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章节名称:
《主角》:只要扮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就能成为人生的主角
文稿内容:
——· 关于本书 ·——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行业都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一个人不会永远是主角,我们总是在一些场合扮演主角,在另一些场合扮演别人的配角。
2019年茅盾文学奖得奖小说《主角》,向我们展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命精神和生活信念,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人不管是作为主角还是配角,都需要保持一颗无杂念、无关名利、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心,进而继续前行。
——· 关于作者 ·——
《主角》的作者陈彦,是国家一级编剧,16岁学习改编舞台剧《范进中举》,17岁发表处女作。他在陕西省戏曲院工作了23年,从编剧做到团长再到院长,收获了中国戏剧界众多顶级奖项,代表作有《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陈彦深耕40年。在这40年里,他始终如一地丈量、勘测人性,脚步从未停息。
——· 本书金句 ·——
1.唱戏是不能偷懒的。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会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2.不成熟的东西,秦腔老艺人们绝不拿出来表演,他们觉得丢不起老脸。
3.唱戏不能亏了自己的良心,好投机取巧的人唱不好戏。唱戏的过程,是一个积攒戏缘、戏德的过程。
4.艺术是通灵的,文字只是表达方式,是工具。为演员写戏,为世间最好的演员写戏,这是写戏人的福气。
——· 音频文稿 ·——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小说《主角》。这本书大约80万字,我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一代名伶忆秦娥,与百年秦腔共同经历的兴衰沉浮。
陕西历来有“长篇小说大省”之称,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就有四位,他们分别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及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一书的作者——陈彦。这四位作家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选择关注普通人,聚焦小人物,为小人物立传;但这四位作家又有所不同,前三位作家主要关心乡村,小说中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情节,而陈彦更专注于城市叙事,以小市民、知识分子、农民工为主人公。
选择城市叙事,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与三位前辈相同,陈彦的童年也是在乡村度过的;但是陈彦更早地来到城市,成为了一名专业编剧。在陕西省戏曲院,陈彦从编剧做到团长再到院长,不仅戏剧文学的道路上走了一条专业之路,也与西安这座城市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代表作《西京故事》《装台》《主角》都是主要发生在西安城的故事,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百态和时代变迁,这也让他收获“文华编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等中国戏剧界众多顶级奖项。
陈彦笔下的城市小人物,貌似都有一种力量,可以在困境中突出重围,让我们充满爱和悲悯的同时,产生深深的敬意。《主角》这本书的主人公忆秦娥,就是这样的,从一个乡下放羊娃,到剧场伙房的烧火丫头,再到秦腔舞台上的配角,最终成为一代秦腔皇后,她看上去有些“瓜”(也就是西安话中的“笨拙”),但就是靠着这笨功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才能一步一步抓住机遇,成为戏剧舞台和人生舞台上的主角。
陈彦借助这个戏曲演员的成长经历,再现了秦腔这个剧种半个世纪的兴衰起伏,也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生活的种种变化;告诉了我们何为主角,以及如何成为主角的人生道理,给人永在的希望和不断精进的力量。
好了,介绍完作者和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就分三个重点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主人公忆秦娥是如何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秦腔皇后”的?
第二个重点:通过主角忆秦娥的成长经历,了解秦腔这个剧种的发展之路。
第三个重点:作者笔下笨拙的忆秦娥,为何能够成为主角?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主人公忆秦娥是如何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秦腔皇后”的?
《主角》的主人公忆秦娥,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原名易招弟,是一个乡下的放羊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跟随在宁州县剧团做鼓手的舅舅去学了唱戏,舅舅参考当时比较火的一个名角,给她改名易青娥。之后,一个叫秦八娃的剧作家发现了她的潜力,这才有了忆秦娥这个名字。
忆秦娥能成为一代“秦腔皇后”,除了自身刻苦练功,还得益于一路指点她的人。最开始指点忆秦娥的,是她的舅舅胡三元。胡三元是一个把鼓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他自恃有一身好的敲鼓手艺,养成了散漫、执拗又狂妄的性格。他为了忆秦娥考剧院的事情东奔西走,并为忆秦娥找了第一个老师——剧团大名演胡彩香。
如果说胡三元把忆秦娥引进了剧院的门,那么胡彩香则是第一个看中忆秦娥嗓子的人。在两人的帮助下,忆秦娥考上剧团,进入演员训练班,开始了天天练功、练嗓子的学习生涯。
可好景不长,个性张扬的舅舅胡三元,不仅得罪了领导,在演出时还出现了严重的演出事故,被关进监狱判刑五年。忆秦娥也受到了牵连,被领导从演员名单中除名,丢进了伙房做烧火丫头。
彼时,老戏刚刚解放,剧团原来四位并不起眼的老艺人,开始慢慢显露出应有的地位来。这四个人,分别是管伙食的裘存义,门房老汉苟存忠、剧场看大门的周存仁,以及肚子中存有三百多本戏的古存孝。“忠孝仁义”也是给了忆秦娥关键指点的贵人。
一次,苟存忠路过厨房,正好看到忆秦娥在练习腿功,觉得忆秦娥腿功十分了得,加上忆秦娥话不多、能吃苦,苟存忠决定收忆秦娥为徒,还拉上其他三位老艺人,一起培养忆秦娥。
从此,忆秦娥就开始了疯狂地学戏。四位师父一起为她排戏《杨排风》,只不过碍于忆秦娥的烧火丫头身份,这一切都在悄悄进行。“忠孝仁义”四位师父,在培训忆秦娥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不想忆秦娥轻易亮相,而是想要她带着戏一鸣惊人。四个月后,大家觉得时机成熟,请来了剧团副主任朱继儒,作为第一个观众看了忆秦娥的表演,朱继儒惊得说不出话来。
尽管忆秦娥有能力,但她并没有立刻获得演出机会。一年后,她跟随剧团下乡,无意中被人看到她的耍棍技巧,才在当地人的要求下,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表演《杨排风》大放异彩,走入公众视野。
随后,她又担任了《白蛇传》的主角。长期的练习,让她的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于是她获得了进入演员训练班的学习机会,并在参加几场巡演后,成就了自己的名气。
随着忆秦娥的名气越来越大,省剧团派人来挖走了她。进入省城,走入省秦腔剧团,忆秦娥开始排演《游西湖》,准备到京城演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写过好几本名戏的剧作家秦八娃,把忆秦娥在台上的一切看在眼里。
演出结束以后,秦八娃不仅为忆秦娥的演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还为忆秦娥开了一个读书单子,以此来提高忆秦娥的文化素养。
一年后,秦八娃带着他专门为忆秦娥的原创剧本《狐仙劫》,来到省城。这幕戏出乎意料地火爆,忆秦娥也凭借这个戏,拿到了多项奖项。演出的胜利,还让忆秦娥获得了出任省秦青年演出队队长的机会。
不过好景不长,忆秦娥遇到了演出大事故,她心怀愧疚,走出观众视野。不久之后,秦八娃为她写了第二本原创剧本《同心结》,她才再次回到舞台。《同心结》这出戏,让忆秦娥走遍大半个中国,并定下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欧洲巡演行程。
最终,随着秦腔进入美国百老汇演出,忆秦娥走向了塔尖,成为一代秦腔皇后。
回顾忆秦娥的一生,似乎总是被贵人提携、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收获,但在这个过程中,忆秦娥也多次被迫卷入纷争,遭遇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挫折。
首先两次演出事故,差点断送了忆秦娥的演艺生涯。
第一次事故来自舅舅胡三元。胡三元因为演出事故,用土炮炸死了人,被判刑五年。忆秦娥受到牵连,不仅被迫从演员培训班中除名,还被剧团中的同学轻视。这一切让忆秦娥看不到未来,甚至半夜偷偷跑回老家继续放羊。
最后,还是胡彩香等几位老师去到她的家中,苦口婆心地为她分析待在家中和重返舞台的利弊,她才回到了剧团,坚定了自己要走演员这条路的决心。
在走上了演员道路之后,她自己也遭遇了演出事故。当时,忆秦娥在关中的一个大集镇上演《狐仙劫》,观众人数高达七万。由于观众人数众多,发生了台板坍塌事故。当时恰好很多孩子在台下嬉戏,几个孩子没来得及逃跑,当场丧命。
忆秦娥把全部的过错,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她躲回家乡的寺庙里,想要赎罪。最终,在舅舅的帮助下,住持的开解下,她才慢慢打开心结。
除了舞台上的纷争,忆秦娥还经历着感情生活的挫折,三段恋情都不得成全。
第一个是她在宁州剧团学习演戏时认识的封潇潇,两人因为排练《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生情。后因为忆秦娥演技出众,调入省剧团,两人还不曾说出口的感情,也就无疾而终了。
后来,忆秦娥被行政公署副专员、公子哥儿刘红兵猛烈追求,在舆论的压力下结婚,并生下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刘忆,但最终,忆秦娥冷漠、刘红兵滥情,这段婚姻还是不欢而散。
再后来,忆秦娥遇到了她生命里的第三个男人——画家石怀玉,但石怀玉的爱让忆秦娥窒息,不仅荒废了事业,也间接导致了儿子刘忆坠楼死亡。最后两人彻底闹僵,石怀玉刎颈自杀。
如果说,一路得到贵人帮助,但感情生活不圆满,还算好坏参半的话;被小人嫉妒,用闲言碎语发动网络暴力,就重重地给了忆秦娥致命一击。
在忆秦娥快五十岁时,有人发帖说忆秦娥私生活不检点,并列举出了很多有名有姓的男性,细数十条罪状,指责忆秦娥艺德丑陋。比如,“忠孝仁义”四位老艺人,本是忆秦娥的唱戏恩师,都像亲孙女一样爱怜她,却被说成忆秦娥为了演戏,跟四个老头都干尽了“投怀送抱”的苟且勾当;秦八娃本来因她的才气愿意为她写剧本,却被说成忆秦娥为了剧本,多次在酒店“陪吃陪聊陪睡”才拿到了角色。
诽谤言论将忆秦娥塑造成了只要利益需要就可以出卖色相的人。虽然每件事都是黑白颠倒,但依旧让忆秦娥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看着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受到牵连,忆秦娥的眼前越来越模糊了。
到这里,忆秦娥从放羊娃,到剧团烧火丫头,直至成为秦腔皇后的全部经历,以及她卷入的纷争,我们就全部说完了。
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通过主角忆秦娥的成长经历,了解秦腔这个剧种的发展路径。
《主角》的作者陈彦在谈创作初衷的时候提到,希望通过小说写“一部秦腔史”,他认为,“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发掘的东西,这些东西能说清楚文化的根性,他们直接从民间生长出来,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裹挟,已经丰沛得满树繁花了。”
那么,小说反映了秦腔怎样的发展走向呢?我们以时间为线索,为你梳理了秦腔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前。秦腔是流行于西北五省的大剧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度面临消亡危机。演员不仅要面临老戏拍完的危机,还要面对新戏没有排出来的困境。这些危机和困境,让演员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
而此时,忆秦娥还顶着暴烈的太阳,在家乡放羊,也处于一种看不到希望的阶段,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放羊的命了。
1976年前后,秦腔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这一年,古典戏解禁,演员的地位也开始有所改善,1978年到1983年间,陕西民间长期压抑的看戏热潮喷涌而出,很快形成演出高峰。
此时,忆秦娥从乡村到城市再到海外,每一部戏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她每到一个地方,大家会因为看过她的一场戏而觉得心满意足。秦腔这个剧种和忆秦娥,可以说是相互成就。忆秦娥因为戏,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主角;秦腔也因为她,走入大众视野。
任何文化,繁盛过后,都会开始走向衰落。这里就迎来了秦腔剧种发展的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传统戏曲改革。
1990年,大家能够接触到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在各种时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戏曲市场严重萎缩,很多的演员下海从商,大批的剧团成立轻音乐团、模特队、舞蹈队,衣着暴露,频繁商演,存活艰难。
当时正火遍大江南北的忆秦娥刚完成了全国巡演,一身武旦唱戏范儿的她,很难融入现代舞蹈中,反而成了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累赘。为了养活自己,她只能去到城市的乡村唱红白喜事。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秦腔茶社悄然兴起,西安的秦腔茶社最高峰达到近300家,同时出现了名为“搭红”的打赏形式。忆秦娥这才重新找到大众舞台,每晚“搭红”高达数万元,煤老板刘四团为了引诱她,甚至一晚抛出3万条“搭红”和100万元现金。
新世纪初,秦腔迎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戏曲产业化。
这个阶段,秦腔茶社衰落,全国文艺院团改革开始,西安成为四个试点城市之一。改革虽然催生不少民间演出班社,激活了基层演出市场。但剧本革新成为陕西戏曲发展的现实难题,传统剧目亟须“经典化提升”,票房和口碑兼具的现代戏更是凤毛麟角。
这时候,省剧团的负责人,也开始重新导演《狐仙劫》,在坚守传统剧目基本程式与套路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演员对秦腔的感知,微调省剧团的“发展路线”。不仅如此,负责人还把重心放在了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上,让团队尽可能地抓住戏曲回暖的机遇。
产业化后的秦腔艺术,终于迎来了新生力量的崛起。剧作家秦八娃写的第三部原创剧本《梨花雨》,大受欢迎,让秦腔避免了灭绝的命运。50岁的忆秦娥也开始培养新的接班人,“小忆秦娥”角色的走红给秦腔补充了新鲜血液,也象征着传统戏曲恢复生机。
由此,我们从忆秦娥40年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看到了传统秦腔艺术由兴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历程。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重点:作者笔下笨拙的主角忆秦娥,为何能够成为主角?
她的成长之路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在陈彦的笔下,忆秦娥最鲜明的角色特征就是“笨”:从十几岁进入剧团,到五十岁红遍海内外,她似乎都可以不争不抢、不怒不怨,一点儿也不精明;在面对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事情时,她总是用手背捂着嘴憨笑,一点儿也不机灵;她眼中只有戏,认为埋头苦练才是唯一的出路,一点儿也不会讨巧。最后,大家都觉得她笨,也就不再和她计较,这反而成了她的生存之道。
那么忆秦娥是真的笨吗?其实不是,这里的“笨”,是一种心无杂念、不计较名利,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步一个脚印、肯下笨功夫的进取心态。她之所以成为主角,和她笨拙地坚持基本功训练有关,她不管外界如何改变,她都在一个无人看见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地练习着和戏有关的一切。
这也许是作者陈彦个人生活的一个再现,陈彦也是一个坚持多年基本功训练的人。陈彦在晨跑10年的过程中,也顺便完成了学习计划,他把元典铭记于心,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到《大学》《中庸》,再到《论语》《孟子》等。
10年的晨练晨读,年复一年阅读的“笨功夫”,对生活中人和事的深入观察,让陈彦对各色人等,都能信手拈来,并把他们写入自己的故事中。但是陈彦从来没有为了名利去做这些事,就像他自己笔下的主角忆秦娥,其实自始至终没有做主角的自觉,甚至对做主角有一种天然的怯场和反感,反而刻苦训练才能给她带来快乐。
那么,忆秦娥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
首先,放下执念的一刻,就是一个人成为主角的开始。
选择做演员,就应该接受主角和配角并存的生活常态;就像经济或者战斗,都会有输有赢一样。在秦腔这个剧种中,要想成为主角,只有天赋是不行的,还要靠扎实的基本功、能吃苦的劲头,以及日复一日的坚持。忆秦娥一路遇到的贵人,何尝不是看中了她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
任何一出剧目,都只有一个主角。如果总是执着于做主角、抢头彩,很可能不择手段地获取,甚至走向歪门邪道。而且一个总是因为别人当主角自己当配角而心生嫉妒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做事,只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遭。
其次,主角就必须学会隐忍,也能经受得起磨难。
忆秦娥的四位师父之一苟存忠,曾经对忆秦娥说过,“一旦把主角的鞍子驾到一个人身上,那就是让她做牛做马,而不是让她享受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太擅长看到别人在舞台上的光芒四射,却很少能真切地感知到,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行业的主角,曾付出过什么,失去过什么。有的人在职场游刃有余,在生活上也许早已千疮百孔。正如美剧《傲骨贤妻》中的女主角那样:一个人事业体面的同时,也可能正在承受着家庭带给她的伤害,这个人可能正被丈夫抛弃,被孩子孤立。
最后,我们要明白,一个处心积虑想要成为主角的人,反而成为不了主角。成为主角,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在忆秦娥做烧火丫头那段时间,几位师父为她排好了戏,却总是等不到演出机会。当时的一位团长说,锥子装在步袋里,那尖尖,迟早都是要戳出来的,谁也挡不了捂不了。
这其实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差不多,与其旁门左道,不如去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能。做好自己,平静地等待好事发生,反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智慧。因为,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比做舞台上的主角,要来得更加重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我们不会永远是主角。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到极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管做主角还是配角,都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到最好。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为你分享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介绍了忆秦娥40年的舞台生涯。她被舅舅领进剧团,在老艺人的帮助下,从一个烧火丫头一步步走向了秦腔塔尖。她遭遇过两次严重的舞台事故,三次失败的情感经历,一直伴随的闲言碎语也曾演变为网络暴力,但是笨笨的忆秦娥都挺过来了。
然后我们介绍了秦腔的兴衰沉浮。濒临消亡到形成演出高峰,从到传统戏曲改革成功到被时尚文化冲击,从戏曲产业化到最后新生力量崛起。秦腔的起起落落,不仅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
最后,以看似笨拙的人为主角,作者想告诉我们,肯下笨功夫、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抓住机遇成为主角,除此之外,还需要放下执念,学会隐忍,能经受磨难,平静地等待好事发生。
我们借助《主角》一书,领略了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近40年的人生。忆秦娥是一个词牌名。秦娥,原指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她是秦穆公的爱女,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后两人腾空而去。无论是秦娥,还是忆秦娥,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人生如戏,命运如剧本,我们的人生,就如同拿着剧本在聚光灯下飙戏。我们都希望能成为主角,于是因为爱,有人可以放弃一切,因为执着,有人情愿摒弃七情六欲。其实,重要的不是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给角色赋予一个什么样的意义,而是我们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要扮演好属于自己角色的这种进取精神。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