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系列节目大国崛起的脚印,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上的今天。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首个全新研制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送上太空,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里的“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承载着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也是“天宫一号”名字的由来。
那么,“天宫一号”究竟是什么?它与“神八”、“神九”、“神十”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次研制发射的低轨道长寿命空间飞行器,主要用于空间科学试验,同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提供驻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不过,它与真正的空间站还有一定距离,可以说是未来空间实验室的一个雏形。 “天宫一号”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形,长10米左右,最大直径 3.35 米,比神舟飞船更大些,它由“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房间构成。其中,实验舱本体分为三段,前面两段可以容纳 3 名航天员生活,最后的后锥段则安装着一些设备。资源舱主要容纳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也拥有了浩瀚宇宙中第一个“中国之家”。
历史的风从半个多世纪前吹来。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十年之后,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人类迈向太空的脚步已经开启,中国航天人当然也不甘落后。
早在 1992年,我们国家就制订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天宫一号”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08年9月28日,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2009年,作为牛年春晚的神秘礼物,“天宫一号”第一次以实物模型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惊艳全场。2011年9月20日,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我们离创造历史,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天,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长征二号F T1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如一条巨龙腾飞着冲入太空。西北戈壁上空点亮了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孜孜追求的太空梦,中华大地迎来了太空探索新的时代!这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从此,太空中有了中国人的第一个“家”。
不过,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载着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天宫一号迎来了首批人类客人,昭示着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并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之外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一课”。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科技、航天领域的兴趣。首次太空授课圆满成功,展示了中国精神,显示了中国力量,也预示了中国正在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轨道。
天宫一号作为中国空间站的起点,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大量实验,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外媒评价:“短短几十年,中国已经从航天领域的‘新手’晋升到‘大师’,这简直是个奇迹。”而在这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但在我们心中,它永远会在宇宙中闪烁。
本期节目就到这,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㩇蠖鑊
在:
这是我听过最好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