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介绍
随堂讨论
在你看来,未来世界有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欢迎把你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在评论区~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高林。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推荐理想国译丛,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滔天洪水》。我们上次说到美国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世界地位与它的民意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一把钥匙。
为什么说二战爆发会让美国有机会构建全球秩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虽然从1900年前后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了,但直到1916年美国依然只是列强之一。在欧洲列强选择不计代价、不惜一切地战斗到底之前,美国并没有真正对欧洲列强形成压倒性优势。在整个十九世纪里,欧洲列强逐渐占据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领土和资源,苏伊士运河以东的整个亚洲只有四个独立国家。在这种局面之下,所谓全球秩序实际上就是欧洲列强的秩序。
但当所有的欧洲强国都在战争里走向崩溃的时候,当所有的强国在不同程度上都成了战败者的时候,美国的地位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十九世纪里美国是列强之一,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两个国际地位其实都不能和美国在1919年所拥有的国际地位相比提并论。因为1919年的美国世界上最后一个超级大国。
最后一个超级大国意味着其他所有国家,包括德国和日本这些日后再一次跳出来挑战美国的国家,在1919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甚至在整个二十年代里,其实都承认美国是它们所无力挑战的。当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自己无力挑战美国的时候,美国就得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机遇。那就是1919年的美国有机会依照自己的利益去打造一个全球秩序。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秩序首先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的,但大家都准备接受它。
这就是《滔天洪水》这本书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归咎于美国构建全球秩序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因为如果美国在1919年真的构建起一个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那就不会有什么世界大战了。
美国想要构建的全球秩序究竟是怎样的?
但为什么美国构建这样的世界秩序失败了呢?这个我建议大家一定自己到这本书里去找答案。因为这部分真的是全书最有趣的一段内容。
在这段内容里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对“全球秩序”的理解其实跟美国的构想完全不同。如果你们把美国构建世界秩序的过程看作是美国跟世界各国讨价还价的过程,它就格外有意思。
因为说到底他们讨论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说:
“那你看欠你的钱能不能不还啊?”
“美国能不能再拿出点钱来帮助我们重建啊?”
“美国愿不愿意组织一个英法美三国的跨大西洋同盟保障欧洲的安全啊?”
再比如说:
“那你看德国的赔款能不能少赔点啊?”
“西里西亚到底应该归我们还是波兰啊?”
他们讨论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都是讨价还价的问题,但他们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观点,都隐藏在一系列特别高大上的词汇背后。他们明明想说的是:“那你看行么?”另一个说:“当然不行了!”说出来的却是“民族自决”、“集体安全”、“国际联盟”的理想、还有“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在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和词汇背后的真实意图之间,真是洋溢着一种历史的恶意和嘲讽。
二战何以让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但其实本书还有第三个重要主题,那也是回答上集那个柯南式问题的关键:凭什么美国构建世界秩序的尝试1920年就失败了,你们为什么要把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归咎于美国呢?这部分的内容其实也非常有趣,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自己去看。不过我可以简单说说。作者图兹是从两个角度加以解释的。
(1)美国主动构建:局部秩序
首先是美国并没有在1920年以后停下自己构建全球秩序的脚步。虽然整体性的世界秩序让美国人意识到“这个玩意太贵了!我们买不起,买得起选民也不会愿意。”但事实上,在整个二十年代里美国从没有放弃过在具体问题上捍卫自身利益的努力,这就在客观上成了另一种构建全球秩序的努力。我把它叫做“构建局部秩序”的努力。
比如说在海军问题上、在维护太平洋现状的问题上,美国都在采取积极行动。这种积极行动的结果也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华盛顿条约》带给世界一个持续十几年的“海军假日”,让大部分国家有机会减少在巨舰大炮上的投入。
【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约现场】
(2)美国消极构建:要债
但相比这种积极的构建“局部秩序”,美国其实还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二十年代世界秩序的重建。那就是“要债”!
战争让同盟国战败崩溃,让协约国民穷财尽。结果就是,协约国欠了美国一笔在当时的人眼中近乎天文数字的钱。协约国原本希望美国能大笔一挥,我们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美国也别再找我们要这些钱了。但借给协约国的钱是美国纳税人认购的“自由债券”。美国选民原本就不愿意参战,现在不但参战了还拿出自己积蓄买了“债券”,这时候如果美国总统跳出来说:“谢谢大家,但为了美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你们买的这些债券都变成废纸了!”或者换一种比较委婉的办法:“我们宣布你们借给协约国的这些钱,由你们自己缴纳的税款来偿还,自由债券要变成一笔公债,用你们的钱、你们子孙后代的钱来还,反正我们不找协约国要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下次大选会是什么结果。
所以整个二十年代,虽然美国在巴黎和会的立场上大踏步后退,越来越强调“我们不跟这些欧洲人掺和”、“我们也不想参与到亚洲事务里去”,“我们再也不构建什么全球秩序了”,可美国同时也表示:“你们欠钱得还啊!”
法国人说要重建被德国人炸成月球表面的领土没钱还;法国人说德国人威胁着法国的安全所以没钱还;英国人、法国人一起说如果德国不付赔款就没钱还,美国就说那你们就让德国人付赔款啊……
美国人只想让所有的债务国还钱,但这些债务国同时还占据着地球上大部分的土地和资源。每当这些国家想要采取措施,构建一个美国拒绝参与的世界秩序的时候,美国人就在一边拍桌子:“我不管费萨尔要统治叙利亚还是伊拉克,反正你记着还钱!”“有钱在新加坡建设要塞,没钱还账啊?”这种局面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美国人用要债的方法,在二十年代构建了一个美国不肯维持、却处处为美国服务的全球秩序。
指出二十年代的全球秩序其实是一个“美国不承担责任,却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的全球秩序”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也是一开始那个柯南式问题能够成立的关键。因为只有把美国在二十年代掩盖在“孤立主义”之下,所构建的那个全球秩序,也看作是美国的全球秩序,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历史的全貌。
美国构建全球秩序的美梦为何崩溃?
(1)美国为要债建议金本位
美国为了收回贷款,无论是战争期间的贷款,还是二十年代新增的贷款,必然要在整个世界上维护一个稳定的汇兑体系,这种汇兑体系就是“金本位制”。为了与美国合作,到二十年代中后期,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包括德国、日本、甚至苏联都恢复了金本位制(当然日本是三十年代初)。
但这种金本位制,却在战争导致的整体性消费萎缩的基础上背负着两个难以承受的重担:一个是德国需要向协约国支付一千三百多亿的赔款,另一个则是协约国需要向美国偿还的同样规模巨大的贷款。
(2)金本位形成贪吃蛇游戏
德国没有钱可以还给英法,英法就没有钱还给美国。结果就是整个世界在经济衰退的同时,还要维持一个“美国不断借钱给德国、德国用它来向英法支付赔款、英法则用赔款来偿还美国债务、美国再把钱借给德国”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之下,欧洲和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被牢牢地束缚在金本位的框架之内,大半个世界的银行体系都陷在这场贪吃蛇式的游戏里不能自拔。
(3)大萧条导致游戏崩溃
这种全球秩序其实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但1929年到来的不是风吹草动,而是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当大萧条到来的时候,所有国家的政治家都清楚他们必须采取措施去应对大萧条,至少是在大萧条里缓解本国人民的痛苦,但他们却被“金本位”束缚了手脚。
当温和的政治家因为不愿意挑战美国的霸权而无能为力的时候,那些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政治冒险家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德国,当愿意与美国合作的布吕宁内阁面对危机被迫采取一波又一波越来越严厉的紧缩政策,让无数人在失业的同时还拿不到基本救济金的时候,希特勒走进了总理府。
大萧条本身并不足以导致世界大战。只有当美国的全球秩序让人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去应对大萧条的时候,战争才变得不可避免。
只有从这个角度观察,才能给第二次世界大战找到一个合理、清晰而且宏观的解释,它真的就是美国构建全球秩序失败的产物。
(4)美国“欲戴王冠却难承其重”
但为什么明明历史把美国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面前,它可能通过构建全球秩序建立起一种永久性的霸权,或者说它们可以通过把自己的霸权变成全球秩序的方式,把自己的优势地位制度化。但美国却在这样的历史契机面前选择了退缩甚至是拒绝呢?
原因在于美国的霸权并没有均衡地造福于大部分美国公民,霸权成本却需要每个人来共同承担。在这个矛盾无法解决以前,每个依靠选票上台的政治家面对霸权的机遇永远都是摇摆不定、进三步退两步的。一旦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1916到1931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我们就能看清所谓的战间期的历史的全貌,事实上整个战间期的历史就是一个段面对机遇却拒绝承担责任的历史,是一段“欲戴王冠却难承其重”的历史。
用全新视角重新理解二战和战后历史
但说到这就完了么?确实《滔天洪水》的故事就到1931年胡福总统签署“延期偿债”法令就结束了。但事实上如果我们透过图兹的这本书,从美国和世界的互动的角度重新观察了1916到1931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我们就不单单可以看清战间期的历史,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1931年以后的历史。
这是为什么我首先要向大家推荐《滔天洪水》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历史的全新角度。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举一反三的书。因为如果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看作是美国构建全球秩序失败的结果,那么美国面对这个结果所采取的行动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1)二战时美国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
你们想想看,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曾经在一战里誓死抵抗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都很快宣布“我们战败啦!我们投降啦!”这时候法国已经投降了,如果英国再向纳粹投降,大半个欧洲就会被纳粹整合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会对美国关闭。那时如果美国再想干预欧洲事务就得自己想办法渡过大西洋了。说到这里,你就能明白1940年所谓英国“孤军奋战的一年”里丘吉尔那些“我们要战斗到底”的话,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因为1940年的美国相比1916年的美国,真的是180度的大转弯,所有在1916年“不可能的事”,到了1940年都变得好商量了。比如1916年美国要求协约国的所有采购第一都必须付现金,没钱你自己想办法借;第二必须协约国自己负责运输,不但协约国的采购必须自己运输,连1917年美国参战以后,去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也必须协约国负责运输,美国自己的商船队是要留着从事能赚钱的海外贸易的。
但1940年呢?1940年丘吉尔表示:“美国卖给我们的武器只负责运到加拿大,可我们没有足够的军舰维护大西洋运输线啊!”罗斯福立刻表示:“你们可以拿点什么东西跟我们换驱逐舰啊!”这就是海岛换战舰;但丘吉尔又说:“就算换了这些驱逐舰,我们还是兵力不足啊,买了武器也运不回来”,这时候罗斯福立刻表示:“好说啊,美国舰队可以维护西大西洋的安全啊!”丘吉尔说:“但即使你们维护了大西洋航线,我们也没有钱买武器了啊,英国已经民穷财尽啦!再找我们要钱我们就只能征收英国人的结婚戒指了!”言下之意就是:“征收完结婚戒指还不行,我们可就投降啦!”这时候罗斯福说:“没关系啊,没钱买我们可以借给你们啊!”这就是《租借法案》。
【美国第32任总统德拉诺·罗斯福举行公开演讲 该总统就是签署上文所述《租借法案》的时任美国总统】
(2)美国为什么180度大转弯
为什么美国会有这样的180度大转弯?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当然是关键。但为什么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化呢?因为一战是掌控着世界秩序的欧洲强国之间的战争;但二战则是愿意承认美国秩序的英法和挑战美国秩序的德意日之间的战争。也就是说,1916年协约国和同盟国是争夺秩序主导权的双方;而1940年美国虽然还没有参战,但英法在欧洲捍卫的,其实已经是美国的秩序了。这也是为什么法国这么快就战败投降的原因。
(3)二战后美国也把之前不愿意干的都干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所有1919年美国不愿意做的事,到1945年以后都愿意干了:1919年美国不愿意参与一个英法美的跨大西洋军事同盟以保障法国的安全,1919年美国也不愿意用自己的钱支持法国的重建,在凡尔赛的威尔逊总统更没有丝毫用美国的资源对战败的德国进行改造的念头。
但是二十多年以后呢?你会看到美国的态度完全转变了:跨大西洋军事同盟变成了现实,马歇尔计划不单单要帮助法国重建,甚至要帮助大半个欧洲重建。1919年如果有人跟威尔逊说:“你看着吧,再过二十多年,美国纳税人的钱就要被花在对德国和日本的社会进行彻底改造上!”他肯定觉得“你疯了,这是不可能的!”但形势的变化让不可能的事成了现实。
这是二十世纪历史上最重大、最关键,但也总是被忽视的一个主题。而这本《滔天洪水》通过以一种非常精细、缜密的方式为我们重新梳理1916到1931年之间的历史,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主题的前半部分。它还可以让我们通过思考认识到这个主题的后半部分。这样我们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认识了二十世纪的历史。而一旦我们看清了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的全貌,就会发现,我们这个世纪的二十多年的历史,不过是这个宏大主题的延续,或者只一个小小余韵而已。
今天就到这里,下一本书再见,谢谢大家。
这一集太棒了,很多美国今日的行为逻辑都在一战后都埋下了种子,某种意义上,美国是被欧洲逼成了世界霸主,欧洲实在扶不上墙,美国也从来就如渣男般没有责任感,世界霸主只是收租而已,那怎么可能当的好霸主呢
脑洞大开 确实很有启发 把军事 政治 经济财政放在一起看 再前后对比看才能理解很多事情
所以法国投降真是明智之举
美国里外不是人
苏联:我不配拥有姓名?
有意思
人類回望歷史好像能夠看清些來龍去脈。然而即便得出正確的結論,有誰會相信呢?多麼厚重的歷史的沉澱,都無法使人類看清未來,我們現在能對未來進行干預嗎?能避免未來的悲劇嗎?
保持独立思考,历史没有真相
不会发生发生大战了吧 局部战争和代理人战争才是常态
今日随堂讨论:你认为在未来世界人类有可能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