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第150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知北游】第150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00:00
11:3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实在是庄子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一句话,我们进展到《庄子知北游》篇的第三章跟第四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一再强调,在儒家、在墨家或其他学派,只看到人间的各种问题,所以对于善恶的区分、人间各种教化以及赏罚都很重视。而老庄认为,那些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理想,还不如超越吧!把焦点转移到寻找什么是真实,从真实到审美是很自然的一个发展。这一章(〈知北游22.3)就强调这些了。


我们先看看庄子怎么写的。


天地有全然的美妙,却不发一言;四时有明显的规律,却不必商议;万物有既定的道理,却不加说明。圣人,就是要存想天地的美妙,而通达万物的道理;所以至人无所作为,大圣不会妄动,正是观察天地的缘故。配合天地的灵妙精纯,随着天地的千变万化。万物或死或生,或方或圆,无从得知这一切的根源。万物蓬勃生长,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


上下四方虽然广大,却超不出它的范围;秋天野兽的毫毛虽然细微,也要靠它才组成形体。天下万物无不起起伏伏,不会始终如一;阴阳变化、四季运行,各自有其秩序;昏昏暗暗的样子,好像不在却又存在;自动自发的样子,不见行迹却有神妙作用;万物受到养育而毫不知情。这就称为本来的根源,可以由此观察自然了。


这是这一章的内容,它的原文,(我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上课经常就念开头这几句,也从来不去讲白话的意思,他认为你们听了就应该会懂得。)所以我也念一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就这样一句话,特别提到圣人。事实上,圣人是悟道的个人。所以后面特别提到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人活在世界上,只能观察天跟地,这两个是自然界最大的范畴,所有的一切都在天地之间。那么,你真的要想悟道的话就从这边开始,所以它里面大部分谈的内容都在这范围之内。


所谓天地有大美,是因为它是跟比较接近。还记得《老子道德经》第25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要效法地,再往上是天,再往上是道。人在天地之间当然从天地里面看到无限的美妙,但它不需要说话,真正的美是超越言说的,更不要说道了。所以天地有大美。就看你有没有审美的眼光,因为这一切都来自于道,是最真实的。


我们学习庄子到现在,一再强调道家的思想是我要追求真实,绝对的真实;掌握真实之后,所有相对的真实都值得欣赏;所谓的美就是值得欣赏。我们也知道谈到都很有个人的差异性:有些人喜欢山水,有些人喜欢人物,都有各自审美的特色。但是,天地有大美。万物都在天地里面,所有的一切只要存在,都值得欣赏。为什么?都来自于道!


你不能说,我一定要去某些风景特别好的地方、知名的景点才能够悟道,那样的话就没什么太大的希望了。你要在任何地方感受到存在就是真实。它会带给你深刻的喜悦,因为你可以欣赏它;欣赏它就是要化解:人类的认知的分别所造成的各种差异。超越这些差异,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道又回归于道,就可以从万物里面看到的无限的表现。


它在里面提到:六合(上下四方)这么大,秋毫这么小,都在它里面;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最后提到本根。记得《庄子大宗师6.5》里面描写道的时候就用一个词叫做自本自根。这边又再一次出现,这次称为本来的根源。这个了解之后可以去观察天了,天就是自然的整体。所以,从这一章的内容,我们确实得到很多启发。


再接着,到第四章的时候,又出现了我们经常提的那几位一代一代的老师。它提到啮缺请教他的师祖被(pī)衣,因为这四位尧的老师辈一代代上去,要记得尧的老师是许由,许由的老师是啮缺,啮缺的老师是王倪,王倪的老师是被衣。(〈天地12.5)


这一章所说的是啮缺请教被衣,等于是一个学生请教他的师祖,他们谈的当然是很重要的内容。


到底谈什么?我们看看。


啮缺向被衣请教什么是道。被衣说:你端正形体,专一视听,自然的和谐就会来到;收敛聪明,集中思绪,鬼神就会来停留。德将会成为你的完美,道将会成为你的居所,你茫茫然像出生的小牛,不要去追问怎么回事。


话还没说完,啮缺就睡着了。被衣十分高兴,唱着歌离开,说:形体像枯槁的树木,内心像熄灭的灰烬,所知若是真实,就不会执着于智巧。蒙蒙昧昧的样子,没有心思而不可与他谋事。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当然,被衣最后所描写的,说那个啮缺睡着了,然后说他是蒙蒙昧昧,没有心思,不可与他谋事。这是什么样的人啊!好像很称赞啮缺。事实上,从师祖的角色等于祖父看孙子,隔了一代,特别容易有一种欣赏的心情,这我们可以了解的。


譬如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年纪比我们大了半个世纪,他看我们就跟看孙子辈一样,欣赏的眼光更多了。而他早期教过的学生,对他都非常的敬畏,这是我亲自看到的情况。当时我不太了解,后来慢慢发现,的确隔了一代之后要求就不一样了。这边,被衣有点类似的表现。


啮缺问的本来是核心问题,是什么?被衣的回答还是一样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形体,一方面是认知。就是你要端正形体,你要收敛聪明。会成为你的完美,会成为你的居所。


这都是很精准的话:成为你的完美,什么意思?你生下来就具备认知能力,它有可能怎么样?从你慢慢修练开始,保存就是修练,修练就是回归。从认知到避难到启明,都在里面。呢?成为你的居所,这更没有问题了,所有的一切本来就在里面。你觉悟了这一点之后,像刚刚出生的小牛,不要追问怎么回事?


事实上,被衣还没有说完话,啮缺就睡着了。大概年轻人嘛,听这种话,听一听,懂不懂是另一回事,睡着了是真的。但是睡着了,在被衣看起来就好像无心而为,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了。完全不要计较听到什么?懂不懂?没有那个问题。


后面再一次出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这一次有点改变了,在〈齐物论2.1〉里面一开头提到什么叫做天籁的时候,颜成子游观察到南郭子綦的修练是八个字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里,被衣所说的是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只有一个字的差别。


前面是槁木,枯槁的木头,枯槁的树木;这边是槁骸,枯槁的骨骸。骨骸,我们现在比较熟悉了,百年的骷髅头。(〈至乐18.5)庄子也见过路边的骷髅头拿来当作枕头,引起一场辩论,都是一样的意思。枯槁的骨头,不可能再复生了;形若槁木,不可能再长出新的芽。都是修练的方法!


身跟心两方面要同时修练,身体、心;心代表认知、修练。修练之后把自己放空,还是一样的观念。然后,才会把你的精神引发出来,也就是你的精神在这种情况才能展现出来悟道的能力。而真的悟道之后,那就觉悟了!但这种修练过程谈何容易啊!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在庄子笔下出现了至少四次类似的笔法。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学到什么?学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为这是一个圣人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从相对的真实找到绝对的究竟的真实,也就是


能够悟道的话,所有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值得欣赏的,所以它有无限的美妙。然后,圣人要怎么样做?要存想天地的美妙而通达万物的道理。这些话都是很好的结论,值得我们反覆的思考。


下一集的主题是:人的身体、生存、性命、子孙都不是自己的。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道”自本自根,人本自具足。端正形体,收敛聪明。“德”会成为你的完美,“道”会成为你的居所。存想天地的美妙而通达万物的道理。

  • 清淨圓覺

    追完了

  • 呆呆up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行四时之法,达万物之理

  • 听友240997361

    以后还有老师在上课时生气学生睡觉吗?

  • wwww77

    ok

  • J之大盗

    大美的天地,万物千变万化才能生存,只要不失根本。可人变来变去痴迷上瘾而失去根本。。确实视觉专一了,思虑就运转了,精神也就随之而来了。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