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别业妄见?为什么思维想象不能悟?一切妄见因何而有?

哪些是别业妄见?为什么思维想象不能悟?一切妄见因何而有?

00:00
16:35

第四十五页第四行: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这一段经文,接着解释别业妄见。在前面呢,佛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以后,举这个眼睛有病看到灯上的圆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那么必须到自己觉悟了,觉悟到是因为自己眼睛有了毛病了,所以才看到外面这个灯上的五色圆影的妄相,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正知正见。这个经上讲的,【见眚非病】,那么这是菩萨的现量境界。

今天呢,佛是又举了一个比喻,举这个第二月。什么叫第二月?第二月是非体非影,体是讲月亮的本体,是第一月;影,我们讲是水中的月影,水里面的月影。古人所谓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个月我们晓得,完全是虚妄的,那叫第三月。这个第二月呢,捏目所成,我们眼睛呢,现在来说,就是两个眼睛焦距没有集中在一起,看成两个月。捏目,如果我们用手紧紧地按住这个眼球,那么你看到外面就是两个相。那么这两个相呢,我们就称之为第二月。所以第二月呢,它并不是真月之体,非体;又不像水里面的月影一样,它也不是水中的月影。这就是非体非影。

【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那么这个现象是这么产生的。【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那么既然是捏目所见的妄相,当然我们不会执着这个第二月是月亮的本体。这个第二月从哪里来的?既不是月亮本体生的,也没有离开月亮的本体。那么这是经上讲的,举出这么一个例子。因为第二月既然是从捏目所生的幻相,一个明白人,这个地方的智者,就是明白人,他决定不会在这个里面起分别起执著,就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呢?目,眼睛,本来没有这一捏。所以在此地说啊,不应说言是形,是离目无捏;不应说言非形,捏见二月;也不应说言离见,为什么呢?见体无捏,那么捏的时候,确实见到是两个月形,不能说没有两个月形,确实有两个月形。非见,那么如果我们手放下来之后呢,那个第二个月影就没有了。

那么经上反复这样地说明,就是叫我们体会:见,是妄见,不是真见。楞严呢,对于这个问题,讨论得详细,反复给我们说明。那么在金刚经里面讲呢,它说得简单,金刚经上说啊,诸法如义,四个字就交待过去了。诸法如义,很不好懂。诸法,是指妄相啊,就是此地讲的第二月,也是前面讲的灯上的五色圆影。这个比喻呢,就是比喻我们现在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森罗万象,这个就如灯上的圆影,病眼所见的,也如同捏目所见的第二月。

但是凡夫之人,没有这个智慧,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在这个境界里头产生妄想:这个第二月,从哪来的啊?是月生的?还是不是月生的呢?那个灯上圆影,是灯生的,还是见生的呢?于是乎就有这些疑问。那么从这些疑问再去追究,再去探讨,那就是现代所谓的哲学、科学、宗教,呵呵,搞这一套。它根本就是虚妄的,诸位想想,能够找出一个根源来吗?!决定是找不到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怎么样呢,他一看,整个情形就了解了。所以他在这个境界里面一念不生,真相大白,这一切真相才能见得到。相,虽然是妄,妄与真,不二啊。所以诸位要想到,经上常讲“如”字,你看经一开端,如是我闻,那个如。如就是万法皆如。事,如其理;理,如其事。理与事,是一,不是二,才叫如。如果是二,那就不如了。一,才叫如啊。一,就是真呢,所以真就叫如,我们讲真如。

二,就是虚妄了,捏目所见的二月。为什么说这个二月是虚妄呢?虚妄不是在境界上,虚妄是在我们内心里面,不是在外境。外境与理体,永远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啊,相当之深,永远是一,不是二。我们楞严刚刚念过去不久,所谓是当处出生,当业轮转。悟入这个道理了,就入佛位。

那么这个事情呢,确确实实是很不容易体会的。为什么不容易体会呢?那就是因为我们离不开心意识。而这个真相啊,必须要舍离心意识,真相才能现前。若不舍离心意识,这个真相就不能现前。实际上,真相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可是我们看不出来。看出来之后,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那正是楞严里面所讲的,一切烦恼障碍,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也正是六祖所说的,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那么诸位要记住,六祖所说的一般若。重要的就是能一啊!华严里面,一,一真法界;六祖说一,一是真般若;净土里面教给我们的,要一心不乱;禅家所谓是,识得一,万事毕。只要你心到一了,你就成佛。那我们现在是三心二意,这个不行啊。三心二意不能成佛,不能解决问题。

我刚刚到图书馆来时接了一个电话,我有一个同乡告诉我,有一个马教授啊,两个月前死了,问我晓得不晓得,我一点都不知道。我们图书馆开幕的时候,他到我们这来过。他说他到这个医院检查的时候,身体非常好,好像是在上课时,课堂里面死掉的,上着上着课,就晕倒了,死了。他告诉我的是,这一个人,他就是放不下,年岁也不小了,也很有钱,一天到晚就找钱,收藏这些名画。他喜欢画,家里大概收藏了将近有两千幅名画。他很感慨地说,有什么用啊?说去就去了!哎,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些东西不晓得给谁拿去了。他收藏得有不少书,他私人的藏书大概比我们图书馆多五六倍的样子。一生就爱好这个东西,天天收藏。所以人要放得下啦!说去就去啦。今天我又听到说,你们大家都晓得,佛教里头的张漫陶居士,也死了。人命无常啊!

那么经典里面所讲的,就是叫我们要体会这个道理,认识这个道理,要能看得破,要能放得下。学佛,这是学的自在啊。圣人的教训,决定不会错的。学佛,要学得心平气和。孔夫子说,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所以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是什么身份,自己是什么地位?我们所思所做,不超过自己的本分,不超越自己的本位,这就叫守本分。守本分的人,才能有成就。又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话都非常有道理啊。人,总要守本分。

那么我们学佛,我们的本分就是学佛。佛是什么?佛是大智慧,彻底的觉悟,我们就是学这个啦。可是要懂得修学的方法,楞严、华严、法华、般若,这是佛法里面最极圆融的经典,一乘佛法啦。这一些经典里面所教给我们的,给诸位说,都是当生成就的佛法。不必要三大阿僧祇劫啊,一生当中就可以圆满。

但是,意思你要真正能够会得,然后才能够依教奉行。如果经的意思都不会,诸位想想,怎么能奉行呢?!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道理,都是帮助我们看破。能看得破,然后才能放得下。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呢?就是因为没看破,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相。那么经典里面句句都是实话,是叫我们在这觉悟啊。因此,经典并不是给我们理解的,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它是帮助我们觉悟的,是帮助我们开悟的。悟的理越深,心越清净,越自在。你要是在里面研究,研究得再深,你心不自在,不能得解脱。

所以说,一切大乘经典,无不是以悟为宗旨,这一点我们要晓得。悟是活的,不是死在字里行间,而是在字里行间大彻大悟,所谓言下大悟啊。

那么经里面说,【此亦如是】,这一句是承上面的意思。可见,二月不是实在的,唯是捏起根元。这个捏呢,这一捏呢,是这个第二月的根元。灯上的五色圆影,本来没有,只是眼睛有了病才有的。所以说是,【目眚所成】啦。【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这个也像这个道理啊,差不多。因为这桩事情,真正地来探讨,它根本就是虚妄的。既然是虚妄了,它这个体性都了不可得,你还给它加什么名相呢?!体性都不可得了,你要加个谁是灯、谁是见?你在里头分别哪个不是灯、哪个不是见?全都是计度分别,毫无意义。

这个话说起来很浅显,但是佛的含义很深。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在一切诸法里头加这些名相,刚才说了,根尘识十八界,都是灯上圆影,就是捏目所见的第二月。所以,读这些经文的时候,要悟这个道理。他体性都没有,你再给它加上这些名相,名相也是假的啊!我们凡夫之人,不明真实的事理,而对这些名相呢,苦苦地执著,这个是不悟的根源。

所以佛在教给我们受持经典时,话说得很清楚啊,叫我们要离文字相持,离言说相持,离心缘相持,这个才叫受持经典。文字、言说,心缘,那么换句话说,受持经典呢,这个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啊,这叫真受持啊。千万不要以为佛有法可说!我们现在执著的就是佛有法可说,哪里晓得佛所说的一切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跟讲什么?讲第二月一样,讲这个灯上五色圆影一样。你们诸位想想这个味道,那五色圆影根本没有嘛,第二月也没有嘛。

所以佛教给我们,听经要会听啊。听了不执著,就开悟;听了执著,就迷在里面了。佛实在是大慈大悲啊,将他说法的真相,和盘给我们托出。那么我们在这些妄相里面,或者在佛的言说里面,要起执著起分别,这是愚人,这是不解如来所说义啊!必须要在真见中,拔除病本,换句话说,病与不病啊,都没有交涉,到这个时候,你就再不会分别是眚非眚,是见非见,是月非月。再不会起这个念头了,起这个念头,通是妄见。因为目眚,我自己眼睛有病,自己看到的,别人眼睛没病,他看不到,所以叫别业,个别的。捏目所见二月,也是自己。这两种比喻,都是比喻别业妄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中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