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呢,讲眼色处,这是性质相同。因为眼根所接触的是色尘,眼识与色尘,这是相对而建立的,根尘识三,到十八界的时候,还要重复地来说的。
请看经文:
【阿难。汝且观此只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佛跟阿难的对话,这个要特别留意,要晓得它对话的用意之所在。刚才说过了,这以下的经文,它所用的方法,都是讲眼前的境界。那么佛说本经,是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的,讲堂外面呢,就是林园。林园里面呢,有池塘。这个都是在讲堂从门窗往外面一看呢,都能够见得到的眼前的境界。那么佛举出这个例子,叫他看看树林泉池,由于你见到了,你才晓得这些树林泉池啊。那么也正因为外面有这些境界,才显示出来你这个眼睛能见。这个事情啊,在我们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呢,有的时候还不大能够体会到这个里头的意思。
那么我有一个朋友啊,他有一个眼睛失明了,只有一个眼睛能见东西,一个眼睛失明了。他要把这个左面眼睛是遮起来,右面眼睛就看不到,什么也看不清。那么昨天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就试了一下。哎呀,那个眼睛蒙起来,他告诉我,我现在这个眼睛又能见了,又看见了。那么诸位想想,如果没有外面这个境界,他怎么晓得他看得见看不见呢?他遮住一个眼再看外面,哦,外面这个境界看到了,哦,看到某某人在此地,那么就证明他这个眼睛呢,能见。
从色相上证明眼睛能见,那么从眼睛上证明外面的色相存在。这个意思就是说啊,眼之于色,乃是因缘所生法啊,而且是互为因缘。到底是眼睛见色,还是色显示眼睛?这个问的意思在这个地方,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然后啊,你才能够懂得他讨论的宗旨。下面呢,佛就问他,你的意思怎么样?能见的眼,所见的就是色处。能见的是眼处,我们这里讲十二处啊,所见的是色处,【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呢?
那么佛在此地就提出两个问题呢。意思就是说,此等根尘生法,还是色所现,而后生起了眼见?为什么呢?因为离了色处啊,你就不晓得这个见处的存在与否,不晓得自己是不是能见。就跟我举的这个例子,我昨天去看的这个朋友,他要不试验试验,他不知道他这个眼睛能不能见。眼睛原先前几天什么都见不到,试一试的时候,哎,他眼睛又能见了。所以说在这个例子里头很容易体会,我们这个正常的眼睛,因为一张开眼睛就见到了,不大容易体会。所以说,眼见要离了外色,这个见很不容易表示出来,所以说,色生眼见。这个生呢,就是显发的意思,由于外面这个境界相,就显发,显示发明了我们这个眼能见,这个能见性存在。那么这就是前面这一句啊,【为是色生眼见】,这个意思。
底下这一句呢,也是【为是眼生色相】,这个为是两个字是贯下去的,在此地底下一句,它就省掉了。底下一句,翻过来,还是你的眼,由于你的眼见,而起的色相呢?因为离了见呢,色相不可得。这一句话呢,不太容易懂。为什么呢?你比如说,假如我们的眼睛瞎了,一切色相我都见不到了,外面色相在不在呢?在。诸位要晓得,那个在啊,是别人的色相啊。自己的色相,不存在了。这个道理,诸位要很冷静、细细地去推敲。
假如你要有唯识的基础,那么我一说啊,你就很容易明了。相分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没有见分,哪里会有相分呢?!这个是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在意识里面会想到的是,我们自己眼睛坏了,这个色相不能现前,外面境界相在。这个外面的色相啊,我们叫它做本质相分,是阿赖耶见分所变的。那么我们此地给你讲的啊,这个眼见分、眼色处,是给你讲第六意识,不是给你讲阿赖耶识。所以你的眼坏了,你的眼识不起作用。唯识里面讲嘛,眼识九缘生啦,九缘里面就有根,根坏了,当然眼识不生。那么眼识的相分呢,当然也不生。
可是六识虽然是不生,这个眼识与五俱起意识不生呢,但是,你的第七识存在啊。你的第六识也存在,不过就是这一部分它不起作用。耳能听,它在耳根上起作用;舌能尝味,它在舌根上起作用。在眼根上不起作用,那么就是说第六意识它的作用啊,少了一分。但是第七识存在,第八识存在,所以外面本质的相分存在。我们今天不谈本质相分,只谈眼色处,只谈这个地方,所以这个是有范围的。那么因此才说出眼生色相。
是不是眼见生的色相?还是色相生的眼见?佛就给我们提出这么两个问题。那么这两个问题我刚才略说的,可以说把这个大概情形都说出来了。在唯识里面讲呢,这个见相两分呢,就好比那个蜗牛的两只角一样。伸出来是一双啊,缩进去之后都没有了。古德用这个比喻,比得很好,比得很巧妙。因为见相两分呢,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不是真实的相。
可是凡所有相啊,是不是虚妄的呢?我们在所有相里面呢,处处执着,处处认真,有几个人把它看成虚妄呢?!再给诸位说,如果说你把它看成虚妄,这不行,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呢?那是很勉强的,你依旧是在第六意识里头打妄想,这起不了作用的。必须要你自己真正地证得了、证实了,这个一切现象是虚妄的。
那么在佛法里面大体上分呢,则是有性相二宗。性宗,所谓是空宗,像我们中国的天台,是空宗;三论,是空宗;禅,是空宗。从空宗下手,这个固然是很快,所谓是顿悟。但是,那是要根性利的人啊,才办得到。中等以上的人,可以从有宗下手,像唯识,华严,都是属于有宗。从这个地方下手,也能够证得同样的境界。
那么我常教同学们把这个性相两宗合起来看,更容易觉悟。你譬如说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是我们观不起来。这个四句偈我们会念,我们不会观,我们会念呢,不会观呢。但是你念过唯识呢,就会观了。一切有为法,我们展开《百法明门论》,前面九十四种就是有为法。我们才晓得,这个一切有为法里面包括着心法、色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包括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展开呢,就是宇宙万有,包括了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自己的身心啊,是小宇宙;这个小宇宙跟外面的大宇宙啊,没两样,完全相同的。正是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这个大宇宙包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啊,这就是须弥纳芥子;可是我们自己这个身心里面呢,也能够把整个大宇宙啊,都包括在自己心胸啊,这是芥子纳须弥啊。大小不二,一多不二,实实在在是妙绝了,我们才晓得什么叫做一切有为法。
这一切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实法,它是幻有,不是真有。真的里面,真的是性、真性,真性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但是真性里面虽然没有这些东西,并不妨碍这些东西的存在,不妨碍。这些东西虽然是妄有,妄有也不碍真性,没妨碍。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用病目见空花的比喻,把虚空比作真性,把虚空当中的狂花啊,比作一切有为法。那我们想想,那个狂花在空中,碍不碍虚空呢?不碍虚空。为什么不碍虚空呢?因为它是虚妄的。如果它是真实的,那就妨碍了,它不是真实的。那么这就是所谓妙有不碍真空,真空也不碍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心经里面讲的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
所以悟了,就是觉悟了啊,根本就没事啊,得大自在啊。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毛病是出在迷,不晓得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以为这个一切法是真实的。于是在这个梦幻泡影的有为法里面呢,起了取舍得失的妄念,这个就是愈迷愈深啦。由于这种迷、执著,造成了虚妄不实的六道轮回。虽然虚妄不实,迷了,还真有这个事。给诸位说,不是说真有六道轮回,迷了有这么回事情,就好像你做梦一样,你醒了,才晓得,哦,这梦是假的,没这回事情。但是你在做梦的时候啊,哎,真有那么回事情,不能说没有梦啊。梦幻泡影啊,梦也有、幻也有、泡也有、影也有,虽有,不是真实的。所以说呢,你悟了,这个东西不碍事。迷了,碍事。碍什么事呢?要在这个里面受无量苦啊,这受苦啊。
那么我们现前问一问,我们这个生活苦不苦呢?每一个人都说我们生活很苦,精神苦闷,物质生活也不能样样如意。这个苦从哪里来的?这个苦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啊,是我们自己对于这个一切有为法的真相迷失了,所以才产生这个虚妄的幻相。觉悟了,就叫佛菩萨;不觉的,就叫凡夫。觉悟了,真正是离苦得乐啊;不觉悟的,那真是苦海无边呢,轮回无尽啊。佛法的教学,就是教我们勘破迷关,离苦得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