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最具代表性的幽默小说,活着就是学会妥协与敷衍。
听书笔记
老舍,是我们熟悉的现代作家,而《离婚》是他真正满意的成熟之作,之后,《骆驼祥子》诞生,老舍从此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后来,《离婚》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其中,由葛优主演的电视剧影响最大。
《离婚》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离婚》以老舍式幽默及浓厚的京味儿,展现了一出市井人家含泪带笑的人生悲剧。作品以当时北平财政所小职员老李等一伙人由“离婚”而引出的故事为线索,正派的或不那么正派的,有文化的或没什么文化的,走马灯地上演一出热闹剧,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面对新式文明而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老舍的幽默与讽刺艺术的来源及特点有哪些?
老舍的幽默,受了英国小说和散文的影响。如小说开头部分,“凡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明显有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起首第一句话的印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又如,“介绍婚姻是创造,消灭离婚是艺术批评”,很有英国小品文的机智。
和老舍以前的作品《老张的哲学》《二马》相比,《离婚》中的幽默显得更恰如其分。老舍之所以将幽默把握得恰到火候,不仅在于对文字的把握,更在于幽默艺术与主题深化之间的协调。
《离婚》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离婚》,老舍想讽刺的,正是“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首先是对妥协与敷衍的人情社会的讽刺。这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张大哥,他的整个人生就是在认真地敷衍,托人情和请客是他的生活重心。为儿子从小到大的上学,他托的人情和请的客都已经数不清,在张大哥的观念里,儿子五次考中学失败,是人情没托到家,他丝毫不觉得是宝贝儿子成绩差的缘故;还有张大哥作媒人的一家子,男的靠关系走后门当了医生,开个诊所,给病人开药下了半斤石膏,病人吃完药就死了,警察抓走庸医,庸医的新媳妇哭哭啼啼来找张大哥帮忙,张大哥一口答应,说能托人情当医生,咱们就能托人情把人放出来。不论是非,只论人情,即使黑白颠倒也无所谓。张大哥认为自己这样可以如鱼得水,但儿子张天真被抓后的事实很快就教训了他,人情社会的那些东西,都是虚伪的:有利益了,大家就嘻嘻哈哈,和和气气,有危险了,就一哄而散,避之不及。但是,事情解决之后,张大哥又开始了郑重其事的人情往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在老舍笔下,张大哥对妥协和敷衍的中毒之深,已经无法自拔了。
老舍讽刺的第二个层面是知识分子,即他们诗意与理想的空幻。老李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不甘于沉沦凡俗,总在追求一种诗意,但这种类型的知识分子是“灰色”的,什么意思呢?他最大的本事不是行动,而是做梦,不是通过行动来实现诗意或理想,而是沉浸在梦想中,迟疑徘徊。老李虽然身在城市中,但他的梦想是田园式的。他有过两次“行动”,一次是他在幻想,想逃到南洋,即东南亚赤道边的丛林中;另一次发生在现实中,他辞职回到乡下。两次行动,本质都是一种田园梦想。在老李看来,城市生活中的无数烦恼,似乎可以在田园生活中全部解决。这种逃避,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等到碰壁归来,很可能也和张大哥一样,再度走向妥协与敷衍。
《离婚》留给现今什么启示?
《离婚》所揭示的这些矛盾,在今天的文学创作中后继有人,如当代作家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了一个小职员在单位和家庭之间的各种遭遇,琐碎的生存状态让读者深有同感。小说的主角叫小林,也是有姓无名,和《离婚》里的“老李”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种传承也能看出,《离婚》的故事可以不同,社会环境可以变化,但老李所经历的困惑,今天的人们一样也不会少,我们照样为家庭琐事烦恼,为工作而忧心,为陷身俗世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而辗转反侧。当我们通过老舍的笔触,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哑然失笑、而感慨叹息时,我们不妨也反观和思索下自己的生活,也许会理解老舍的幽默和讽刺所寄寓的深意所在。
解读 | 遆存磊(著名书评人)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老舍先生劝告我们要妥协,但是他自己却没能做到,太遗憾了
英德翻译员 回复 @英德翻译员: 个人认为妥协才是常态
太阳底下无新事
为啥说的这么快啊…着急下班啊
帝君摩拉克斯 回复 @姜姜今天哭了吗: 可以调语速的好叭!我还调了1.5倍速
认真地敷衍,不论是非只论人情。
哲学,管理,历史,小说
非常贴切的中国人的生活
山东人两次到济南 济南的冬天可真够冷的
认真的敷衍就算态度可以了 我这人生连敷衍都是马马虎虎莫名其妙糊里糊涂……
好好
哲学,历史,经济,文学
舒宁_wd 回复 @阿西娅爱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