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印开启农村改革
主播:武启铭
后期:康宝鑫
1978年,安徽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撂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在那个“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年代,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年挣的工分只能分到百把斤粮食。在凤阳县小岗村,本打算秋收后外出讨饭的农民严宏昌决定换一种活法。1978年11月的一个夜晚,在严宏昌的号召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悄悄相聚茅草屋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张事先拟好的契约上,按下了18个手印和4个印章。字据上写着这样一段朴实却振奋人心的话:“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令这18位农民没想到的是,这份按下红手印的“秘密契约”悄悄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一年之后,小岗村包干到户初见成效,全年粮食超征购任务是2800斤,但实际全队粮食产量高达13.2万斤,相当于1966年-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自1956年起23年未交过一粒粮且还年年吃供应的小岗村人,一下子向国家交售粮食2.5万斤,超额7倍多。油料统购任务是300斤,但实际上油料总产35200斤,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过去统计表上这一栏,从来都是空白,今年卖给国家花生、芝麻共24933斤,超过任务80多倍。此外,还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全队留储备粮1000多斤,留公积金150多元。“包产到户”很快得到了县委领导的支持,这种做法被巧妙地称为“大包干”。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到小岗村考察,看到有这么多粮食,看到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感到很自豪,并力挺“大包干”的做法。1979年3月19日,万里在谈话中指出:“你们的办法,明年可以干,后年还可以干……”1980年5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的这一壮举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大包干”契约解决了那个时代的贫穷、饥饿问题,把温饱带给了小岗村农民,对于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6年,总书记来到小岗村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一张纸,因为有了18个鲜红的手印,变得沉重而悲壮。他们无意走进历史,却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一回重要角色。 如今,这份“生死契约”永久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编号GB54563,国家一级文物。 红手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展现了农民对改革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他们对共同富裕的承诺和责任担当。红手印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坚守初心和信仰,面对困难和挑战,更要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它激励我们保持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以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1978年,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 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行农业“大包干”,18位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安徽凤阳的歌谣。那一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天下之大不韪,贴着身家性命,签下了分田到户的契约,留下了18个红手印。从此,小岗村的村民不再吃救济粮,转而开始为国家做贡献;也是由此,有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中国农村改革开启了新的篇章。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正应学习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发扬这种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将所学所思落实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随着“大包干”的实行,全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小岗村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孕育了弥足珍贵的改革精神,有力地证明了群众在改革中的巨大创造力。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这样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开始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1978年12月的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同时也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篇章。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改为人先,敢闯敢试,解放思想,务实求真的精神,在未来的旅途中,切实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从嘉兴南湖红船起航,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炮火洗礼,在艰难困苦中夺取全国政权;又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勇探索,虽遇挫折仍坚毅前行;改革开放后更是焕发出强大活力,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巨变;进入新时代,党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书写着不朽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党中央的召集领导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当时叫“小岗生产队”)率先迈出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凤阳早有“十年倒有九年荒”之说,在1978年的夏秋之际,安徽遭受了罕见的大旱,小岗生产队18位农民聚在一起,代表全队20户人家,签订下生死契约,他们连夜将生产队的牲畜、农具和耕地按人头包到了户,开始实行“大包干”。红手印,这个简单的符号,却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农民对于生活的渴望,对于改革的决心。小岗村的18位农民,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以红手印为凭,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因为长久以来受到饥饿和贫困的困扰,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签订大包干“生死状”,“申请包产到户”,瓜分土地和农具各自卖力干活,这一举动让小岗村的村民在秋收时,不仅摘掉了交不上公粮的落后标签,而且家家户户还余下了粮食,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更幸运的是,这一行为并没被批判,反而得到了表彰,大包干到户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联产责任制从承包到组向承包到户的演进,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本格局,小岗村改革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改革开放的序幕,勇敢的小岗村人民成为了时代的“改革先锋军”。(20210797320刘欣阳)
自鸦片战争的硝烟消散,中华民族踏上了曲折而坚韧的复兴之路。百年抗争,无数英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复兴的基石;改革开放,亿万人民以智慧和汗水浇灌梦想的田野,催生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巨变。今日之中国,如凤凰涅槃,展翅高飞,向着伟大复兴的壮丽目标砥砺前行。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以科技为引领,向着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20225503222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于此可见历史及其记述在国家、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当此时刻,更需要我们认真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高瞻远瞩,行稳致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也是其编纂的重要性所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儿女探索、奋斗、牺牲、创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