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灭尽定01心的状态

460灭尽定01心的状态

00:00
11:29

 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见惑习气(都)清净了,所谓八十八结使啊,这(些)坏的习气一点没有渗“漏”,就是没有缺点。换句话,这个人品的修养、心地的修养到这里是个完整的,玻璃球一样,内外清明,这个道德的心境到这个境界。所以,到达了有顶天这个境界,“游观”,向上追求,“无漏为加行”,想证得无漏果,一切烦恼习气、根本烦恼都没有了,那当然谈不上人我是非这一切等等了,人我是非那还是在欲界里最低层人世间的事。这个“无漏为加行入”,想达到无漏果,根本烦恼一切空了,这还不过是加工的工作而已。 证“入”了什么?证入了灭尽,一切想、感受,受阴与想阴灭了,彻底没有了,灭了就是灭了,火一样,不点燃了,就把它熄了,就休息在那里,是为大休息。譬如《楞严经》上说的,这是比喻,《楞严经》上(是)讲悟道,现在把它借用来讲这个工夫境界,工夫不是悟道哦,悟道不是工夫哦。“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一下就把它熄了,熄火了。拿四川话讲,就是“歇锅”了,厨房锅下的炉火把它灭了,灭光了,灭完了,什么都没有了,熄火了。这个叫灭尽定。灭尽定得到了,这是小乘佛法的极果。前面这些四禅八定不算什么,那是外道的共法,灭尽定得到了,这个定境心就定在这个境界上,这是小乘佛法的极果。这个通吗?得到了灭尽定还不通达哦,通达了叫漏尽通了,无漏果,漏尽通达,那真通了。 所以,前面的四禅八定修好了,有五种神通哦。这五种神通是共法,佛也有、菩萨也有、罗汉也有;有些罗汉没有,有些菩萨没有,没有关系,要修就有,不修就没有。五神通是鬼、神、天、魔、罗汉、菩萨、佛都有的共法。佛法里头的第六通漏尽通是不共法,那天人等等没有,只有佛的小乘弟子们,因为他要断除贪嗔痴慢疑这个根本。所以,修禅定你要知道,得到四禅八定,见思惑根本烦恼等等不一定断了,也可以得定的哦,那没有什么稀奇哦。至于佛法得罗汉果,必须要把见思惑挑干净、洗干净,那学佛才有点希望了。 这个道理,我们再回转来看看。我们都晓得,佛法把我们的身心归纳起来只有五阴,也叫五蕴,对不对?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法就是四大;受,感觉;想,思想;行,不是走路哦,是生命的动能,我们现在说生命的本能;识,就是心意识的识。色受想行识是五阴。 我们看看,分析我们自己的生命。色法不讲,因为这个肉体就是色法,变成了我们这个房子、空壳。这个房子内部是四样东西,归纳起来:受,感觉;想,思想,这两样很重要。行阴呢,包括了色法这个身体同思想感觉在内,行阴,就是生命在活动的动能。像我们肉体上色阴的行阴,就是说,我们尽管睡着了、入定了,身上的血液等还在流动,呼吸还在呼吸,这就是行阴的作用。是生命阿赖耶识的功能,就是无明缘行。无明,你没有悟道以前,阿赖耶识没有打破以前,你不知道,这个动能它尽管在动,生命维持,这是行阴。识呢,就是精神世界,我们心识的作用。 好了,我们现在看看,有色阴有感觉,有这个肉体,受阴跟色阴等于是一组,受阴跟色阴是一组。这个思想的想阴跟识阴是一组,有心意识就有思想啊。那么,这个身心两方面活着的这个动能。所以,我们定力不够,把它切不断,生死不能切断,所1830以了生死,生死之流切不断是因为行阴的功能;我们的心不相应行,此心功力不够,把它切不断,所以在生死中流转。所以心不相应行、识,这个中间是单独来谈。那么,身心两方面有感觉、有思想,就是感觉与知觉。 所以,五遍行也是这样,唯识讲五遍行,我们现在研究唯识,八个识里头都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触、受是一组,是感觉状态;想跟思是(一组),知觉,唯识,这里不管身体。那么,这个感觉也好、知觉也好,都是作意来的,意念一动才有感觉、知觉。所以你要晓得,灭掉了想阴,想与思,才能够修无想定。所以,灭尽定是连受阴也灭了。现在讲灭尽定是讲定的境界,没有讲到定里头对心意识的转化。这个里头的转化就是八十八结使。现在,这一点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啊,给大家说明这个道理,应该清楚了。 回转到原文,“此定初修。必依有顶游观无漏为加行入”,所以,灭尽定必定依赖“有顶”天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再求进步。这个进步,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这个进步转到佛法里头来了。要想求得“无漏为加行”,证得无漏果。所谓“无漏”,就是八十八结使的渗漏缺点没有了,“为加行入”,进入此定。 “次第定中最居后故。虽属有顶。而无漏摄。”所以,在四禅八定里头讲,灭尽定是第九,加上灭尽定,四禅八定就叫做九次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八定,加上灭尽定,叫九次第定。所以,“次第定中最居后故”,它的位置、功力也最高。“虽属有顶。而无漏摄”,证得这个定的境界,是属于色界“有顶”无色界这个中间,这两个界限的中间。但是只要接近到灭尽定的,已经归到“无漏”果的范围。想和感受,知觉感觉能够灭的掉,那个习气的转化当然容易了,所以也属于无漏果所包含。 “若修此定已得自在。余地心后亦得现前。”假设有人就是现在活着的肉体,现生中间,修到灭尽定,灭尽定的工夫已经修到自在境界,随时随地要入此定。譬如现在有人坐在这里听《成唯识论》,自己要入此定,已经进入此定了,这样就是自在。一件事情来了要做就进去了,就进入这个境界了。假设直接修灭尽定的人,修到了此心要入这种定境,很自在、自由自在地就进去了。因此,(虽然)他的禅定工夫还没有到达四禅境界,还在初禅、二禅里头,他的心理状况要进入灭尽定,(在)初禅也可以进入,二禅也可以。因为灭尽是心的状况,不是禅定工夫了。所以“余地心后亦得现前”,随时可以进入。换句话说,你在凡夫地,你现在真做到了悟道的人,一念进入灭尽定就走了,也可以,也行。“余地心后亦得现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极0无为

    讲的特别好🙏🙏🙏

    寻道有声 回复 @无极0无为: 感谢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