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长》50 心理韧性

《二次成长》50 心理韧性

00:00
06:19

  【心理韧性】

  自卑就一定要过糟糕的生活吗?不一定。相反,对很多人来说,自卑是追求卓越的一种动力。首先我必须要承认,自卑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生活的状态,但这只是关于自卑的一小部分。我们刚才讲到,理解自卑,就是要理解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那再回到我刚才提到的小学时光,和同学相比,我们家几乎没有任何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是一个怎样的困难呢?用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实在不是什么困难,但是小小年纪的我是无法理解到这个层次的。当时的感受是,别的同学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冰激凌,不夸张地说,我是惊呆的,那是一种好奢侈的生活。

  但我在感受到自卑感之后,无意间做对了一件事情,我开始用模拟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不知道这个方法是从哪里学来的,大概是一个学龄期的儿童从过家家的游戏中学来的。我会在电视台要播放动画片的前半个小时,做好一切准备,来模拟足不出户享受生活的感觉。我先是把家里的烧饼切成蛋糕的三角形状,作为甜品,放在盘子里;然后跑到小卖部买一个冰激凌,并且跟老板要了两个冰块;最后把冰块放在一杯蜂蜜水里作为冷饮……一切就绪后,打开电视,开始享受眼前准备的美食。我当时想,这大概就是别的小朋友可以随时享受到的生活了吧,虽然对我来说有点儿复杂和麻烦,但好像通过这个过程至少能向小小的、自卑的自己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再难的东西,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这个模拟的方法也伴随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学习心理学了解到心理韧性这个概念,才意识到,原来我通过模拟方式获得的满足感,就是我心理韧性的来源。心理韧性是一个较新的心理学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比如有的地方叫复原力、弹力性等。但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第一,结果性定义:心理韧性指的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

  第二,过程性定义: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

  第三,品质性定义:心理韧性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的理解是心理韧性是一种不会让负面经历改变自己人格的能力,也就是遇到灾难或者是重大创伤,我们会沉浸在难过、痛苦,甚至是自责、愧疚中,但我们并不会把自己的人格撕碎,然后交换出去或者赔偿出去。而且我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然后努力实践而获得或者提升的。我刚才提到的模拟方式就是一种适用范围非常广的方法,它其实就是我们在小学这个阶段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游戏化、角色扮演式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体验可能是比事实本身更重要的一种形态,比如小时候我无法拥有家里有冰箱的生活体验,但我模拟出来的场景,同样可以让我从主观层面上获得类似的体验。那么,有没有冰箱就变得没那么重要,可是那个体验的记忆变成了我私人经历的一部分,作用于我的大脑,帮助我建立了心理韧性的基础。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逐渐从每天生活的现实世界分离出来一个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大量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模拟某种体验,那种体验其实和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经历的体验并无二致,甚至更加强烈。因为在游戏中,我们似乎更接近真实的自我,少了防御和束缚。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游戏更多的是在追求暴力和声音、色彩刺激,但事实上游戏这种形式有很好的疗愈作用,我最近也在关注这个方面的发展和动态。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有一些简单的途径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呢?后面的方法工具箱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尝试的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心理韧性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4517fwwb

    太惨了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