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易者象也:“易”究竟是马还是象?

64、易者象也:“易”究竟是马还是象?

00:00
15:07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先说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有一个重要的出土发现,马王堆三号汉墓有一本帛书本的《周易》,这里面有一个字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卦象爻象的“象”字都写成“马”字。我们现在用的通行本《系辞传》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而马王堆帛书《系辞传》却写作:“易也者,马。马也者,马也。”那么“易”究竟是马还是象呢?难道“易”从一头大象变成了一匹大马?这不由让我们联想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的一些说法,比如《庄子·齐物论》有一句话:“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就像一只手指头,万物就像一匹马,是同为一体,没有差别的。庄子为什么说天地万物是一匹马而不说是一头象呢?还有名家公孙龙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也是说马,为什么不是“白象非象”呢?回到“易”究竟是象还是马的问题,学术界为此展开一场论证,有人认为是写错了,应该是“象”而不是“马”;有人认为这两个字发音差不多,是借用同音字;也有人认为是避讳,还有的认为是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先是服象,后服牛乘马。那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这句话出自于通行本《周易·系辞传下》的第三章,这一章很短: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这是对易、象、卦、爻四个概念做的解释。先看第一句:“易者,象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说“易”就是象。象是什么呢?有人理解为卦象,意思是易讲的就是卦象。这种理解太狭窄了。我们看接下来的一句:“象也者,像也。”象,就是取象、象征。前一个“象”是名词的象,后一个“像”是动词的象,就是取象、象征。我们在前面《系辞传下》第一章已经学习过一句:“象也者,像此者也。”和这一句的意思是一样的。什么是象?“见乃谓之象”,表现出来的就是象。象的最大作用就是模拟、象征事物:“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易者,象也。”就是说《易》是象征宇宙万物的。(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卷八:“但前章皆取象以制器,以是之故,《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前面一章也就是第二章举了十一个例子说明按照卦象制作器物。近代易学家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说:“凡《易》辞无不从象生。韩宣子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见《易象》与《鲁春秋》’,诚以‘《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言万物虽多,而八卦无不像之也。”)《易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卦象来象征宇宙自然万事万物。


那么“易”究竟是象还是马呢?其实我们比较一下甲骨文、金文就知道了,“象”字和“马”字的字形是很相近的,所以“马”字很可能就是“象”字,在先秦哲学中,“马”往往可以理解为“象”,所以庄子的“万物一马也”也就是“万物一象也”。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易象之象与动物之象是有区别的,“易者象也”是说“易”就是取象、就是象征,而不是动物的大象。“易也者马”并不是指易就是动物的马,应该就是“象”,取象、象征。



“易者象也”是一个关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重要命题。我曾经多次讲过中国人重视象思维,而不太重视形思维。《周易》就是讲象的,不是讲形的。中国人重象轻形,不管哪一家都讲象。比如道家,老子说他的大道就是大象,老子说:“大象无形”。“道”是象不是形。形只是一种具体的、有形的、偏于静态的东西,而象则是无形的、整体的、偏于动态、是可以感受的东西。(与形相对的“象”,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物象,一个是意象,当然《周易》里还有介于此两者之间的,就是卦象,这是就外延而论。从内涵而言,物象基本上是有形的,而意象基本上是无形的。)中医、《周易》或者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的是无形的意象,而不是看重有形的物象。(物象,后来就用“形”来代替。那么人们也许会问:有形的是“象”,无形的也是“象”,那么什么不是“象”呢?“象”不是包含所有东西了吗?当一个概念的外延无限大的时候,它的内涵就是无限小,等于没有了。那“象”还有什么意义呢?有形的是象,这个没问题;而无形的不一定全都是象,应该加一个限制,“无形而可感”的,虽然没有形状但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就是“象”。)《系辞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形而上的,就是超越形体的、无形的,而器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道虽然超越形体但是可以感受的。


《周易》讲的是道,而不是器;讲的是象,而不是形。《周易》是象思维,不是形思维。而作为动词的“象”——就是取象、比象征,其实是有两种方向的,一种是从物象推出意象,另一种是从意象里面反推物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八卦。八卦作为一种象,是从物象里提炼出来的,它当然可以反推到万事万物,这个来来回回的过程就是“取象”的过程。我在上世纪9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象数易学》,专门探讨了“象”的问题,那里面说得比较详细。


搞清楚了“象”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彖”和“爻”这两个概念:“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彖者,材也。”“彖”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周易·彖辞传》,这个说法不准确。其实这个“彖”应该是指卦辞。我在前面讲过“彖”这个字,比如《系辞传上》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后面我们会讲到《系辞传下》第十二章“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系辞传》在说“彖”的时候往往和“爻”相对说的,可见彖是指《周易》的卦象、卦辞,“爻”是指《周易》的爻象爻辞。“彖者,材也”的“材”是什么意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卦是构成《易经》的材料。第二种说法材就是判断。(如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彖者,断也,断定一卦之义。”)第三种说法,材就是卦才、卦德、卦义。(比如《周易正义》又说:“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之义也。”朱熹《周易本义》也说是卦材。彖,就是说一个卦的材德,也就是一个卦的德性、意义。)这三种说法哪种正确呢?我们来看一看马王堆帛书《周易·系辞传》对这一句的说法是:“缘也者,制也。”这个“缘”就是“彖”,它说是“制也”。制就是裁,现在有一个词叫“制裁”。《广雅·释言》:“裁,制也。”所以“彖者,材也”的本义就是:“彖”就是判断。“材”通“裁”,裁定、判断。判断什么呢?判断一个卦的意义和德性。所以上面说的后两种说法并不矛盾的。彖是卦下之辞,也就是卦辞是断一个卦的意义的。而一个卦的意义由蕴含在这个卦的卦象符号中,所以也可以说卦辞就是一卦之象的文字解释。


再看后一句:“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是效仿天下万物变动的。“爻”其实包括了爻之象及爻之辞。效,仿效。和前一句结合起来看,“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卦象好比是构成房子的材料,是偏于静态的。爻象是仿效天下之动,是偏于动态的。我在前面讲过“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卦辞说的是现象、是卦象的象征意义,爻辞说的就是变动。《系辞传下》第一章:“爻也者,效此者也。”都强调了爻是效仿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的。


如果说整个六十四卦是宇宙周期变化的一个大周期,那么每一卦代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个场景,虽然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个场景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但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相对静态的、固定的。而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一根爻则是这个时期、这个场景的不同变化的时空点,所以偏于动态的,六根爻反映了六个不同时空点变化的情况,以及怎么应对的情况,还反映不同做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相比较而言,整个卦偏于整体、偏于静态,相对静止的了,六根爻则偏于具体、偏于动态,爻告诉我们要效天下之动,要趋时之变。是不是效天下之动?是不是趋时而变?所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这就是吉凶悔吝的问题。


所以就有了最后一句:“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所以吉凶就产生了、悔吝就显著了。也就是说卦辞尤其是爻辞里面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种不同结果,能够效天下之动、趋时而变、顺势而为,当然就是吉的;反之就是凶的。至于悔和吝则是效天下之动的不同程度所得到的两种中间结果。前面说过悔偏于从凶到吉,吝偏于从吉到凶。


总结一下,这一章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易者象也”,从卦象讲到卦爻辞,告诉我们《周易》来源于自然万物,回归于吉凶悔吝,目的是教导我们要怎样行动,怎么才能趋吉避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食疗咨询

    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 阙久堪

    效法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

  • 金兰丽泽

    《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 王文贤_n6

    爻是推测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智慧经验,张教授讲解的好详细啊,受益很多,点赞加油致敬!

  • zhaoc7989199

    老师把讲座印成书就更好

  • 1388999tgko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医是这个根上的一支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形。中医研究的是道,西医研究的是形。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西医对症的是局部。中医通过人的舌苔像可以推出五脏六腑的病变,西医通过局部的细胞、细菌来诊断疾病。中医与西医区别太大了,它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 王文贤_n6

    张教授的象数易学著作,还出版吗?如果有现成的,我立即购买,请不要忘了。

  • 王文贤_n6

    卦德,彖者,才也,爻孝法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 九月九_xm

    老师相信天份吗

  • 易道思维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