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相互影响的--《论语》(连载236)

人心是相互影响的--《论语》(连载236)

00:00
13:10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将强盗、小偷这些犯罪分子治理好?孔子说:“假如你没有贪欲之心的话,即使奖赏百姓去做强盗,他们也不会去做的。 ”


提要


季康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之一,掌握着国国家命运,属于国家管理的实权派。


“季康子患盗”,“患盗”,指盗匪泛滥。季康子问夫子如何将强盗、小偷这些犯罪分子治理好。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苟”是假如。“子”是你的意思。孔子说,假如你没有贪欲之心的话,即使奖赏百姓去做强盗,他们也不会去做。 


盗贼与季康子有贪心有什么关系?季康子相当于领导人,领导人有贪心下面就有盗贼,这是什么关系?一般逻辑,盗贼是盗贼的事,教育也好,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等,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这怎么与领导人有关呢?


其实,孔夫子讲了很深层的道理,需要我们反省--人心是相互影响的。经常讲,心心相映。人相互之间的价值观、渴望,是相互影响的。当周围的人对财物很看重的时候,可能我们也受影响;反之,我对财物很看重的时候,我身边的人也往往对财物很看重。所以一个人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他本人也能影响环境。


一般什么样人影响环境比较大呢?我们来找影响比较大的原点。比如,我们看群鱼转向的时候,突然一下子同时转向,其实不是同时转向,是其中有一条鱼先转向。这就是领头羊,领导。领导的想法对整个团队的价值观影响是很大的。或者讲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人相互之间是影响的影响力最大的是领导人。


一个人做强盗,想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就是贪财的心。就是“不予取”。不该拿还想拿;不该得还想得。盗心的根源实际是贪心。贪到一定程度就去抢,所以盗贼之心和贪心是一个心。他们区别在哪呢?有人有贪心还不敢违法乱纪,有贼心没贼胆;盗贼有此心,还有这个胆,问题在这。根本原因在于心。谁的心影响比较大呢?谁能影响这个心呢?跟他的上位者影响力紧密相关。


现代科学证明,我们的思想、想法是有能量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盗贼贪欲的心就是精神变物质。


孔子为什么对季康子这么说呢?因为季康子对鲁国有很强的贪心、有觊觎之心,想把国家归于自己。不该他得的他琢磨,他想。这样一种贪心势必会影响到他势力范围之内的人。心是相互影响的,价值观也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你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民也会随着你走;你有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错的。关键“上所施,下所效”。上级领导的力量比较大。


领导有贪欲之心,下面百姓就会有盗贼之心。其实一个团队也是如此,所以一个团队的员工,经常要求领导涨工资,涨了工资还感觉不够。其实不是员工的事,是老板的心感觉不够。如果自己已经不停的发财了,但还是觉得不够,部下感觉不够,我们有什么怨言呢?所谓“有一少一,思欲齐等”,没有的时候希望有,有的时候就感觉少一个。如果在上位的人是这样一种思想,团队的成员也会有这种想法了,这个影响力是很大的。


老师对孩子、家长对学生也是如此。孩子学生属于下位;老师、家长相当于领导 。希望孩子成长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家长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正在变成这样子的人。因为心心相映,息息相通的,是命运休戚与共的,科学的语言讲,磁场是相通的,所谓磁场就是价值观,思维的模式,甚至性格取向,行为方式,甚至吃饭的口味都是相似的。所以这是相互影响的关键。如果我们真正很好的掌握这个方法,在上位的人要想改变团队的时候,作为家长要想改变孩子的时候,老师想把孩子教得好的时候,作为领导想把所在部门、地区带好的话,其实不是要求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有智慧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出现情况以后会反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让我们观察别人的眼光收回来看自己,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改过,进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