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

00:00
08:10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去世,终年91岁。

当地时间8月30日夜间,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声明称,戈尔巴乔夫当晚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紧邻其夫人赖莎的墓地。路透社援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深感哀痛,并将在31日早上给他的亲友发去唁电。

当地时间8月3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推文深表哀悼,他在推文中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一位独一无二的政治家,他曾改变了历史进程。”

戈尔巴乔夫的一生充满争议。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西方国家把戈尔巴乔夫称作结束冷战的“英雄”,但是许多俄罗斯人则把他视为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晚年仍活跃在舆论场

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3月2日,1985年3月起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1937年,苏联,未来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中)与外祖父母的合影。图/视觉中国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得到过多名强权人物的提拔,其中包括苏共两任总书记——把戈尔巴乔夫调入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以及早年就判断戈尔巴乔夫前途远大的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

戈尔巴乔夫曾回忆,他和安德罗波夫曾经坦率地交谈,被问及是否被后者看作改革派,他回答说,“或者是改革派,要不,他就是出于某种原因喜欢我。”

当地时间1986年3月6日,俄罗斯莫斯科,在苏共中央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讲话。图/视觉中国

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后,任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

当地时间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签署了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法令。图/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1991年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主要从事社会和文学活动。

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出席新书《孤独相伴》签名售书活动。图/视觉中国

戈尔巴乔夫写了十余本反思苏联解体、洞察当今俄罗斯社会的书籍,包括《真相与自白》、《苏联的命运》等。在《孤独相伴》这本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写道:对我的政治生涯最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环境是怎么形成的,本书给出了答案。

戈尔巴乔夫也曾想过复出。1996年,他参加俄罗斯总统竞选,只获得了不到1%的选票。

当地时间1992年1月14日,俄罗斯莫斯科,戈尔巴乔夫(中)进入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所——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图/视觉中国

1997年,他给一个披萨品牌做广告,为其慈善基金会宣传。“在广告中,他应该拿起一个披萨饼,像他瓜分我们的国家一样把它分成15份,然后展示如何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一个曾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人讽刺道。

被称为推动冷战结束的“功臣”

1990年3月后,戈尔巴乔夫任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他因推动结束冷战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

当地时间1990年7月1日,俄罗斯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在会议大厅。图/视觉中国

尤其在西方国家,戈尔巴乔夫被称作推动冷战结束的“功臣”。

西方评价称,他与美国达成了武器削减协议,消除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使德国得以统一……他被包括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内的多位人士视为有远见的人。

当地时间2009年11月9日,德国柏林,原苏联最高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左)、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和前波兰总统莱赫·瓦文萨在柏林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仪式上,在他们通过萨姆桥时,手持一幅人们越过布斯布鲁克边境桥的签名版画。图/视觉中国

但是,尤其在俄罗斯,他的改革招致许多批评。俄媒“今日俄罗斯”8月31日刊文称,他推动结束了冷战,却没能阻止苏联解体。

今年6月30日,自由派经济学家鲁斯兰·格林伯格(Ruslan Grinberg)曾在去医院探望戈尔巴乔夫之后表示,“他给了我们所有人自由——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份‘自由’”。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开展了广泛的改革。BBC报道指出,他第一波改革的口号是提倡“加速”、目的是“完善”现行体制,而不是一下子就发生“变革”。

但改革却走向了“失控”。1991年8月19日(即“8·19”事件)后不久,苏联宣告解体。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称,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他的改革引发了动荡,他们生活水平随之下降,这样的代价太高了。

对于改革最终失控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曾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他的心情。

在苏联解体30周年(2021年12月25日)这天,戈尔巴乔夫接受塔斯社采访时,回忆起了苏联解体时的往事。

他表示自己辞去国家元首的那一刻,对他、对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来说都是“黑暗的日子”。他解释说,如果试图用武力来维持权力无疑会引发严重的国内冲突,还将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他没有权力这么做。

曾批美国“被傲慢冲昏了头脑”

在2016年12月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戈尔巴乔夫对西方国家未能向他领导的苏联提供援助以阻止苏联解体表达失望之情。

当时85岁的戈尔巴乔夫认为,自己在任时推行的改革政策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与苏联开展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西方却怀着胜利者的心态,没有向他领导的苏联提供有力援助,而是兴奋地坐视苏联土崩瓦解。

他认为,西方针对俄罗斯怀有“胜利主义”心态,这种态度延续至今,是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的关键因素。

在苏联解体30周年前夕(202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俄新社采访时再次提及,苏联解体让美国变得“傲慢和自信”,这导致了北约持续扩张,加剧了俄美危机。

采访中,被问及“俄罗斯是否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美国建立关系”时,戈尔巴乔夫对俄新社表示,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弥漫着胜利的情绪,他们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被傲慢和自信冲昏了头脑。”虽然俄美“共同”让这个世界走出对抗与核军备竞赛,但在这种情绪下,“胜利者”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帝国,这导致了后来北约的扩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指望与美国、与西方建立公平的关系呢?”戈尔巴乔夫说。

“历史性的握手”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邓小平同志与他举行的会见,宣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的《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见追忆》一文提到,这次会见有两个具有政治含义的礼仪安排:对苏联人仍以“同志”相称、与苏联人见面时“不拥抱”。其中,“不拥抱”这三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中苏关系未来的定位:睦邻友好合作,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抱团”。

该文回忆,当时,中方礼宾人员曾把这一提醒特意透露给苏联驻华大使馆,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又立即将其报告了戈尔巴乔夫本人。1989年5月16日10时,戈尔巴乔夫见到邓小平同志时,确实没有忘记这一“提醒”。不过两人握手的时间相当长,有位朋友看电视直播时掐着手表算了算,整整35秒钟。

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苏联的命运》中写道这次访问:“我与邓小平以及其他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结束了两国三十年的疏离,使两国关系得以恢复并走上友好的轨道。”

他还在该书中引用了中国前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的一段话:“戈尔巴乔夫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和政治家,其缺点和优点自然有待后人来评价。但是他此次访问北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必将在中苏关系史册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74163ahk

    这个人,做了一件对谁都有好处,但是独独对苏联是给了最后一刀,算不算是狠人狠起来连自己都砍死的狠人

  • DAQV

    黑白墓志铭,功过后人评!

    DAQV 回复 @DAQV:

  • 阿萨达

    自古以来改革的都容易受诟病。

  • 许世忠

    结束冷战的英雄?多么可笑!美国西方人说的吧?

  • 油腻的大叔

    被西方忽悠了

    听友201875954 回复 @油腻的大叔:

  • 听友263717178

    当迭总统做了一个对的起全世界的事情,唯独对不起前苏联!还好参选俄罗斯竞选时只有丢人的1/100之一,否则能把俄罗斯搞没了!

  • 文婷365Windy

    哈哈

  • 马歌雨路

    打卡

  • D子嘹

    苏联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