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00:00
07:28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人命是很重要的,比千金还要贵重,开一副药方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也莫过于此。

出自唐代孙思邈 的《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为:

呜呼!痛天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译文:哎!我对那些夭折的幽灵感到很痛心,对那些放弃学习的人的昏愚感到可惜。于是,我博览经典:删去烦琐重复的地方,以求简明易懂,这样,撰写了《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共三十卷。
虽然还不能做到揭示所有病的病源,但使得留意于此书的人,所了解到的病源,我想也超过了一半儿。我认为人命最贵重,超过千金。开一副药方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也莫过于此.所以,以《备急千金要方》为此著作的书名。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
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
孙思邀提出的“人命至重,有贵干金”的论断,为养生学奠定了价值基础。 孙思邈如此重视养生,是由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决定的。他认为在天地之间的万物中,以人的价值为最高。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