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留在心中——读《青年运动的方向》有感

把青春留在心中——读《青年运动的方向》有感

00:00
06:36

把青春留在心中——读《青年运动的方向》有感


一百多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胜利的,又是失败的。它的胜利在于实现了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北洋政府最终罢免了几位卖国贼,拒绝在出卖国家利益的巴黎和会协议上签字。它的失败则在于没有实现运动的最高目标——反帝反封建。运动平息之后,帝国主义依然在步步紧逼,直到发动全面侵略;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党政府依然在软弱后退,直到丢失半壁河山。中国依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

五四运动的胜利与失败,是中国自孙中山以来近五十年反帝反封建革命胜利与失败的一个缩影。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已经有一百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有了一百年。前面五十年的斗争,只是反对帝国主义,或者改良封建主义,结果都失败了。从孙中山开始的后五十年,是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反抗帝国主义,又反抗封建主义。五十年的革命活动既有胜利,也有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在反封建这一点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只把一个皇帝赶跑,留存下来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和顽固,同时又非常倾向于对帝国主义妥协和投降。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也非常乐于收买国内的封建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几十年的革命只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没有永久的全国的胜利。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直接原因是敌人的力量太强、自己的力量太弱。革命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次要敌人封建主义,它们的力量都太强。革命的主要发动者资产阶级则太弱,弱到无力完成革命,也无力领导革命。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却没有充分动员起来,并且反动派总是反对和摧残这种动员。所以主席总结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工农大众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最严重,他们一旦被动员组织起来,斗争最彻底,力量也最大。

革命发展到了抗日战争阶段,就更是这样。主席在抗战的第二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之际,号召延安和全国的青年们,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把自己的工作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这里的青年实际上特指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首先觉悟的青年们站在了革命队伍的前头,起了先锋队的作用。更加觉悟的青年们则认识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最终是为了广大民众,而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革命运动更需要广大民众。为了民众,又需要民众,所以必须结合民众。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过程就是这样,由青年学生发起、经过工人扩大、发展为全民参与,由此形成的巨大压力才迫使北洋政府接受了运动的口号诉求。主席本人的革命历程也是这样。童年时代在农村生活,学生时代行程900多里,徒步考察长沙五县农村。1925年又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之后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再后来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席动员青年与工农民众结合,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又是自身实践的总结。


主席的号召虽然面向青年,但是对于中年等其他人群同样有指导意义。中年人自认为已经成熟,曾经的青春热忱暴露在现实中,逐渐降温、冷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青年时期的理想,偏离正确的方向。主席提到的几个反例中,张国焘就是在他的中年时期犯了大错。

青年时期的张国焘,曾经积极参加五四运动,领导学生活动,开办工人补习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可是当他人到中年,却抛弃了理想信念,叛党出逃、投入了国民党阵营。


学习和借鉴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不难想到,青年运动的方向,自然也应该是中年运动的方向。这样力量才能统一,事业才能传承。青年象征未来,中年则代表现在。紧紧抓住现在,才能顺利到达未来。也许事业侧重会有不同,但是热情志向应该如一。

虽然已是中年,但我愿把青春留在心中,不忘曾经的理想热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