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乾坤其易之门:《周易》宝库里有什么宝贝?

73、乾坤其易之门:《周易》宝库里有什么宝贝?

00:00
16:31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把《周易》比喻成一座宝库,这个宝库的大门是无比坚固的,也是紧紧关着的,还加了一把密封的锁,那么要想打开这座宝库,必须找到宝库的大门,还要找到钥匙,否则无法打开宝库,无法得到里面的稀世珍宝。那么这两扇大门是什么呢?这把钥匙又是什么呢?在《系辞传上》第十一章我讲过“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就是关门叫做坤,开门叫做乾。这是两个动作,但原文并没有说“门”,而是说“户”。那么“门”和“户”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周易》宝库的大门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系辞传下》第六章,听听孔子为我们解开这个秘密: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孔子开头就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大概是《周易》的大门吧?”虽然孔子用了推测的语气词“其”,大概,其实是肯定回答。而《系辞传上》却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那究竟乾坤是门还是户呢?我们搞清楚这两个词的意思就明白了。我们现在说门户是一回事,可在古代分开来说,“户”,是独扇门。一扇单独的门叫户,两扇对开的门叫门。乾坤两卦分开来叫“户”,合起来叫“门”。坤卦是“阖”就是关门;乾卦是“辟”,就是开门。为什么说“乾坤其易之门邪?”因为《易经》是古奥难懂的,好比是一座宫殿,这座宫殿大门是紧闭着的,所以人们没有办法走进去,怎么办才能走进这座宫殿呢?首先需要找到大门,乾坤就是大门,只要解开乾坤的秘密,搞清楚乾坤的意义,就打开这扇紧闭的大门,就能够登堂入室,其他六十二卦的奥秘就解开了。可见乾坤二卦对于《易经》是多么的重要。乾为纯阳,坤为纯阴,“一阴一阳之谓道”;乾为天,坤为地,天地相合而产生万物;乾为父,坤为母,父母相合而产生子女。乾为左门,坤为右门,两门开合而产生变化。(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用荀爽的解释:“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易》之变化,从乾坤而起;犹人之兴动,从门而出。” )


再看后两句:“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是阳性事物,坤是阴性事物。也就是说一切阳性事物都属于乾卦,一切阴性事物都属于坤卦。“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阴阳的德性相互配合,而刚柔就成为形体了,也就是说乾坤两个卦代表了互相配合的阴阳两种德性,刚柔两种爻就是构成乾坤两卦的最基本形体符号。乾坤两卦就有了两大作用,第一大作用,“以体天地之撰”,用来体现天地的变化行为,体察天地的变化情况。“撰”,《周易本义》解释“犹事也”。第二大作用:“以通神明之德”,用来通晓神妙的事物变化规律,用来贯通神奇光明的德性。“体天地之撰”是上承“刚柔有体”而言,两个“体”字相应; “通神明之德”上承“阴阳合德”而言,两个“德”字相应。


孔子接着说:“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称名,指卦爻辞所指称的事物名词;不越,就是不踰越,指不逾越阴阳卦爻之理。“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就是说《易经》卦爻象指称的名物——象征的事物虽然很繁杂,但是没有超越阴阳的道理,没有超越天地变化的规律。“于稽其类”的“于”是个发语词,没有实意。“稽”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周易》所说的各类事物、各种故事,大概流露出作者处在衰危之世的忧患意识吧?这两句说明考察卦爻辞的内容,可以推知《周易》作者生当衰世。《周易正义》说:“考校《易》辞事类,多有悔之忧虞,故云变乱之世所陈情意也。”《系辞传下》后面一章就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作《易》者,是指周文王姬昌。姬昌处于中古之时,也就是殷商末年,当时正逢乱世,姬昌充满了忧患意识,于是作《周易》,所以卦爻辞中自然就流露出这种忧患意识。


     打开了乾坤的大门,我们走进了《周易》的宝库,那里面有什么宝贝的?孔子接着说:“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用“夫”作发语词,一连用了四个词组,最后总结为一个“备”字。先看第一个词组:“彰往而察来”,《易》可以彰知往事而察知未来。我们前面学过《系辞传上》第十一章:《易》“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简单地说就是“知来藏往”,是说《易》既能够预知未来之事,又蕴藏了过去的哲理。后面我们还会学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简单地说就是“数往知来”,追数往事预知未来,这里则说“彰往察来”,彰知往事察知未来,都是从时间维度说的,把以往发生的事彰显出来,也就是找到以前所发生事情的规律,就可以预测预知未来事情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所以说在儒家看来学《易》不是通过占卜来预知未来而是找到规律自然就能预知未来,这就是孔子说的“不占而已”,荀子说的“善为易者不占”。


再看第二个词组“微显阐幽”,其实就是“显微阐幽”,能显现出细微之事而阐发幽深的道理,这就是《系辞传》多次强调的“知几”,感知微妙的征兆,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易经》是用卦爻象符号和卦爻辞文字来隐喻这种微妙的时机、幽深的道理。


第三个词组“开而当名辨物”,就是说《周易》开列出六十四卦,“当名辨物”使各卦各爻的名称恰当,名称和义理相当、相匹配,从而能辨别出它们象征的事物。“当”在这里是个使动词,使名称恰当、适当。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名都表达了这个卦的主题,用得很精准、很恰当。


第四个词组“正言断辞”,语言周正,措辞决断。指卦爻辞的语言叙事周全正确,判断干脆利落,直言不讳,吉就是吉,凶就是凶。


最后用一个“备”字做概括,“则备矣”,于是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全都具备了。也就是说《系辞传上》第四章所说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接着进一步解释《易》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一连用了六个“其”字开头的排比句,说明《周易》的特征和作用,这个“其”指代《周易》,包括卦爻象和卦爻辞,就是说卦爻称述的名称虽然很小,但它所比喻的事类却十分的广大。比如它说马、牛、龙、虎,从这些名词本身看,只是代表一个动物,指称的事很小,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隐喻,比喻的一大类事物。“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它的旨意很深远,它的文辞很文雅,有文采;它的语言虽然曲折但是能切中事理;它所叙述的事情虽然很宽泛但蕴含的哲理却很深刻。这一串排比句将《周易》的特征和作用阐释得十分精彩。


最后孔子说“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意思是运用《周易》阴阳两方面的道理,可以指导百姓的行为,可以让人们明确吉凶得失这样的报应。“贰”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指阴阳两方面的道理,第二种理解是指疑虑,也就是说它能够在老百姓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予指导。“报”这个词用得很好,就是因果报应,《易传》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找到了看上去好像很散乱的卦爻辞之间的逻辑关联、因果关系。指出《易》就是用来指导人们“明失得之报”,明确吉凶得失的因果报应。这一思想对后来佛教的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乾坤和《周易》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日常行为,解决人生问题。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文贤_n6

    老师讲的好棒,您讲的最好最详细,受益良多感恩点赞加油!

  • 老陆_v1

    讲的再深入点更好

  • 春雨YOYO

    忙碌一天,醉人的學習讓人神清氣爽。秋已又至,風輕雲淡,雲開霧散,月照花林。四季更迭,陰陽變化,道法自然...

  • 九月九_xm

    学习

  • 心若居士

    老师今年想置房,给自己起了一卦,本卦为既济卦,之卦为复卦,怎么解读?谢谢!

  • 13807031afa

    张老师讲课深入浅出!

  • 伟哥读经典点解点解鈤

    几天才更新完?

  • 王文贤_n6

    老师讲的好,哪一句都重要,仔细的听,越听越感到意义深远真好点赞加油!

  • 王文贤_n6

    张教授讲的好棒,仔细听老师讲解乾坤之道的智慧,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 1395875xenl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