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萧西之水:明治天皇1852-1912(下)

08萧西之水:明治天皇1852-1912(下)

00:00
19:27

本集介绍 




随堂讨论

在你看来,政治领袖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吗?历史上有相关的例子吗?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萧西之水。很高兴能和大家继续分享理想国译丛《明治天皇1852-1912》,作者唐纳德·基恩。


书接上回,明治天皇找了一帮政治上的失意者,组成了新的宫廷顾问集团。那这群顾问要怎么帮明治天皇争夺权利呢?


说起来也简单,他们借用了日本天皇一个传统的特权,那就是天皇他只能跟贵族交流,不能跟一般老百姓交流。恰恰这些明治官僚,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比如伊藤博文,他爷爷是个农民,他爸爸过继给一个下级武士,到了他才勉强获得武士身份,而且还是个低级武士。但这些宫廷顾问呢?要么是贵族出身,要么就是高级武士出身。所以这些人就强化了这个规矩:你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人想要给天皇汇报工作?那可不行,起码要经过一个“宫里人”传话才行;至于天皇有什么想跟你说的,也不能直接告诉你,也需要有一个“宫里人”给你传话。


听起来很有道理啊,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宫里人给你传一句天皇的指示,你怎么知道这是天皇的意思,还是这个宫廷顾问他本人的意思呢?


更何况,天皇跟宫廷顾问还天天黏在一起。毕竟人家是帝师嘛,每天上个课是很正常的吧。上课过程中,他们说一句:“现在的政府可真是不得人心啊……”天皇这时候可能打个瞌睡点了个头,他们出去马上就说:天皇现在也觉得政府不得人心啊!所以说啊,宫廷顾问为了争权夺利,也是经常地借题发挥。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故事。


宫廷顾问如何与明治官僚展开斗争?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80年。这一年日本政府财政困难,想要在国际市场发行国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财政问题。但宫廷顾问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们鼓动明治天皇直接干预这个借债问题。干预的方法也很简单: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让一两个人随便就定了呢?必须要把参加人数扩大,于是天皇就向17个高级官僚征求意见。结果征求一圈,17个人里面,8票同意,8票反对,1票中立,换句话说这个事情就没有定论。那没有定论的事情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上交天皇,由天皇发布“圣裁”,那么明治天皇就可以在这里动用他的权力,直接否决了日本发行外债。应该说,这个事情是明治天皇乃至宫廷顾问集团的一个大胜,它宣告了天皇在日本政治决策中最高的地位。这件事让天皇也非常高兴,从这个事开始,元田永孚这些人就在各种问题上借题发挥,给身处前庭的明治官僚制造麻烦。他制造的麻烦越多,天皇也就越高兴,甚至于后来还给了元田永孚一个特权:元田永孚是明治时代唯一一个可以穿着和服直接觐见明治天皇的人。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884年,这次涉及到一名高级官员的任用问题。这一年明治官僚希望提拔一个新人,叫做森有礼,担任当时的教育部长。森有礼是日本近代很重要的教育家,传播许多西式教育体系与理念,是明治维新时期启蒙运动的很重要的参与人物。但他有一个问题让宫廷集团很不满,那就是他信基督教。日本在17世纪到19世纪都是禁止基督教传播的,有谁信基督教,就必须要经历一个仪式叫做“踏绘”,就是必须踩着耶稣的圣像走过去,表明自己不再信教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打开了国门,也就解除了基督教的禁令,但是明治时代的日本要求全民信天皇、信天照大神,这时候日本的教育部长信耶稣、信上帝,那你想干什么?所以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夫子,元田永孚直接反对,他就说这个人是有才,我们也认;但他的思想倾向不行,绝对不能做日本的教育部长。


【森有礼】


明治天皇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也不希望森有礼来做这个教育部长,但他用了一个非常隐晦的方法,那就是称病不朝。他说我病了,病的不严重,你们不用来看我,我只需要静养一个月。于是一个多月时间里,明治天皇不见任何外庭的官员。按照日本宫廷规矩,天皇只要不出门,外臣是不能进宫汇报工作的,这一下就让政府直接瘫痪了。好不容易苦苦等过了一个月,天皇倒是开始出门了,但依旧不见任何外臣,有事也只是通过宫廷顾问去传话。总之,一连串操作就是表达一个信号:你要是不调整政策,咱们就不要再见了。


这时候,身处前庭的明治官僚们也急得不行,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收买宫廷顾问集团的人。1884年8月,伊藤博文改革了日本近代贵族制度,给这些贵族出身、高级武士出身的宫廷顾问们高官厚禄,让他们成为高人一等的国家勋贵。这件事体现出伊藤博文这个人很灵活的处世方式:你同意我固然好,但如果你不同意我,没关系,我可以加钱。这么一来,宫廷顾问对伊藤博文的态度就软了下来,刚才提到的基督教徒森有礼也如愿当上了教育部长;宫廷顾问一高兴,明治天皇本人也就高兴了,他甚至当年去了一趟伊藤博文家里,和他共进晚餐,这在当时可是非常重要的礼遇,这也象征着伊藤博文终于得到了明治天皇的认可。



我们也需要注意,伊藤博文在收买宫廷顾问的同时,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有小九九。他不仅给原来的贵族发钱,他也提拔了一批新的贵族,这里面就把他自己也提进去了。我们之前说过,伊藤博文他的出身很低微的,但这么一提拔,他也成贵族了,于是他也就能出任一个很重要的职位,那就是宫内大臣。宫内大臣这个职位呢,是负责天皇生活、皇族事务乃至于皇产皇庄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后来伊藤博文一边担任首相,一边担任宫内大臣,前庭后院的事儿都归他管,这样才确立了他个人的江湖地位。为什么后来伊藤博文能削减10%的天皇私房钱呢?就是因为他一直拿着天皇的钱袋子。表面上看,天皇和宫廷顾问集团是被他收买了,但实际上反而是被他绑定了。


其实宫廷顾问集团和明治官僚这么斗来斗去,最受连累的还是政府的行政效率。天皇今天掺和一下国债,明天掺和一下人事任免,那你政府的效率它还上得去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藤博文在1886年9月跟天皇、跟宫廷顾问集团确立了六条基本的政治规则,对于明治天皇的权力边界做了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六条统称叫做“机务六条”。


【伊藤博文】


这六条中的第一条就是:内阁会议,天皇只能在首相的邀请下参与,天皇只能听取汇报,不能参与讨论过程,你看这样一下就把天皇的权利缩小了很多。


第二条就是天皇如果想了解国家政治事务的具体情况,你只能召见对应专业的高级官僚,你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一个专业问题抛给所有人去解决,必须是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条很明显,明治官僚就是吃了1880年天皇掺和国债发行的亏。


那第六条就更有意思了,直接规定,高级官僚只要是有事,哪怕天皇生病了,我也可以进入宫廷去拜见。这条就更明显了,就是因为天皇1884年曾经用“闭门不出”当作政治武器,所以伊藤博文才要彻底地把你缴械。


根据这个“机务六条”,到1889年,伊藤博文主持编纂的《明治宪法》正式颁布,这是东亚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标志着日本正式完成了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的建设。这部宪法的意义很多,这里只说这个宪法针对天皇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天皇你名义上拥有全部国家权力,但每一项权力的具体实施,必须交给一名大臣去办。



【明治宪法】


其实这一点也是反过来利用了当年宫廷顾问集团设立的规矩。你们定的,天皇不能直接跟外臣随便说话,必须由一个宫里人在中间传话。没问题,现在我们这些泥腿子也都是贵族了,也可以做这个中间人了。天皇具体有什么指示,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可以插一嘴了。当然,天皇还是不能跟我们之外的人直接布置工作,具体工作还是由我们这些明治官僚去做。所以想想看,这么一来,天皇就基本上被架空了。


这一点在1894年甲午战争初期也有所体现。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后,明治天皇追问过很多次:你们为什么要打?你们出兵有没有得到我的授权?你们能不能暂时停止进攻?结果这些指示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无人遵从。明治天皇他也非常不满,后来他私下吐槽过:这场战争啊不是我想打的,是这些大臣们想打的。


当然,明治天皇他也不是真的反对战争,他只是担心会战败。明治天皇这个人跟前世后世的所有天皇都有所不同,他是近现代唯一一个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天皇,从旧时代一路走来,明治天皇从没有忘记过当年西方列强是多么强大,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在12岁那年被战争的刀光剑影吓晕过去,所以在面对强大的清朝的时候,他的第一想法不是“我胜利之后如何庆祝”,而是“输了怎么办”。


当然,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节节胜利,明治天皇也就再也不做出阻拦,反而是非常享受自己作为“大元帅陛下”的雄威。1894年9月,明治天皇从东京出来,来到距离大陆更近的广岛,塑造出一种“天皇督战”的感觉。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从甲午战争开始,明治天皇和一位满身血腥的战将结下了浓厚的私人友谊,这也是明治天皇人生中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叫做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


提到乃木希典,中国人应该很容易想到他曾经创作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诗歌:“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这里面“支那”这两个字就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这首诗创作于1894年10月,当时乃木希典马上要率领军队从广岛出发参加对华侵略战争,战前他和明治天皇吃了一顿饭,在席间献上了这首诗歌。在这首诗歌里他既表达了多年未经战场的感慨,也是向明治天皇表达忠心和决心,更是将侵略中国看作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后来,乃木希典也参与到旅顺大屠杀之中,还参与到镇压台湾民众起义的罪恶行径之中,对中国人民也是欠下了累累血债。


对于这个残忍但是很忠诚的将领,明治天皇在晚年非常喜欢,两个人没事经常会交换诗歌,互相批改。


只是这种宠信也让乃木希典非常尴尬,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乃木希典再次率领军队来到中国东北,这一次,由于他的战术失误,他心爱的两个儿子与数万日本士兵都死在了沙俄军队的枪口之下。按理说,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指挥官应该换人才对,但明治天皇出于个人感情,亲笔写下了一个批示,那就是“不能撤换乃木希典”,硬是让这个人撑到了最后。这个举动虽然在当时保全了乃木希典的名声,但他刀下的亡魂、他身边的战友、还有他心爱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让乃木希典一个人活着,是对这个满手血腥的刽子手的最好惩罚,是对他的一种诅咒。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要求自尽,但明治天皇并没有批准,而是要求他:你死也要死在我的后面,让他去做了一名老师,做老师干什么呢?教导自己刚出生的大孙子,而这个大孙子是谁呢?就是后来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昭和天皇。


每次一提到明治天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得非常大气磅礴,比如说他是“明治大帝”,比如说他引导了日本式的“大国崛起”,给日本培养了很多仁人志士,比如说他塑造了一种让日本焕然一新的“明治精神”等等。


但是你回顾明治天皇这个人真实的一生就会发现,明治天皇的格局根本就没有这么大,他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明显充斥着对外界事物的恐惧感。当然,对于明治天皇、对于明治时代的日本来说,这种恐惧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呢?因为这可以促使明治时代的政治家谨慎思考,见好就收。如果说日本对于清朝的甲午战争、对于沙皇俄国的日俄战争都延续上四五年时间,那日本的国力很有可能根本没办法支撑下去。


综合来看,这位明治天皇他很可能根本没那么自信,他的心里其实一直住着那个12岁时候见到军刀而晕倒的少年;他很可能没有那么开朗健谈,他经常会“宅”在深宫之中,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乃至于他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照片留下来;他很可能并不理智,毕竟他去对抗明治官僚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争权夺利,更是出于对政治上的父亲西乡隆盛的感情;他很有可能十分软弱,害怕明治官僚会把自己推翻,更害怕好不容易建立的明治国家让清朝、让俄罗斯帝国击败。但是,正是这些看似软弱胆怯、看似稀松平常的部分,却成就了明治天皇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魅力;只不过呢,大家还是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个“明治大帝”去对待,乃至于他晚年偏爱的乃木希典也不例外。


1912年,明治天皇走完了60岁充满矛盾的一生,而随后不久,乃木希典也决定为他殉葬,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相信简略听完明治天皇一生的经历,大家也会很有感慨,那么希望这本《明治天皇:1852-1912》能给大家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我是萧西之水,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用学

    今日随堂讨论:在你看来,政治领袖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吗?历史上有相关的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StormEye 回复 @无用学: 强人对于秩序,可以重塑,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强人的破坏作用更频繁。因此。宁愿要一个庸人来上位

  • 丸尾同学

    来了

    杨飞飞飞 回复 @丸尾同学: 跟!

  • 听友392471843

  • 飘在蓝星

    小日本邪恶

    摩影 回复 @飘在蓝星: 真会总结,羡慕

  • KF_FOX

    乃木希典把他棺材挖出来鞭尸

  • 洋洋_kF6

    普通近乎平淡的一生,明治天皇应该算是个幸运的君主

  • 南喵北咪

  • 非常道_s8

    政治领袖人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影响,历史深远。甘地之于印度,凯穆尔之于土耳其等等

  • Abe李

    小农思想和政治野心并存体

  • 虞开x纪盈

    “大元帅陛下”

    虞开x纪盈 回复 @虞开x纪盈: 西乡/明治→乃木/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