠着这个透视片,卡斯托普一直在山庄疗养院等待克拉芙迪娅归来。

卡斯托普为什么会爱上克拉芙迪娅呢?这就是把习惯当成了爱,他逐渐适应了克拉芙迪娅的作派,也就不反感了,甚至于产生了依赖。小说里写道:“他心灵迟钝、缓慢和固执的表现,是他的一种持久的基本情绪的表现,即觉得生活中的某些状态和情况越稳定,越长期存在,就越有价值。”

3.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从不习惯到习惯,也是人失去辨别力的过程,失去了分辨好与坏的能力,失去了价值判断的能力。本来,人的精神与外界之间存在紧张,这也是人改造世界的动力。这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人类不断改造世界,世界因此也越来越美好。但是,从不习惯到习惯,实际上变成了外部世界征服人的精神,而不是人的精神改造外部世界。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鸡汤: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其实,这是一种犬儒哲学。卡斯托普是比犬儒还要犬儒,他甚至不需要去改变自己,因为他的性格中本身就包含了这种倾向,从他的童年到上完大学,一直都是这样。

人一旦失去辨别力,一旦变得麻木不仁,他就会失去时间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昨天和今天一样,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一样,时间所具有的那种区分意义也就不存在了。《魔山》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哲理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山庄疗养院的生活,用作品里的话来说,时间过得“又快又慢”,“它根本没有前进,根本就不是时间,生活也不成其为生活”。这种生活在我们旁观者看来真是无聊透顶极了,但是身居其中的人却觉得“生活得挺充实,挺忙”,卡斯托普到山上没多长时间,他就产生了这种感觉。因此,他一不小心就在山上呆了7年,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真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高度重复性的生活会让人丧失时间感,因为人已经习惯了,只凭惯性就可以生活了,“习惯使时间意识淡漠”。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是一种心理时间,它与钟表计量出来的匀速的、均质的时间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最长的5分钟是下课前的5分钟,世界上最短的5分钟是考试交卷前的5分钟。当你希望时间快点过去的时候,它非常的慢;当你希望时间慢点过去的时候,时间又非常之快。

中国作家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中写到,“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她又在《对照记》的结尾写到:“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许多人都有同感。然后崎岖的成长期,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满目荒凉。……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童年时光之所以温暖而迟慢,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还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一旦我们不再对这个世界好奇,日子也就如白驹过隙了。

卡斯托普最后和山庄疗养院的人一样,不再用“一年以前”这样的时间描述法,而是只有“昨天”和“明天”这样的时间概念了。他甚至于连“自己到底多大年纪”都搞不清楚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对于卡斯托普来说,它的另外一个意思是世界已经被他遗忘了。山庄疗养院里的人“整个脑子里只装着两件事,即一是量体温,二嘛——还是量体温”,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什么都不关心了,连“家庭观念、亲戚感情已经不知不觉变得淡漠”。

卡斯托普躺平生活的后果就是失去了时间感和价值判断力,除了自己的身体和子虚乌有的爱情之外,他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了,把世界关在了狭小的自我世界之外。我们今天如果选择躺平生活也要警惕这一点,选择躺平虽然是看到了今天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够找到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取而代之,其实也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过同样的生活罢了。就像卡斯托普学生时代的生活和他在山庄疗养院的七年,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他一开始就是一个不会判断和选择的人,所以到了山庄疗养院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病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集中再作讨论,欢迎大家继续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oe御风飞行

    讲得特别好,联系当下,旁征博引,引发思考。

  • Anael汐汐

    时间最快的时间是下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最慢的时间是考试结束前的五分钟。

  • 榛果糖

    重复的生活……

  • 好奇害不死的猫

    感觉作者穿越到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