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 11 潜行者

重口味心理学 11 潜行者

00:00
26:51

潜行者

“备战”

尽管潜入梦境比较简单,但在《盗梦空间》里主角们还是需要事先对目标对象“富二代”做一番背景调查,找到了他与父亲之间的心结是突破点,然后根据这个制造梦境的陷阱。而在催眠开始前,“知己知彼”更是必需的一步。

 

首先你要明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催眠的!

人类应该算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了,不同的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而有的人就是不买账!下面是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征,你看看自己符合了几条?

A.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B.想象力丰富。

C.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

D.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E.对催眠作用深信不疑。

总的来说,越是头脑聪明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越容易被催眠,因为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富有创造力。

长久以来,人们对催眠一直都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便是上帝,主宰着一切,指哪儿打哪儿。

就像100多年前,那时候很多催眠师认为可以通过恐吓来达到催眠的目的。催眠师邀请一个人上台表演,就在这个人一只脚刚踏上台的时候,催眠师忽然伸出手托住他的后脖子。在观众看来,催眠师只不过是扶了他一下而已,但却给他造成了困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在这个人反应过来之前,催眠师会用另一只手猛拍在他的下巴上,让他的头突然受到震颤,整个人都蒙掉了。然后催眠师在一边用强硬的语气发令:“睡!你现在就要入睡!”就像被“拍花子”一样,这个人陷入了催眠状态。 

这种“强迫”的催眠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催眠师幸运地遇到了很容易被催眠的人。但对很多人来说,催眠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强扭的瓜不甜,只要目标对象不相信或者不愿意,再怎么“拍”也是白搭。

 

假设催眠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下一步他需要做的就是问清楚一些事:“说!在哪儿工作?做什么的?挣多少钱?多大岁数了?结婚没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当然,不能这么直白……

上面也说到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心理也是独特的,并且瞬息万变,针对不同人的催眠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将目标对象的“底细”打探清楚,才能控制好催眠的局面,应对突发情况。这里需要了解的包括:家庭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职业、社交圈子等。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男性目标对象在工作中有经常辞职的情况,可以预料同样的情况可能会在催眠中出现,他很有可能会在稍有进展的时候突然退出。于是催眠师得提前告诉他,他的催眠过程将会很曲折。

 

了解完这些,接下来你要搞明白,被催眠者为何而来?他们想靠催眠改变什么?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秉承了一种理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了解被催眠者的目的时,更多的是去鼓励“想要得到什么”,而不是“想要失去什么”。

比如下面这样:

A.我想抹掉心里面总是响起的我妈妈的声音。

B.我想驱走我的一切怀疑。

C.我想完全忘掉过去。

 

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A.我想改善跟妈妈的关系。

B.我想变得更加自信。

C.我想变得对未来充满希望。

 

“进攻”

催眠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面要正式着手“潜入行动”了!

这“潜入行动”真比得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了:一边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边是敌人的拦截追击。催眠的过程则是,一方面要搞定潜意识,一方面还要躲避意识。

先来说说怎样搞定潜意识吧。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东西——“注意”。

有人会说,“注意”有啥好说的,小时候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喊“注意听讲”!谁还不知道这个啊。其实“注意”里面还真是有些门道的,下面就来看看。

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听上去有些乱,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不随意注意,就是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目的,同时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学习的环境出现了干扰,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

随意后注意,就是有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刚开始学文言文时,我们可能对“之乎者也”这一套不感冒,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候的注意是随意注意。当你掌握了文言文并对之产生了兴趣,凭兴趣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候的学习就是随意后注意了。比如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欣赏。

 

搞定被催眠者潜意识的过程,就是让他们的“随意注意”发挥到极致的过程!就好比平日里我们的注意力是平躺在地面上的整个身体,注意范围广,注意力分散;而在被催眠时,这个身体是仅以一只脚的脚尖着地,注意范围小,注意力极度凝缩。

那么怎样才能让注意力如此集中呢?下面有几种办法:

 

 

“眨眼大法”

在这里把被催眠者叫作C。

现在让C用她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然后与催眠师对视,C凝视着催眠师的双眼,而催眠师则盯住C两眼中间的地方。催眠师告诉C,他会开始缓慢地数数,每数一个数字,需要C眨一次眼。例如,催眠师数道“1,2,3,4”,C每听到一个数字就眨一下眼,总共眨了四次。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C都要一直把视线聚焦在催眠师的眼睛上。

催眠师开始有节奏地缓慢数数,会发现,越是往下数,C眼睛睁开的时间就越短,最后她根本不会再睁开眼睛,只有睫毛会上下抖动。

许多人在数到20左右的时候就会进入催眠状态,需要数到100的情况非常罕见。当发现C的眼睛已经不再睁开时,催眠师停止数数,用相同的节奏低声暗示道:“睡吧。睡吧。困了。睡吧。你……已经……睡着……了。睡得……很熟。睡吧。困了。睡吧。”

 

“表盘大法”


在这里把被催眠者叫作D。

让D把表盘平端在面前,正面朝着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刻度“1”上,深吸一口气,大声说出“睡觉”这两个字,然后吐气,快吐尽的时候再大声说出“熟睡”两个字。

说完之后,再让D把注意力集中在刻度“2”上,深吸两口气,说两次“睡觉”,再吐两口气,说两次“熟睡”。之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刻度“3”上,深吸三口气,说三次“睡觉”,吐三口气,说三次“熟睡”。

以此类推,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刻度上,直到“12”,形成一个“吸气——自我暗示——吐气——自我暗示”的循环。为了不出错,D在计数时必须全神贯注。大多数人都会在注意力挪到表盘中间的时候就合上眼睛入睡,极少有人能坚持到“6”以后。

当D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表盘刻度上时,催眠师凑到他耳边轻声暗示道:

“当你的眼睛紧紧盯着刻度的时候,当你的视线沿着表盘逐渐移动的时候,当你深深吸气和吐气的时候,当你反复说出‘睡觉’和‘熟睡’的时候,你就不知不觉地陷入深度催眠状态。你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看不清刻度数字。你的眼睛太疲劳了,几乎睁不开了。你已经很累了,巴不得快点儿结束。所以闭上眼睛吧,让表盘从你手里掉落到地上,而你则陷入深深的睡眠。睡吧,进入催眠状态吧。”

 

即使搞定了潜意识,催眠也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还可能会遇到意识的阻截。就像《盗梦空间》中,进入梦里的人会产生防御者,对这层梦的造梦人进行攻击。

现在就来说说“潜入行动”的另一个要领:躲避意识。

做过梦的人都知道,梦的内容大多光怪陆离,没有逻辑,难以理解。但是了解《梦的解析》的人也知道,这种意识看不懂的梦却是潜意识的语言,潜意识善于用隐喻和伪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潜意识要比意识更容易理解隐喻的表达,因为那就是它的“母语”!

现在问题就好办多了,我们可以说一种只有潜意识听得懂,而意识听不懂的“语言”,这样就可以巧妙地绕过意识,又对潜意识产生影响。

怎么做呢?就是将想要传达的指令“嵌在”大的语言情境中,蒙混过关,这就是所谓的“嵌入暗示”!

来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患癌症垂死的病人,我们把他叫作E。E的病情到了晚期,疼痛难忍,再大剂量的麻醉剂都没有效果。所以E的亲人找到催眠师,想尝试一下用催眠控制疼痛的可能性。但是,E的意识太“凶猛”了,他仅仅是听到“催眠”这个词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所以催眠师不得不“曲线救国”,想出其他的方法对E进行催眠。催眠师以E毕生的职业——花匠作为谈话的主题来吸引他,同时在谈话中嵌入了很多催眠和控制疼痛的暗示。下面是一段催眠师谈话的摘录.

 

E,我很乐意跟你谈话。我知道你是个花匠,种花为生,我小时候在一个乡间的农场长大,我也喜欢种花,到现在都还在种。我们现在都坐在安乐椅上,我希望你可以舒服地听我说话。说点儿什么好呢?还是说些跟种植相关的吧,因为这个你在行,也是你最想听的。就来说说西红柿好了,我一直对种西红柿感到很好奇。你把西红柿种子撒到地里,你会希望它可以长成一株西红柿,用果实带来满足。种子会吸收水分,而雨水能带来安宁和舒适,还会带来西红柿的生长。E,那小小的种子,慢慢地长大,伸出有纤毛的小小的根,帮助种子生长、发芽而长出地面。E,你可以听我说,我会一直说下去,你可以一直倾听、思考,慢慢地你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嵌入暗示成功地“骗”过了意识,让它没有察觉。E逐渐进入催眠状态,不再为剧痛所苦,直到三个月后他平静地死去。

 

搞定了潜意识,躲避了意识,这还没完。我们已经知道催眠不会像造梦一样,一层崩塌以后才能返回上一层,在催眠中,被催眠者可以自由地在几层空间之间来回转换。所以,这也是考验催眠师的地方,催眠师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并在催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被催眠者有逃往清醒或者其他层空间的迹象,就立刻再次“施咒”,将他们重新催眠回原位。


“占领”

当被催眠者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催眠状态后,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在“备战”阶段功课做得足,现在是可以达成被催眠者心愿,满足被催眠者意图的时候了。

看这个例子:

这是一个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因为抗拒治疗陷入的恶性循环。

我们前面也说过,催眠不是外来念头的植入,而是对被催眠者潜意识里原有的资源进行利用。

 

于是就有了:问题+资源=可能的解决

 

据了解,这个年轻人平时喜欢打篮球,对飞机很感兴趣,渴望当个飞行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解决问题:

注射胰岛素+有快感地投篮=舒服地注射胰岛素

检查血糖+有成就感地计算命中率=坚持定期监控血糖水平

被隔离感+幻想做飞行员=像飞机飞离地面一样,摆脱世俗的看法

未来感+下一秒就有投中的可能=未来有无限可能

 

问题得到解决后,糖尿病年轻人的恶性循环现在变成了良性的:



“撤退”

前面说过,在《盗梦空间》里,想将人从梦里唤醒,可以靠强烈的坠落感。电影一开始也有这样的镜头:主角坐着的椅子从高处向后倒下,跌入浴缸,主角从梦里醒来,几乎和进入梦境一样容易。

而唤醒被催眠者也是一样,用什么方法让他(她)进入催眠状态,就按“原路返回”,用什么方法让他(她)醒来。比如在被催眠者的耳边暗示:“好了,我马上就开始数……记住,我每数一个数字,你都会朝清醒的方向迈进一层……等我数到5时,你就会彻底醒来,而且感觉无比良好!准备好醒来吧,1……2……3,你已经逐渐醒来了,4……5。”

但是如果无法唤醒被催眠者怎么办?会不会像《盗梦空间》里那样,被催眠者进入Limbo(混沌状态),一直在里面迷失几十年?这点不用担心,一旦无法被唤醒,被催眠者就会转而直接进入自然睡眠状态,之后会自然醒来,就像每天早晨自然睡醒一样。

“善后”

在《盗梦空间》里,主角为了让妻子从梦里苏醒过来,回到现实生活,在妻子的梦里植入了一个“此时是在梦中”的想法。但真的回到现实生活以后,那个“此时是在梦中”的想法却依然存在,导致妻子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认为自己仍然在梦里。回到真实世界的办法是在梦里杀死自己,于是,她便在现实中跳楼自杀了……

 

其实在催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催眠危险的地方之一,就是被催眠者醒来后会把催眠中产生的幻觉当真,区分不了真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比如有的人在催眠中幻想参加了一场舞会,醒来后他仍四处跟人说自己在舞会上遇到什么人,玩得怎么样。

这就要求催眠师在催眠结束前“擦掉”不必要的暗示痕迹,就像手术过后要清点好器械,不能把手术刀什么的落在病人肚子里。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暗示道:“让你兴奋起来的东西已经消失了,完全消失了。这只是一场梦,你只是错误地把它当真了。现在请安静下来,忘掉它们。”

催眠另一个危险的地方是,催眠师没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垄断”,为己独有。这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个跟催眠师暗示相似的刺激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而且,经历催眠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搞不好,仅仅是无意中盯着某样东西看久了就陷入催眠了。而避免这个危险的办法是,催眠师在催眠中反复暗示被催眠者:“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前,没有人能够催眠你。你永远不会进入违背自己意志的状态。当你清醒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担心会出现像催眠中一样的错觉,你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它们!”

 

催眠就说这么多了,各位,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起进入催眠吧,倒数五个数,5……4……3……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在家的

    说实话,这种明显假知识,还TM有人播。催眠学主要是心理暗示,但说的过了,就好像说功夫轻工能水上漂一样。

  • 1865526qhlj

    我更想知道能不能自我催眠

  • 就喜欢听你们嘚啵嘚

    我想问这几期有被主播催眠的人吗?

    杜骁 回复 @就喜欢听你们嘚啵嘚: 我自己哈哈

  • 大大大大zhuang

    听的我好困

    杜骁 回复 @大大大大zhuang: 哈哈被催眠了么

  • Dreamer木目

    感觉催眠好危险~

    喵妹妹 回复 @Dreamer木目: 和催眠师建立信任就好了

  • 小小米歇尔

    讲得生动有趣

  • 墨如核桃

    不明白哪里重口味了

  • 灵丽yu

    学习催眠请找专业机构专业导师。不要自己看书瞎学。自己的话练习练习自我暗示就行了。不要在朋友身上瞎实践

  • 灵丽yu

    催眠效果主要看被催眠者,催眠师只是起到引导。找催眠师要找专业机构或者自己信任的催眠师。催眠师也是有自己品格操守的。不法的人只能叫罪犯不能叫催眠师,催眠只是工具没有好坏之分。

  • OONIU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