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第141集-“天人合一”一词最早的意思

【山木】第141集-“天人合一”一词最早的意思

00:00
10:4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天人合一一词最早的意思。


我们进展到《庄子山木》篇的第九章,这一章跟上一章连在一起,是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七日不火食,情况非常的辛苦,但孔子继续自得其乐。颜回就非常的推崇老师,孔子就跟他讲三点:第一点是不受自然的损害还算容易。这已经解释过了;第二点是不受人为的助益却很难;等下再看第三点更重要的天人合一


什么叫做不受人为的帮助跟利益是很困难的?因为人活在世间,儒家是入世的,而这种不能脱离世间的想法,在这里孔子用另外一种鸟来做比喻。还记得前面(〈山木20.5)太公任劝孔子的时候,跟他说要学习意怠鸟。这一次要学习的是鷾鸸鸟,鷾鸸鸟还好一点,我们比较熟悉也就是燕子。牠在人们的屋檐下筑巢的,跟这个有关。


在这里,庄子怎么写的,我们先念这一半。


颜回说:不受人为的助益很难,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初次被任用就顺利发展,爵位俸禄源源不绝而来。这些外物的利益,不是出于我自己的努力,而是我的命运所带来的外在成就。君子不肯做强盗,贤人不肯做小偷,我如果收取这些利益,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说,鸟类之中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看到有不宜停留的地方,就不再看第二眼,即使掉落口中的食物,也舍弃不顾,立即飞走。燕子这么怕人,却又寄居在人的屋舍里,只是因为窝巢在那儿啊!””


先看这一部分所说的在说什么?燕子很聪明,非常的谨慎,只要这里一有危险,就发现有人要追捕牠或是有其他不利的状况出现,立刻飞走,掉落的食物也舍弃不顾。但是,既然这么谨慎、这么害怕人类带来的灾难,干嘛寄居在人家的屋檐下?为什么?因为牠的窝巢在那儿啊!


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要入世?以儒家来说的话:我的家就在社会上,我从小皆由社会安排让我成长,接受教育,继续发展我的事业,所以你不受人为的帮助跟利益是很难的。你要一个人从小就脱离这个社会,怎么可能呢?


我们以前也提过,一个成熟的心态比较适合学道家,譬如说中学生学道家,那难免令人担心。学了道家之后对许多价值观,尤其在念到《庄子》外篇的时候,有很多观点是超越人间的一种角度,来看待各种仁义礼乐,有它内在的困难。社会上推广这些的话,就容易变成虚有其表、虚情假意,到最后都是虚伪,反而造成复杂而负面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儒家还这么认真的要投入人间,去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没办法,就跟燕子一样,牠的窝巢是结在一般人家的屋檐下,所以这是儒家的情况。这个解释非常的生动,等于是把我们平常从庄子的角度去批评儒家。但是,绝不是儒家的学者喜欢人间的各种利益,不是的!而是因为我从小,祖先一路下来到子孙,都在人的社会上生存发展,我怎么能够脱离这些呢?所以我就投入,但是投入之后又难免受到干扰、受到影响。


所以里面就提到:你出来作官,受任用之后顺利发展,爵位俸禄源源而来,这些不见得是我个人的努力,也可能是命运带来的。轮到我了,我就发展了,但是这一切可能有复杂的情况甚至灾难,所以到关键的时刻,我还是要避开的。相对照之下:前面说不受自然的损害比较容易,后面说不受人为的帮助是比较困难的。对照之下意思就比较清楚了。


至于下一句就是没有任何开始不也是结束的,然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这是庄子继续要写的。


我们看,接下去庄子怎么写。


颜回说:没有任何开始不也是结束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万物一直在变化,却不知道是如何替代更换的,怎么知道它的结束?怎么知道它的开始?只能认真地顺应罢了。颜回说: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有人为的一切,那是出于自然;有自然的一切,那也是出于自然。人为的一切不能保全自然,那是本性的问题。只有圣人能够安然顺应变化到极致。””


这是第一次很明显的出现人与天一也。我们讲天人合一就从这里来的。当然,前面在〈达生19.1〉篇开头的时候也提到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当时我们也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但是在〈达生19.1〉篇那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你要修练到形体健全,精神充足,就与自然合而为一


这里讲得更根本,什么意思?人跟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它强调的是这个。你再思考一下:有人为的一切,那是出于自然;人的世界所建构的一切价值,都是出于人的德是认知能力。认知造成区分,区分带来各种人间的复杂的状况,这本来就来自于德,是人的自然所就造就的。那自然的一切也是出于自然,就是人之外的万物,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它们的德各有各的本性,但不会像人一样,人的本性是认知能力。这个认知能力一出现,天下就通通不一样了。


从区分带来各种复杂的观念、理论再加上各种欲望,人的世界当然就跟自然界完全不同了,但是自然界还是自然界;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嘛!而人的世界呢?它来源于所给人的认知能力,所造就的人为的这一切。所以他接着说得非常清楚:人为的一切不能保全自然,那是本性的问题。很清楚了!


人的本性就是德;德是认知能力。你本来在自然里面,或者说得清楚一点;本来在里面。但是你认知能力自己造成区分,把人跟自然区分开来,也脱离了道,建构一个人为的价值观的世界,你等于是自寻烦恼。最后又发现,在这样的一个人的世界里面很难安顿自己,那是你本性的问题。


我们前面一再提到的观念,你要牢牢记得:人的,你要设法去保存它;保存它就是修练它;修练它就是回归于道,也就是的原始的状况,也就是这个认知要从区分提升到避难,再提升到启明


最后结论是:只有圣人能够安然顺应变化到极致。圣人就是天人合一的代表,安然顺应变化。就是它的认知到了启明的程度:可以悟道,从来看一切;就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然后可以超越人间的各种复杂的价值观。


这一集里面,我们学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他的表现让颜回非常的佩服,他就开导颜回三点: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无始而非卒也这一句没有特别解释,它的意思其实也满深刻的:没有任何开始不也是结束的。


就好像一个圆,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开始也都是结束。所有的一切是开始也是结束,因为它都在里面。你何必去分呢?所以孔子会说:怎么知道它的结束?怎么知道它的开始?怎么样替代更换?没有人知道!是不是?所以就不要想说:哎呀!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差了,或者我年纪越来越大了。


没有那个问题!你就是认真的去顺应就好!而只有圣人可以顺应到极致。这完全是符合庄子一贯的思想。


下一集,庄子又要上场了。


主题是:螳螂捕蝉故事的完整版。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牧南山人

    这个世界怎样才能安顿自己?就是要保全本来的本性,在人类所建构的价值观中修炼自己,最后能够认清自己,人和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安然顺应自然的变化到极致,就可以安顿自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超越各种各种人间价值观的考验

    听友376468418 回复 @自牧南山人: 安然顺应自然的变化到极致,就可以安顿自己。大概基本是“忘己”与“无我”,天人合一了。

  • 治人事天

    这个课尽量不要弄成VIP VIP的我们就白买了

  • J之大盗

    「物之所利,乃非己也」机遇得到的,却不是我的,我是不能要的。智慧之人啊👍同感🤝遇到再好的可不是我的,我是不可能要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才会拒绝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燕子都知道舍与得,人却不知道🙃 保存本性不变才能修炼天人合一,人的本性就是多变的,保持不变真是难上加难。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七天没有生火做饭已陷入人生绝境。庄子应是借用孔子之言以其教导弟子颜回的三点内容,来表达孔子已达到了“至人”的境界。 这三篇无论庄子说自己的“穷困”,还是说孔子遭遇“绝境”,虽都有匡世之志但生逢乱世,回天乏力。庄子对孔子近乎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 自牧南山人

    人处在社会中要设法安顿自己,安然顺应自然要修炼,不顺应人类建立的价值也要修炼

  • wwww77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