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鬼】第167集-适可而止,随顺外物

【徐无鬼】第167集-适可而止,随顺外物

00:00
12:1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适可而止,随顺外物。


我们进展到《庄子徐无鬼》篇的最后三章,这最后三章:首先,提醒你要避开三种状况;其次,提醒你要守住根本,要考虑源头活水;最后,跟你说有七种充分的理解跟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从区分到避难到启明。启明是什么状况?就是最后所说的。


我们先看第14章,提醒人怎么样避开三种状况?


第一种是有些人沾沾自喜。这特别要提醒在认知上,很多学习的人跟了一个老师就认定了,他缺乏一种开放的态度,无法继续超越自己。第二种提醒谁呢?得过且过的人。就是一般百姓在生活上随环境而生存,不知道要保持警惕,因为环境随时可能改变。第三种是谈到有些人劳苦不堪,就在政治上、管理上担任领导的,他要提醒你保持距离,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否则的话很辛苦的。


这三点都做到的话,才能进入到神人跟真人的状态,所以,我们看看庄子怎么说的。


庄子这样写的。


有沾沾自喜的人,有得过且过的人,有劳苦不堪的人。所谓沾沾自喜的人,就是只学到一位老师的言论,就心悦诚服而暗自得意,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却不知道原本并无一物存在,所以说他是沾沾自喜的人。

所谓得过且过的人,像猪身上的虱子,选择猪鬃稀疏的地方,自以为是广阔的宫廷园林,寄居在蹄边胯下、乳旁股脚,自以为是安居便利的处所。却不知道屠夫有一天举起手臂,铺下柴草生起烟火,自己就与猪一起烧焦了。像这样随着环境而生存,也随着环境而毁灭,就是所谓得过且过的人。


至于劳苦不堪的人,像舜一样。因为羊肉不爱慕蚂蚁,蚂蚁却爱慕羊肉,因为羊肉有膻腥的味道。舜表现了有膻腥味的作为,百姓都喜欢他,所以他三次迁徙就形成都城,抵达邓地旷野时已经有十几万家百姓了。尧听说舜的贤能,把他从荒野之地提拔出来,说希望他能带给百姓恩泽。舜从荒野之地被选拔出来,到年岁大了,耳目衰退了,还不能退休回家,这就是所谓的劳苦不堪的人。


因此,神人厌恶众人来归附,众人来归附就无法照顾周全,无法照顾周全则无法和睦相处。所以,他对人不特别亲近也不特别疏远,持守天赋、培养和气来顺应天下,这才称为真人。这样的真人,使蚂蚁放弃分辨的能力,使鱼在水中悠游自得,使羊放弃膻腥的味道。

你看,这一段所说的确实是相当的完整。先提醒三种人,这三种人:第一种人就像学者一样,跟了一个老师就沾沾自喜,他没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所以没有办法再超越上去。这边特别提到他不知道什么未始有物,又出现了。古代人最高的智慧就是了解根本没有东西存在过。


第二种人得过且过,一般百姓他没有保持警惕,遇到挑战的时候措手不及。第三种人是指政治上的领导,他以舜做例子,讲的实在是有点过头了。当然,舜很辛苦这是事实,他对百姓的照顾也尽心尽力了,但是在庄子看起来你劳苦过度了。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过得稍微轻松一点。所以他提到神人不喜欢众人来归附。


真人呢?可以让蚂蚁如何,鱼如何,羊如何,这都是比喻的方法。那么,这边提到真人,接着下一章就会提到古之真人。他有个特色,他用一个比喻说得非常生动。他说,你看河水,太阳晒下去,风吹过去,河水为什么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有水源继续不断的注入新的水。而人呢?守住根本,一定要考虑到收敛自己。也就是一直强调古代的真人用自然来对待人事,而不用人事去干扰自然。


我们看看庄子怎么写的。


用眼睛去看眼睛所能看见的,用耳朵去听耳朵所能听到的,用心智去观照心智所能思考的,能做到如此,则平静时如绳一样直,变化时有如随顺万物。古代的真人,用自然来对待人事,不用人事去干扰自然。古代的真人,以得为生,以失为死;以得为死,以失为生。譬如药材,乌头、桔梗、鸡头草,猪苓根这些药草,在需要用它做主药的时候,就珍贵了,像这样的例子怎么说得完呢!


勾践被夫差打败时,率领三千士兵退守于会稽山,只有文种知道越国虽亡还可以图生存,也只有文种不知道自己将有杀身的忧虑。所以说,猫头鹰的眼睛只能适应夜晚,鹤的脚一定有那么长,截短了牠就悲哀。所以说,风吹过会使河水有所减损,太阳照过也会使河水有所减损。让风与太阳一起降在河水上,而河水却完全没有受损,那是靠着水源不断注入啊。


所以,水守着土才会安定,影子守着人才会安定,一物守住他物才会安定。所以,眼睛过于求明,会有危险;耳朵过于求聪,会有危险;心智过于求通,会有危险;凡是保存收藏才能的,都会有危险;危险一旦形成,就来不及改变了。祸患的滋长越来越多,要想去祸得福,须靠累积的努力,要想获得成果,则需要长久的时日。而人们还把耳、目、心智当成宝贝,不是很可悲吗!所以亡国杀人的事端不会停止,就是因为不知探讨上面的道理啊。


这部分所说的就是:你要收敛耳、目跟心智,里面提到文种的故事。确实,比他聪明的人叫做范蠡。在勾践复国之后就离开了,他就被认为是很有智慧的人。


接着,谈到〈徐无鬼〉篇的最后一章。这一章很特别,提到七大,哪七大?我们先听一下:大一,大阴,大目,大均,大方,大信,大定。你没有翻译的话,不太知道他在说什么?它的内容是要让你进入一种大不惑的状态。


我们听到不惑,都会想到孔子的四十而不惑;现在庄子来了,他前面加一个大不惑。也就是让你的认知能力,区分避难到启明,当然可以大不惑了。所以这一章内容相当的复杂,我们仔细听一遍。


庄子这样写的。


所以,脚踩到的地方很小,就是因为很小,得靠那没有采到的地方才能远行;人所知道的东西很少,就是因为很少,得靠不知道的东西才能了解自然是怎么回事。了解全然一体,了解全然安静,了解全盘所见,了解全然均等,了解全部方位,了解全然信实,了解全然安定,这就是最高境界了。


全然一体,就贯通一切;全然安静,就消解一切;全盘所见,就看到一切;全然均等,就顺应一切;全部方位,就包容一切;全然信实,就验证一切;全然安定,就持守一切。穷尽就会展现自然,顺应就会得到照明,在混冥中自有枢纽,在开始时就有增加。理解它的,好像不理解它的;知道它的,好像不知道它的;不知道然后才会知道。


探问它时,不可以有边际,也不可以没有边际。万物纷杂错乱而各有实质,古今也不可互相替换,而一切都不可以受到损伤,这样还能不说是扼要的解释吗!为什么不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呢?还有什么好疑惑的呢?以不惑之理来解释疑惑,使自己回复到不惑的状态,这样才能抵达大不惑的境界。


你看这个内容,里面提到了解,也就是到了启明的层次。它基本上就是一个!还记得老子说过吗?这个勉强形容它的话就是代表全盘,完整,全体。所以,你如果知道这七个大,那你就进入到大不惑的境界。


这一章需要反反覆覆的多听几遍,庄子的〈徐无鬼〉篇是相当长的材料,到最后结束的时候,这三章实在是内容丰富啊!


首先,提醒你要避开三种状况;其次,提醒你要守住根本,要考虑到源头活水;最后,跟你提到七种启明的境界,就是要了解七种大。


下一集,我们就进入到《庄子则阳》篇。


我们的主题是:见到本性有如回到故乡。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我们常人容易得过且过,随着环境而生存,也会随着环境而毁灭,庄子提醒要避开这种状况。守住根本,收敛自己。

  • 知和合

    老师好

  • J之大盗

    “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和谐共处。。不要相信外在感官的境与相,要向内求回归本性,清净安定生慧觉悟。。“万物都在天地中,各类生命各得其所。顺应天道变化各正生命,大体也。”谢谢老师

  • L昕阳

    不沾沾自喜,也不得过且过,更不想劳苦一生啊🙏

  • 以身观身

    只说文种,可惜没提到范蠡,范蠡也是道家。

  • 李知北

    kuai 读音 快

  • 李知北

    会稽山

  • 听友376468418

    如果知道“道”的七大:大一,大阴,大目,大均,大方,大信,大定。那你就进入到“大不惑”的境界了。初学先有个概念,谢老师解读“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