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法海禅师如何参透“即心是佛”

58. 法海************

00:00
19:52

有僧名法达,来参礼六祖,头不至地,自言已诵读《法华经》三千遍。如此勤诵经文,却被六祖呵斥,原因何在?六祖又如何点化法达,且听张讲师精彩解说。

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现在我们看483页,在中间的地方,六祖谈到一首偈语,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即心名慧”,当下那个清真活泼的心,就是慧。当下观照你的心,观照你当下的心,在那个清真活泼之间,那个叫做慧。“即佛乃定”,佛是真觉,当下不离实相的那个真觉,不离气机的起伏的实相的那个真觉,那个就是定。“定慧等持”,说定慧是一体的,“意中清净”,在动静中,不离实相的这个真觉,才是这个清净的真意,这是这一句偈语的意思。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因为即心即佛的这个“即”,就是在当下,那个“即”,有即刻的意思,有接近的意思,有当下的意思,不离开才叫即,所以,即心即佛的这个“即”啊,是当下。所以体悟这样的法门,是由你当下的心,当下的习性作为开始的,叫做“悟此法门,由汝习性”。这个意思是说,应当以你最常发生的习性,作为你练习明心见性的一个开始。


例如,内心常怀愤怒习性的人,那就应当由观察你那个愤怒的气机的实相,作为明心见性的开始;内心常怀哀伤习性的人,就应该由观察你的哀伤的气机的实相,作为见性的开始;内心常怀烦躁习性的人,那就应该由观察你烦躁的气机,到底多大啊?多烦啊?烦躁到底长什么样子啊?这个气机起伏到底多大?作为见性的开始。这个意味着天大的好消息,意思就是说:要进入明心见性的学问,原来不必离开现在的你的习性模式,就可以开始深入。并且,也是透过观照着你现在种种贪嗔习性的实相,而获得更大的深入,那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比较,不知道长短,没有生病,便不知道健康的重要,你没有生病,怎么知道健康跟生病的差别?它到底有多珍贵。没有习性便不能感觉到真觉的珍贵,你比较不出这个差异,因此,千万别瞧不起你那个满身污垢的种种习性,而是要因为它的存在,而获得更大的超越,叫做“悟此法门,由汝习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啊!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总是观照到习性,观照到浮躁浮动的烦恼,而懊恼不已,而是要就在烦恼的当下,看看那个烦恼有多深?那个烦恼有多重?那个习气有多重?仔细看它的时候呢,那个清真啦,就跑出来了,很奇怪的啊!你要试着去看,才能了解我说的话。在你最浮躁的时候,最失眠的时候,就把那个浮躁,那个躁郁,那个忧郁看清楚啦,当下你就可以体会到,在动态中,有一种真静啊!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这个“本”啊,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体,那用本,也就是体用。“无生”就是没有先后,谁生谁,没有这个问题,不是谁生谁,谁被生的问题,是一起存在的叫做“无生”,用与体无先后,它是一体的,一体成型的,好像桌面跟这个桌底,谁先谁后啊?它没有谁先谁后,这个桌子一做,一成型,它就是桌面桌底是一体成型的,一起的,你不可能先做完桌面,再做桌底,桌面完了,桌底已经成了,对不对?它是没有分时间的,所以“用本无生”。


定跟慧也是一样,它没有先后,它是一体的,没这个事情的,因为你定慧的时候,定已经学成的时候,慧也已经OK了,已经形成了,慧形成,定也形成了。这个“心”与“佛”,它也是一样的,它不分先后,这两个“心”跟“佛”,它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定跟慧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体跟用呢?不是两个东西,它是一个东西,他们都是同时的,都是一体的。所以即心之时,就是即佛也同时显现的时候,即佛之时,也是即心同时显现的时候,你了解内心的实相,就是真觉的时候了,同时的,它没有分开的。


因此,修行并非先修体,或先修用,而是体、用必须同时透彻,任何一项透彻,就是两者同时透彻,这个才算是有见地的修持,能够在静中得到静,在动中能静的,这个功夫也同时形成。如果是你觉得我静中能静,但动中不能静,那你的这个静是没有形成,因为这个静是错误。当你的真静形成,静中能静,同一刹那间,动中也就能静,因为这个觉抓对了,所有的地方,四面八方全方位都对了。它不会只限定在一个静态下,不会只限定在一个动态下,不会只限定在浮躁的时候能够静得住,然后呢,在忧郁的时候,静不住,不会的,它是全方位的!所以,体用是一体的,定慧是一体的,即心即佛是一体的,这个才叫作“双修是正”,动静是一体的。也就是说,这个学问你如果能够成就,不是只有在静中能用,同时,在动中它也就能用。不是学完静中能用,然后再去学动中能用,不是的,它是一体的。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这个法海听完六祖的一首偈语,有所体会。所以他又另外说了一首偈语,来陪衬他。“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当下清真的心,原来就是佛,就是真觉的所在,不从当下的心念去观照那个珍贵具足的佛性,反而茫然若失地不断往外去泛涉远求,叫做“不悟而自屈”。“自屈”的意思就是说,我本来很珍贵,而我竟然以为我什么都不是,那叫自屈,背着老娘找母亲啦,身怀一个巨宝,但是却像一个乞丐一样,叫做自屈。所以即心的当下,就是即佛的当下,在你的所有的习性发作的当下,去观照着你现在的习性,就可以得到悟透人的真觉,即心即佛。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这个“因”就是相互依存,叫做因,“双修离诸物”,这个“物”是内心的执着,内心的知见,叫做物,格物的物,这个话是说,现在我才知道“定慧”这两个字,原来是一体的,一体叫相因,叫定慧因,是一体一用,是一起存在的,相依相存的,只有定慧等持,定慧双修,才能够远离各种执着的束缚,不能只修一个,只修一个定,那就会有另一层的不足,只修一个慧呢,也有另一层的不足,这必须去双修,才能够远离各种执着的束缚,叫做“双修离诸物”。以上这一段是六祖跟法海“即心即佛”的问答,用意跟这个第四品的定慧等持,是一样的意思。这个即心就是定,即佛就是慧,它是完全一样的意思,换个词来开阔我们的视野。用意都是在告诉我们,真道在动态静态中,同时都可验证,而非一昧地贪好死寂,要体用两全,动静双修,才有一番见地。这个真定学的来,就在静坐中用得来,就在动态中也用得来,常有这样的修行方式,一昧地贪好死寂,只有静坐中才能够享受所谓的万籁俱寂,万缘俱下。当他进入了生活,他又觉得他又离开了。也有这样的修行,说道在日常生活中,何必那样静坐呢?我不屑那样静坐,你叫他真的静坐,他又坐不住,有没有?这两种病,都有的,动静都能双修,才有一番见地。


看下一段的禅宗公案。僧法达,洪州人,这个和尚叫法达,住在洪州这个地方。七岁出家,七岁就能够离家去求法,别具因缘跟慧根。常诵法华经;他的功课就是最爱诵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他来参拜六祖,听六祖的声名远播,想要来验证一下自己,看看这个贵人长什么样?跟自己到底差别有多少?想要跟他来比较比较。“头不至地”,就是跟他磕头的时候,那个头啊,没有磕到地上。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六祖呢,看他这个样子,就骂他:“礼不投地”,跟他行礼,然后头呢,不磕到地,“何如不礼”?那与不跟他行礼有什么两样?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看他很傲慢,他说:你心中必有一种傲慢在,必有一种自以为是在,你到底学什么来?你告诉我。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法达说:我念《法华经》已经念了三千部,仔细体会那个“已经三千部”了,那个味道,有点得意洋洋啊,一部《法华经》大概八万字啦,你知道八万字要念多久吗?我这样讲,我那个《心即是气》你看过?那本《心即是气》两万多字,你知道八万多字有多少字吗?这是它的本文啊,那一个早上能不能念完那一部经?恐怕也很拼啊。就算早上念完一遍,下午要再念一遍,恐怕也很累啦。这一天,如果你真的要念两、三遍啊,实际上,那一天什么事也别干了,那一年才三百多天,对吧?一天让你念一遍的话,那三千部要念几年?那也就有十年了。无怪乎,他会觉得他功力深厚,因为他整天就专注在这个事情上,什么事也别干,就也花掉了他的十年的宝贵的岁月。各位,人生有几个十年?头尾去掉,剩下真正有用的也就三、四年而已,花了这么宝贵的十年在这上面,难怪他以为应该会有很深的功力。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他说,如果你能念到一万部,大概三十年,还要“得其经意”,你要能了解里面在说什么,什么是里面阐述的性理心法,它到底在影射什么,“不以为胜”,而且不以为了不起,“则与吾偕行”,那你可以跟我差不多,你来拜我的时候,可以头不至地,这个意思。念经是大家都会念,但是要“得其经意”,这已经不简单了,得其经意,又要能够从内心里“不以为胜”,没有一点骄矜自拔,那更是不简单。


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说你念了十几年的经,念了三千部,却没有悟透了经意,为什么没有悟透了经意?光光看他的骄纵,就知道没有悟透经意,对不对?因为经意里都谈,放下所有的对待,骄傲是不是对待的一种啊?这个本身就是很强烈的对待,大家都能看得到,只有他看不到,对不对?说都不知过,你还不晓得,你啊,你白白用功,白白浪费了数十年,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连自己的过错都看不到。今偕你的心,叫你观照你的心,你连自己的心,你连一丁点都没有观照,一丁点也不曾了解。


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这个“幢”就是旗帜啦,高挂的旗帜啊,叫做幔。“慢”就是傲慢。“礼”,这个先圣先贤设“礼”这个字,就是为了要折服我们高高挂起的傲慢的心啊,傲慢是谁都看得到,特别是,修行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傲慢,那种很奇怪的傲慢,就是用很谦虚的方式去表达他非常大的傲慢,各位,有没有发现这个事?他是用极谦躬的态度,一直不断地跟你谦卑,然后来让你感受到他的很行,对吧?这个就是很特殊的地方,跟凡夫的傲慢不同,凡夫的傲慢就是很傲慢,看得清楚明白,这个修行人的傲慢,比凡夫多了一个污染,再多转一个弯,说你本来是为了折服傲慢的心用的,而你行礼的时候呢,却在行礼间还依然还存在傲慢。


头奚不至地?“奚”就是为何?头为什么不到地?要到地表示折服你的傲慢,为什么不到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这个“忘”念wu,“有我”的存在,如何判断他“有我”啊?他有一个贡高,他有一个骄傲存在,有我比你高人一等,我要跟你比一比。其实这个法达,他今天来找六祖,就一个行礼的动作,不把它行完整,你就知道他心中有一物,你也可以了解到他,是来比一比,对不对?他不是真正来求学问,有争胜的心。那个都是架构在一个“我”上,特殊的“我”,要来跟你比较比较的那个“我”,有这个我执在上面,才产生了这样一个对待的执着,那个就是罪的所在。“忘功福无比”,把你过去十年所用的功,自以为是的心,那个“功”就是自以为是,夸功的心,把它给放下,那才是真正福德的所在。


师又曰:汝名什么?你叫什么名字?曰:“法达。”我叫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说你叫法达,这个名字起得是不错,这个“法”有没有达法?“何曾达法”?一点都没有达法,骄傲贡高,哪来的达法。


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说你的名叫法达,这个名字,这样取很好,希望你起码你把念《法华经》当成一个法,那这个法里面能够通达,能够悟透它的真理,可是呢,“勤诵未休歇”,天天精进于念经,诵念那个文辞跟声音,从不休息,没有一天休息的,若要了解一个念经十年的人,如果有一天刚好有很重要的事,那一天很没有时间,然后呢,那一天没有时间念经,内心安不安?很难安。他都没有办法休息,一点弹性都没有了。因为他把它看为一种,一种志业,一种功劳,好像那一天停止,那个功劳会不见了,会有一个缺口,实际上并不然,“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就是不断地去诵念,不去了解意思,就不断地发出声音,明心号菩萨。但是我们要了解:经是讲心,惟有照着经文的指引往里面去观照,把我们的心心念念呢,给净化了,那个呢?才叫做“菩萨”,觉有情,在有情中去悟透了真相,在习性中去悟透了真觉,叫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说你既然来到这里,就是有缘,我来为你说说。但信佛无言,你要相信佛所说的就是一个真觉,而不是一句话,真觉跟话可以没有关系啦,对不对?一个感觉啦,好像吃柠檬一样,你吃柠檬必有一种感觉,对不对?有没有说话是无所谓的,你要不要说它是酸,你不说都可以呀,但是尝到的时候,酸不酸?那就是一个酸,不必说话就是一个酸啦,你不必想它也是一个酸啦,对不对?是用感觉,是一个真觉,不是一个想法,不是一句话,不是一个声音,跟音量多少没有关系,跟你念几年也没有关系,酸一到,就是酸,所以“但信佛无言”啦,莫追那个文字。


莲花从口发。莲花现在是比喻真觉,如果你相信它是一个真觉,是一个感觉,你依照经文的意思去揣摩内在的清真和觉受,从内心里面慢慢去体会跟印证,虽然同样是在练字哦,可是你依照这个声音跟文字的指引正在往内,那个真觉啊,它正在慢慢成长,所以叫做“莲花从口发”。依照我们嘴巴诵念的帮助,这个法门的帮助,而培育了我们内在心性里面的朵朵莲花,那个真觉。就是说,同样是诵念,根据经文指引往内开始觉照、练习、体验的人,跟只是不断地去诵念的,这两个人啦,他的成就是截然不同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牛顿书童

    看来佛门也有尊卑等级!

  • 1515570lqvx

    感恩张讲师讲的太好了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风清扬反传销

    感恩明师讲解

  • mofeisituo

    感谢讲师!悟此法门,犹汝习性

  • 我可以88

    老师讲的太好了 最近受焦虑失眠的折磨 听了老师讲解的六祖的这首偈语 以前有这种焦虑烦躁的内心感受总想着强迫自己不要去想 现在感觉解脱了 感恩老师🙏🙏🙏🙏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707

  • 锦绣中华_ej

    性可以用不同的心表达,任何心表达的只是一个佛性

  • 锦绣中华_ej

    作为人身即心即佛,作为其他的身,心佛亦不二啊!佛性,充满法界,心性充满一生。佛性是定,心性是慧,究竟之处,心佛不二。

  • 锦绣中华_ej

    师傅,即心即佛,需要,开悟以后,才能够豁然开朗,不开悟,越讲越麻烦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