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损卦益卦:男女交合才能生育孩子

72、损卦益卦:男女交合才能生育孩子

00:00
16:35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经常说一句话:在对待“多”和“少”的问题上,孔子和老子表面看是相反的,孔子主张多,老子主张少,但从本质上看两人又是一致的,都受到了《周易》损卦和益卦的影响。损卦讲要减少,益卦讲要增多。为什么说孔子和老子说的是一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系辞传下》第五章,听一听孔子怎么说的: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是非常有名的两句话。我先不解释,我们先来看看孔子引用损卦的话:“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是损卦六三爻的爻辞。一提到“三人行”,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行,其中必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损卦讲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就是三人出行的时候,会损失一个人;一个人出行时,就会得到朋友。也就是说一个人出行是很好的,三个人出行的时候会遭到别人的怀疑。“三人行则损一人”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三人出行要损人,也就是剩两个人。第二种理解,三个人出行最后要减成一个人,也就是要损失两个人究竟两种理解哪种对呢?我认为要结合后一句“一人行则得其友”综合考虑,我赞成第二种理解,三个人出行最后要减成一个人,然后这一个人出行就会得到朋友。我们要注意原文的表达,两句都在强调这个“一”字。“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无论是损失一个人还是损失后剩下一个人,都在强调这个“一”字,然后是说这一个人出行。这个“一”代表一心一意、一个目标、一种信念、一种理想,所以“一”非常重要。所以这里孔子解释:“言致一也”说的就是“专一”的道理。“致一”就是专一。可见孔子是主张要专一、合一的。


在引证这句话前,孔子说了两句名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二气感应交合,就使得万物变化纯良;男人和女人阴阳交合,使得万物化育生长了。天和地的交合、男人和女人的交合,其实都是在说合一的道理。“氤氲”本指飘荡的云气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天地二气交合感应弥漫的样子。这个词非常美,两个字都有一个“气”字头,一看到这两个字就给人一种云气飘荡、虚幻缥缈的感觉,从中可以想象到天地交合和男女交合的那种缥缈变幻、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情景。“化醇”孔颖达疏:“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精醇就是精良纯粹。“构精”指男女两性交合,精气交媾。“化生”就是变化生长。这是说只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交通、和合,才能产生万物,才能使万物纯良精粹,才能使万物生生不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说明只有天或者只有地是不可能产生万物的;“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明只有男人或女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这就是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二气感应以相与”,才能生万物。这也就是《周易·乾·彖传》所说的“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云雨一番,才能生出万物,使万物流动成形。要注意的是阴阳二气或者说属性不同的两个东西一定要交合为一,才有生命力。如果不“氤氲”、不“构精”,还是“二”的状态,那么就不会变化、不会产生新的事物,也就不会有生命力。无论是“天地氤氲”“男女构精”,还是“损一人”“一人行”其实都在“言致一也”,说明“一”的重要性,阴阳相求必须要合一、专一、守一,合一才能生万物,专一才能会得朋友。这就是“合而为一”的哲学,也是损卦给孔子的启发。


损卦强调减少,而最少的就是一,因为零这个数字很晚才传到中国,是从阿拉伯数字里传过来的。我国先没有零这个数字,最少是“一”。孔子说“言致一也”。老子同样主张“一”,《道德经》:“少则得,多则惑”,越少越有收获,越多反而越迷惑。当然最少就是一,要减少到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所以只有一个目标、一个信念,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进而登上幸福的极高境界。所以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学要多,但求道一定要少。这一点孔子和老子是一致的。


我们再来看益卦,孔子引用了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处在最高位子,还一心想着怎么补益自己,结果是没有人能够补益他、帮助他,还有人攻击他,就是因为他自己确立的好心不坚定、不持久,没有一颗利益他人的坚定的心,结果一定是凶险的。


孔子引用这一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是为了说明人生要有三大修为:“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意思是君子要先安定自己的身体,然后才去行动;要先平和自己的心态,然后才发表言论;要先确定自己的交往,然后才去求助于人。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修为,“安其身而后动”,字面上看是先要安定自己的身体然后才去行动,其实“安身”首先要“安心”,《大学》讲修学的步骤:是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从本质上看,这六步,都跟心有关,心首先要知止——明确目标所在,静——心不妄动,安——心灵安宁,虑——考虑周详,得——取得成果,这个“安”处在中间的枢纽位置,“安”前面的“知止”、“定”、“静”都是为“安”而做的准备,“安”是关键,只有心安了,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做事情才能成功。再看《大学》提出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也就是“安心”,同样是关键,正心才能修身,修身就是修己,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和《系辞传》“安其身而后动”做一下比较,会发现它们说的是一回事。


再看第二种修为:“易其心而后语”,要先平和自己的心态,然后才发表言论。对“易”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平易、平和,“易其心”就是平和自己的心态。只有心理平和,说出来的话才不会伤人,不会偏颇。第二种理解“易”就是交易,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交心,交易其心,要心怀坦荡,以心换心,这样说出来的话别人才敢相信你、信任你。这两种理解都各有道理。


再看第三种修为:“定其交而后求”,字面意思是首先要确定与人的交情,然后再去有求于人,也就是说要先建立交情再提出要求。而这种交情不能是虚伪的,不能为了有求于人而去投入感情、建立交情。所以这里讲的“定其交”,这个“定”很重要,不是简单地确定,而是要稳定、坚定,就是确立了稳定的、坚定的感情,但不是虚伪的感情,大一点说就是建立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了,这个时候再去求人,别人就一定会帮助你。因为你们已经命运与共了。所以“定其交而后求”不是为了“后求”而去“定其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如此,企业与客户的交往应该如此,国与国的交往也应该如此。“定其交而后求”,是人际交往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总之,这三种修为其实又是人际交往的三大原则。


如果从儒家学问的目的“修己安人”来看,“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就是“修己”,就是修养自己的内在道德,从而达到“內圣”;“而后动”“而后语”“而后求”就是“安人”,就是治理社会人伦,达到“外王”。三大修为的关键点就是“安心”,从这个角度说,“修己安人”就是先安己心,再安人心。也就是佛家说的“自度度人”,先自度再度人。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君子因为修行了这三项美德,所以他就很完备了、完美了。如果不能修养这三种德性,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会“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如果自己心不安而急于行动,老百姓就不会赞同,不会支持你。注意这里“危以动”的“危”不是危险,而是心不安。“与”是赞同、支持的意思。如果内心疑惧,就发表言论,老百姓就不去回应你;如果没有确定交往就去求助于人,老百姓也不会给予你。这个“与”是给与的意思。“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莫之与”就是“莫与之”,没有人给与你帮助,当然伤害也就跟着来了,也就很危险了。这里说的三种情况:心乱的时候就行动,恐惧的时候就说话,没有交往就有求于人,就是益卦说的“立心勿恒”。


所以我们要保持警惕。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春雨YOYO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大道真美好。每次聽道老師的總是意猶未盡,幸福,感動,收穫滿滿。

  • 王文贤_n6

    三人行,剩下一个人,成功了一对,一人有示弱感,重新等待后来人,要么四个人,要么两个人,以免尴尬,带着好心情赶庙会,大吉大利!

  • 九月九_xm

    学习

  • 王文贤_n6

    自渡渡他,修己安人

  • 王文贤_n6

    齐心治国平天下

  • 王文贤_n6

    修己安人!

  • 王文贤_n6

  • 王文贤_n6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 听友484070110

    有没有可能

  • 王文贤_n6

    老师好,特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