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首个“干旱黄色预警”发布,怎样度过外干内燥的日子?

9年来首个“干旱黄色预警”发布,怎样度过外干内燥的日子?

00:00
04:26

尽管三伏天已经进入倒计时,但全国多地的“热度”仍在升级。截至8月19日19时,全国有324个高温预警生效中。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也是今年来发布的首个干旱预警。

 高温和干旱同时出没,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影响?《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支招,给躁动的身体补点水。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 ,谭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魏帼 。

9年来首个黄色干旱预警发布

 眼下,我国正在经历1961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重庆北碚热到直冲45℃,杭州连续一个月高温没“退烧”,上海闷热桑拿50天……据中央气象台,今年7月1日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川渝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8月18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局地特旱。预计未来3天,上述旱区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气象学意义上的干旱,是指某时间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造成的地表水分短缺的现象。与其它预警略有不同的是,一般干旱预警的持续时间较长,会持续3~7天,甚至更长时间。 

 外干内燥,引发身体不适 

 干燥和高温双重夹击之下,人体也在慢慢变“燥”。 

 皮肤燥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随着水分的挥发,皮肤会逐渐变得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在皮肤老化的因素中,自然衰老只占20%左右,其余均为紫外线引起的光老化。另外,夏秋之交湿度降低,皮肤在干燥环境下更易瘙痒甚至皲裂。

 口舌燥

 受秋燥影响,换季时期呼吸道疾病本就多发,在干燥的天气下,口腔、鼻腔、咽喉等呼吸道更会出现明显不适。

 心情燥 

 持续高温让心情烦躁,严重者甚至会“情绪中暑”而导致行为失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或争执。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连续高温闷热天气,将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送给身体的润养关键词

 要降燥,除了及时补充水分之外,还要注意给身体多样化“保湿”。

 少量多次喝水。  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应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可饮用200毫升,水温以10~40℃为宜。

 注意皮肤保湿 。洗澡后应及时(最好是3分钟内)涂抹身体保湿乳液,减少水分丢失。外出时如果方便,建议随身带上一瓶保湿喷雾,时常喷一喷皮肤,保持湿润。

 保持环境湿度。  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环境干燥,有利于呼吸道的润养。房间内放置加湿器,或晚上在房间内放一小盆水,都有助室内湿度的增加。

 吃点酸味水果。  出汗会损失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同时还会流失钾元素。猕猴桃、西红柿等酸味果蔬,有助补充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

 避开紫外线 。除了科学涂抹防晒霜,外出建议避开紫外线强度最大的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紫外线指数高的地点(如高原、海边、雪地、幕墙玻璃周围等),选择在树荫、建筑阴面活动。

 心情也需去燥 。因为天气原因心情烦躁的人,可以试试多听白噪音、轻音乐,雨滴、瀑布、小雨声,都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深呼吸是最简单的冥想方法,有助恢复平静,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