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莲和木莲豆腐

木莲和木莲豆腐

00:00
10:20

木莲和木莲豆腐

选自《江南草木》作者:周明(布谷)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百草园的植物,

提到了木莲:“何首乌滕和木莲滕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

实……”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园里的植物》一节中,也写到

了木莲:“木莲藤缠绕上树,长得很高,结的莲房似果实……”

在一张图片上看到过木莲,不是缠绕在树上,而是缠在了一

面墙壁上。缠得很紧,木莲叶绿,爬满了整面墙,墙用红砖砌成,

绿叶红砖,看上去颇有意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木莲“垣墙而生”:“延树木

垣墙而生,四时不凋,厚叶坚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实大如

杯,微似莲蓬而稍大。六七月,实内空而红。

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大如稗,一子一须。”

古时,木莲亦称薜荔,或许是藤蔓攀缘俊美,很受人们喜爱,视其为香草,文人常将其入诗入文。远在战国时期,薜荔

作为香草,被辞人写入辞章中,在楚辞及《离

骚》中引入颇多,仅屈原在《离骚》《九歌》《九

章》《九叹》等篇章中,便有近十处写到

了薜荔,如“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榛兮既张”,“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霓裳”,“搴薜荔

于山野兮,采捻支于中洲”。《九歌·湘君》中有二处写到薜荔,

即“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可见薜荔作为一种植物,在屈原笔底的位置。  在

楚辞的篇章中,拟人笔法不少,薜荔便被视为是高洁、脱俗并通体流露出沉香味的君子的象征。本身并无香味的薜荔,因此为目

香草。

香草可是与美人相连接的,文笔的力量可见一斑。唐朝本草

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便将“薜荔”称为“扶芳藤”。清

朝植物学家吴其濬jùn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说:“薜荔以楚词屡及,

诗人入味,遂目为香草。今江南阴湿,墙瓦攀援殆遍,何曾有臭?”

五代诗人徐锴在一首《秋词》中有句“雨久莓苔绿,霜浓薜

荔红”,写出了秋天木莲被霜的红叶。唐代柳宗元有“惊风乱飐zhǎn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句,斜雨中的木莲别有一番风韵。还 有宋代梅尧臣“春城百花发,薜荔上阴阶”句,写的是百花开时 薜荔的风姿。

进入伏天,木莲结果。藤蔓枝头便会垂下莲蓬一般的果实,

其中似莲子的籽粒,俗称有木莲子。木莲子用途不少,其中之一

是可以将其磨成粉,制成“木莲豆腐”。

是民间凉粉的一种。吴其濬jùn《植物名实图考》

在“木莲”条中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

为凉粉,以解暑。”周作人在《园中的植

物》一文中也写到,木莲“可以用井水揉

搓,做成凉粉一类的东西,叫作木莲豆腐,

不过容易坏肚,所以不大有人敢吃”。

写到这里,想起少年时在乡下消暑的

情形。村头有一棵大樟树,枝叶如盖,常

聚集着纳凉的村人。记得这里设有一摊,专卖木莲豆腐,摊主

是村里的一位长者。木莲豆腐可是当年的消暑佳品,将其切成

豆腐块状,浸放在水中,桶中清水是从深井中汲取上来的,特

别清凉。食用时,将木莲豆腐捞出,再切成小方块,盛入碗中,

浇点糖水,添上醋,再滴上几滴薄荷油便成,吃起来凉爽清口。

那个年头,一个暑天,吃木莲豆腐的次数不会少,好像也没有

出现过什么“坏肚”的情况,这似乎与周作人的说法出入较大。

不过现在市面清凉的饮料多了,木莲豆腐这种民间凉粉自然也

就渐渐不容易见到了。

木莲入药,药效不小。《本草图经》在说到薜荔时说:“近

人用其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愈。”《本草纲目》中也

将木莲“治背痈”的药效放在第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

别引说了“薜荔治背疮”一则。说的是宜兴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举

人,时患背疮,寻遍村中医药,不见好转,于是,取来了薜荔叶片,

捣烂绞汁,汁和蜜服之,渣则敷之患处。遂愈。在这则的最后,

李时珍写下的是这样一句:“乃知《图经》之言不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