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7位新晋“国医大师”的养生建议

【独家专访】7位新晋“国医大师”的养生建议

00:00
18:03

7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表彰第四届国医大师的决定,授予张伯礼、陈彤云、丁樱等30位同志“国医大师”称号。“国医大师”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医师医德、医术及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的充分肯定。自2009年始,该荣誉每5年授予一次,每届评选30人。《生命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其中7位国医大师(按年龄排序),分享他们丰富的养生经验,共话中医国粹的博大智慧。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任琳贤 张健 李珍玉 牛雨蕾 田雨汀,  本文编辑丨任琳贤 。

 陈彤云(101岁),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养肾护脾皮肤润 。我今年已经101岁,行医七十余载,主治领域从以前的皮外科(疮、疖、痈肿)为主,发展到如今以损美性皮肤病、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现代常见病及疑难病为主,这也是一个印证时代变迁的缩影。经常有人问我这么大年纪为何没有老年斑?老年斑的形成是皮肤新陈代谢的产物,我平时搽完护肤品后都会进行适当按摩,促使血液循环。防晒也很重要,而晒太阳也是必须,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4点左右紫外线稍弱的时段晒,避开面部。大家都希望自己容颜亮丽,那首先要保护好肾气,肾气足,内在协调,皮肤就光润,牙齿就不易脱落,头发不易稀疏;其次是保护好脾胃,吃得好,消化吸收好,营养就能输送到身体各部位,人就精神焕发。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四方面: 

 调节情志 ,保持心态平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心”应具备有修养、宽以待人、不计较、换位思考、不嫉妒、同情弱者、待人厚道、不占便宜等品质,做到这些,心胸自然开阔。另外,积极面对生活、持续努力工作、注重容貌服装修整,可以充实生活,让自己有目标感,这也是长寿的关键。我还有一只小猫,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它蹲着门口等我,我会给它理理毛、抓抓痒,也能让我忘记烦扰,平和心情。

 饮食少甜 ,我主张少进甜食,饮食有度。年轻女性不要盲目减肥,否则会导致长期营养摄入不足,皮肤犹如枯槁。水果、蔬菜每天必须吃,要特别重视蛋白质摄入,每日吃鸡蛋、喝牛奶,肉食以鸡鸭鱼为主。 

 坚持运动 ,肌肉筋骨健壮,气血充盈,才会精神抖擞,面色红润。运动需要大脑支配来保持平衡,所以运动不仅锻炼四肢,也锻炼脑力。老人易摔倒,所以要锻炼腿部力量,我就经常练习单腿站。

 充足睡眠 ,睡眠对皮肤状态的影响至关重要。“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应顺应自然四季寒暑变化,调和情志、平衡阴阳的“顺时调神”,此为养生之原则。经常熬夜,皮肤会晦暗无光,皱纹会过早出现。一般睡眠保持在7小时就够,午休在1小时以内。 

 陈民藩(87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

“气血辨证”防痔病 ,俗话说“十人九痔”。我认为,治痔病要重视“气血辨证”。气血是产生一切生理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推动、激发、滋养、濡润脏腑等功能。肛肠疾病的病位在大肠,气血的推动和濡养是肛肠正常运转的内在条件。气血充盈,小肠就可以精确将食物分为营养物质和残渣,营养物质被吸收,残渣被输送到大肠;大肠可以顺利将糟粕排放至肛门;肛门便可控制排泄,从而不产生肛周疾病。反之,“正气不足”和“邪气侵体”是导致痔病的主要因素。要预防痔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补正气:注重调护和锻炼 。适当运动可促进肛周血液循环,调和气血,预防痔病。运动分两方面,一是肛门“常撮撮”,每天一两次提肛运动(每次30秒~1分钟);二是常规锻炼,每周3~7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久坐久站者,1小时左右要改变一下体位,做些身体活动。

 防邪气:坚持良好习惯 。首先是科学饮食。一方面需节制,三餐七分饱即可,过度饮食会导致气血瘀滞肠道而产生疾病;另一方面,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不吸烟、不喝酒,辛辣之品肥甘厚味会导致脾胃生化不足、气血两虚,继而引发便血、痔核脱出。建议多食蔬菜、水果类粗纤维食品,营养均衡搭配。其次是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具体包括:1.排便频次在一天两次到两天一次都属正常。2.排便时间每次应不超过10分钟,不宜久坐久蹲。久蹲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滞于局部,结聚于肛门,产生痔疮。3.尽量让便条性状如腊肠样,有异状意味着有疾病。4.保持肛门局部的清洁和干燥,睡前便后冲洗局部。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讳疾忌医,有小问题应及时诊治,小病拖成大病后会产生严重后果。

 凃晋文(82岁) ,湖北省中医院教授。

  按摩五法延缓大脑衰老 ,我从医执教近六十载,一心钻研中医热病、急症、心脑病证及疑难杂症的诊疗及科研工作。在我看来,“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基本规律,奢望长生不老不现实,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是人类本能的追求和社会发展的标志。步入老年后,人们大脑的脑神经细胞虽然会退行变性,但还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和补偿性。如果努力学习,强化训练,大脑智能就可以保持稳定发展。延缓大脑衰老,我有一些需持之以恒的养生之道: 

 按摩保健 ,有几种常用方法:

 1. 梳发摩顶,有防止脱发及头发早白、明目安神作用:十指微屈,以指代梳,从前额及耳前梳到枕后,每组梳36遍,每日1~2组,以晨起或睡前梳头为佳。

 2. 运目转睛,可消除眼睛疲劳、改善神经症状:两眼轻闭,双目从左向右旋转,速度要慢,每组旋转18次,然后反方向旋转18次。结束时应先紧闭一下双眼,再骤然圆睁双眼。

 3. 搓鼻通窍,有醒神之效:两手掌相对,将中指和无名指紧贴在鼻翼的两旁,向上按摩到鼻根部,再返回鼻翼,反复数十次,直至鼻部有温热感,再用中指往返按揉人中沟9次。

 4. 摩耳鸣鼓,可清脑醒神、预防听力下降: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双耳至耳垂部36次,以耳部发热为度;然后双手掌按压在两侧耳轮上,两食指、中指轮流叩击枕骨下部(风池穴位)36次;再用双手掌用力按压双耳孔,随后骤然放开,反复18次。

 5. 摩掌浴面,有活血、美容、防皱的作用:双手搓热,伸开贴于面部后两手放平,用四指分推至两额角,再用两掌心自上向下摩两颊,最后以中指再次回到鼻翼处为1遍,共摩面20~30遍,以面部微微发热为度。

 智力训练,  提倡多读书和阅读报纸,还可进行如五子棋、象棋、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 

 运动饮食保健,动推荐太极拳、散步、跑步,以最大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80减本人年龄数”为最大运动量。呼吸也以不喘大气为宜,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尽量使用腹式呼吸。饮食要三定、三高、三低——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如食用麻油、豆油、菜籽油)、高维生素(多食新鲜蔬果);三低即低脂肪(少食肥肉、猪油、牛油、奶油等)、低热量、低盐,还可服用健脑增智的粥品,如核桃粥、黑芝麻粥、枸杞子粥、牛骨髓粥。 

 南征(80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

按“时”养生怡身心 ,我是一名朝鲜族学生,17岁考入长春中医学院,面对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我因为语言问题,倍感压力,但也只能更加努力。我的各位老师是我最大的伯乐,他们是教授《内经》的老师陈玉峰、骨科老师刘柏龄(第二届国医大师)、儿科老师王烈(第三届国医大师)、妇科老师杨宗孟等,还有将我收入门下的、被中医界称为“活字典”的首届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我继承发展了任老的学术观点,在消渴辩证方面,提出“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法来治疗消渴;提出“消渴肾病”中医新病名、“毒损肾络”病机学说,采用“一则八法”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中成药研制方面,我研制成功了院内制剂“芪精克艾胶囊”、国家级准字号新药“消渴安胶囊”,还把长白山天然植物榛子雄花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病、消渴肾病、消渴肾衰。我始终关心着朝医学的发展,提出“辨证辨象结合论治”理论,推动朝医高等学历教育、三甲朝医院建设,培养朝医人才百余人。如今我年至耄耋,虽身体偶有小恙,但也算硬朗,可为大家总结一些适宜的养生法:

 吃 ,三顿饭要准时吃,建议早饭安排在6点半,要吃好;午饭宜在11点半,要吃饱;晚饭宜在5点半,要吃少。三餐荤素搭配。 

 喝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建议醒后喝一大口,睡前喝一大口,饭前、饭后各一小口,一日总量在1300毫升左右。

 拉一日一次大便。

 撒 ,成人一日1500毫升尿量为正常,超2500毫升为多尿,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夜间起夜一次为正常。 

 睡 ,晚饭4小时后入睡为最佳时间,睡眠7~8小时为最佳。 

 动 ,散步是最好的运动。吃完早餐20分钟后散步20分钟,午餐30分钟后散步30分钟,晚饭30分钟后散步40分钟。

 情,  情操、情感、情怀、情趣、情绪、情意、情真意切这七个方面要做好。就老年人来说,每天学习2小时、书画2小时、弹唱2小时,以及人际交往2小时对身心是有益的。

 林天东(75岁), 海南省中医院原院长、教授。

  保精调经,养性调神 ,我出生于海南万宁,父亲是一名中医,耳濡目染之下,自小便立志做一名救百姓于危困的中医。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年少时便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尝试诊治疾患,后来又前往广州、北京深造,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陈可冀和王琦,打下了治疗男妇科病、不孕不育症的基础。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周出诊6天,常常出诊至凌晨。在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中,我推崇张仲景经方学说,结合南北方人的体质提出“南方宜用麻桂,因温散之性可疗南方寒凉体质;北方宜用石膏知母,其清热之性可去北方之内燥”等,由此开创了“琼州经方流派”。临床上,我主张“男方女用,女方男用”的诊治思想,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近些年,不少年轻人被不孕不育问题困扰,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保健理念: 

 男子以保精为主,  男子养生,以保精(肾精)为要,不仅养生,还可优生。保精之法,历代多重节欲,同时要宁心神、慎手淫、和七情(心情平和)、适劳逸、疗疾病、除不良嗜好、洁外肾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女子以调经为要 ,养生助孕方法,女子以调经为要,应养性调神,少私寡欲,愉悦精神,忌纵情;顺应自然,调和起居;乐善好施,包容仁厚,调整阴阳气血之平衡,对提高生育能力至关重要。

 张伯礼(74岁),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

心胸宽广胜于吃药 ,我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四十余年,虽年逾古稀,但精气神还不错,血压、血糖、血脂也控制得较好。我认为保持健康与活力,开朗心胸、调节情绪比吃药作用大。快乐会刺激身体分泌有益因子,使身体更加健康。不管多忙,我都坚持每天快走7000~8000步,有时还会打太极拳。我还喜欢打排球、下围棋、游泳等,总之要动起来。诗言志,这也是我的放松方式之一,有感而发,能疏泄情绪。《黄帝内经》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这是中医养生的法宝。我认为,中医养生首重养神,即清静养神、形与神俱。借用一句天津的俗话就是:“少心没肺,胡吃闷睡,活到百岁”,即不要长期被不良情绪所困扰,心情要平和,该忘的就忘掉,对别人宽容一些;不要择食,什么都吃但不要过量;保证睡眠,做到“心中无事眠自安”。轻松慢跑与快走是较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但运动要适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尤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现代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别多,我的保健建议是: 

 养成健康习惯,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忌烟限酒,调和情绪,适当运动。

 控制高危因素,  重视控制高危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外周血管病变等。

 留意先兆症状,  留意紧张、寒冷时容易出现的心脑血管疾病先兆症状,并及时就医诊治。

 在这里送大家一首我创作的《养生行》:“养生保健治未病,顺应节气天人承。理念先进要实践,融入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无模式,油盐酒茶有律行。早睡少餐七情和,贵在自觉健康成。” 

 王晞星(63岁),  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

和法养生治杂症 ,中医遵循“以和为法”,认为人与天地相和乃生存之道,故应顺天地四辰,以求形肉之康。脏腑、寒热、气血、营卫之和是“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四十多年的肿瘤及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我对“和法养生”有一些体会:

调和肝脾情志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见焦虑、躁怒、失眠、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情志不舒伤肝亦损脾,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调和肝脾,平时还可用性味甘平之合欢花泡水,疏肝健脾。另外,练习八段锦、太极等,配合呼吸节律,可使肝脾之气相和,则心绪自舒。 

 寒热相和邪祛康,  《素问》有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现代人喜食肥甘厚腻,且喜坐、喜卧、恶行,易形成阳虚、阴虚体质,出现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为寒热相和,可用中药调理、贴敷;提倡不吃生冷及辛辣刺激制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顺时添换衣物,避风寒;规律作息,跑步锻炼,提高免疫力。

 气血调和神气清,  气与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关系,但若失于调和,则精神、营养不运,如手术后者,症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爪甲色淡。调和气血可在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还可食疗滋补,如服用羊肉红枣枸杞汤、食用动物肝脏等;在肾功正常的情况下,适量补充蛋白粉;还可针刺及艾灸气海、关元,助气行运生养血;推拿督脉,疏通经络,养血行气,并保持心情舒畅,切勿熬夜,睡前泡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听轻音乐,有助睡眠。 

 调和营卫以养身 ,很多人为了追求美,常穿着单薄或断食减肥,以致腠理不固,营卫不和,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有的女性因先天体质虚弱或是后天失养,导致其产后外不御邪,内不抗邪,症见怕风、产后低热等。桂枝汤可做养生汤药送服,滋阴和阳。导引、按摩等治疗方法可疏通经络,促进营卫血气运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986_阳光明媚

    辛苦编辑!谢谢分享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