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 - 第四交响曲(浪漫)第2乐章

布鲁克纳 - 第四交响曲(浪漫)第2乐章

00:00
15:44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事后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个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对该部交响曲,布鲁克纳描述:“在中世纪的一个城镇中——黎明破晓、曙光洒落——城堡传出宏亮的军号声——城门敞开——骑士从洞开的城门中跃马而出——森林的神秘气氛笼罩着他们——森林在沙沙作响——鸟儿在欢唱。”而颇有特色的第二主题是非常有名的,其中注解的“嘁嘁喳喳”让人们真正回忆起鸟的叫声。第二乐章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依照作曲家的表述:“一个失恋的男子徘徊于他的恋人的窗下,而她没有让他进去。”而后由中提琴演奏了一首“小夜曲”。布鲁克纳以他自己的理解创作了特有的形式的谐谑曲,它“描述了狩猎,而三重奏奏响狩猎人群进餐时的舞蹈音调。”一支长笛和单簧管奏出了流畅的、类似连德勒舞曲的迷人主题。末乐章的英雄主题渐强,尾声光辉灿烂而庄严。




这是布鲁克纳10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一首,称为《浪漫交响曲》。这首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作于1874-1880年,后亦有多次修改。共四个乐章:


1.中庸的快板。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


2.行板。中提琴和小提琴犹如叹息,而大提琴类似悲歌,突出弦乐的效果。发展部以主要主题的复音变化处理为主,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反复部则省略中间圣歌风格的合唱曲后呈现,终结部则类似悲壮的共鸣。


3.不快的小快板、谐谑曲。全曲中最杰出的乐章之一,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


4.终曲,中庸的快板。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谑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三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