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长》45 拖延症的前世今生

《二次成长》45 拖延症的前世今生

00:00
06:04

  【拖延症的前世今生】

  成年后突然出现的拖延症,往往并不是意外,一般来讲都是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就是完成发展出勤奋特质的任务,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拖延症的困扰,那么要好好回顾一下小学阶段的经历,然后找到解锁的线索。

  拖延症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在预料结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推迟的一种行为。所以这里面有两个要素需要关注,那就是有害和推迟。常见的原因有三:

  第一,童年父母教养方式不健康,过于苛责的管教让你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满足原始需求的能力)大大下降,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所以成人独立后会用拖延的方式来补偿自己缺失的即时满足感。比如,我现在一定要看电影,我现在一定要玩游戏,我现在一定要吃点东西等“我现在一定要爽一下”的模式。

  第二,怕失败。人都是善于自我欺骗的动物,明知自己能力有限,但是只要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放在沙子里似乎就可以不用承认自己有限的能力。拖延就是这堆沙子,我不做,那就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我能力差了,所以能拖多久拖多久。

  第三,全或无思维。一件事情除非认为自己可以完美完成,否则就不做,绝对不能忍受一件事情做出来的结果是有瑕疵的,是不够好的。

  而这三个原因,都是在小学阶段应该重点开始关注的三个重要问题:

  父母是用怎样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来教育自己的?

  自己在失败的时候,父母是如何和自己一起应对解决的?

  全或无的思维是否在这个阶段就已形成?

  如果这些答案确实都指向了小学阶段存在的问题,那么就找到了拖延症的源头。找到之后然后再回到现在,审视一下当下的自己:

  如果把自己比作自己的父母,你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哪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

  在现在的学业或者事业上,如果遇到了失败和挫折,是如何对待自己,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现在是否有全或无思维?

  将上述的两个阶段的三个问题进行对比,是否发现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呢?很多人会说讨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但后来惊讶地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像他们。原因就在于,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心智还比较稚嫩,所以会把父母当作神一样的存在,他们不管用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们,都会被我们合理化,并作为最正确的参考。哪怕我们心里知道是不对的,但我们也没有办法用对抗的方式和他们对立起来,因为相比于完全失去父母,有一对糟糕的父母是更好的选择,否则我们很难真的生存下来,我们会担心父母会不会抛弃自己、会不会不爱自己、会不会更加严厉地责罚自己?生存的担心,本质上就是对死亡的担心,这里的死亡并不是肉体上的,而是一种自我消失的象征。为了不去思考这个可怕的问题,我们更倾向于用屈服的方式来获得眼前片刻的安宁,保持和父母并不那么满意的关系,因为和父母联结的中断,就像是面对死亡一样令人恐惧。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把它放在更透明的空间里进行审视,逃避终究只是锻造了更厚的城墙,而不能消灭心魔。对于死亡,我们应该“敬畏”,但不该“畏惧”。死亡是一个在目前的科技发展阶段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我们都会死”也许是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唯一绝对公平的事情。单凭这一点,死亡就值得敬畏。但是大家对于死亡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害怕,这畏惧让我们逃避对死亡的思考。很多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便产生在这无休止的“畏惧死亡”当中。死亡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那么持续性地抗拒和回避其实就是把整个人生变成了一场“拖延”。死亡的象征意义可能是你的焦虑、你的深层次的恐惧、你的羞耻感,也就是一切会让你产生精神上的濒死感、窒息感,但你不想面对的那些感受,拖延到底是为了拖什么呢?就是为了拖这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