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后传】62.“咸”是一个卦象

【黄帝内经后传】62.“咸”是一个卦象

00:00
05:38

因为皇甫谧讲的是《针灸甲乙经》,讲的是用针,针的背后是什么?
简化字“针”
是“金”字边和一个“十”字,繁体的“针”是“鍼”,一个“金”字边和一个“咸”。其实,“咸”是一个卦象,描述的是少男少女相见时春心萌动、互相感应的状态。
因此,针下要有感应,扎针人得有气、神,要用心;被扎的人要配合,两相感应才能达到针道。现在人们扎针跟插秧似的,因为背后没有气、神。
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后。
看到没有?皇甫谧说“其论”,论什么?很遗憾,连皇甫谧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没见过《黄帝内经》。说到这里,我们也要庆幸,能得到《玄隐遗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你想想皇甫谧当年若得到《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那不又是一个华佗吗?
华佗是得到《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的人,所以他的医术那么高明。
华佗以后,不能说这些东西失传了,至少在明面上,这些东西不见了。
“雷公”是谁呢?《素问》和《灵枢》里有一个问答很有意思,黄帝向岐伯请教,当然请教的人还有伯高、少俞、少师等很多人。
后面还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有个学生傻了吧唧地叫雷公问黄帝,黄帝连讽刺带挖苦地给他讲了一大堆道理。最后我会讲一下这几篇文章。
这个情况有点儿像初学中医的“中医粉”提出的那种低级的问题,于是黄帝就批评他。所以,黄帝跟岐伯等人学到的医术,又传给了雷公,所以叫“
其论至妙”。“妙”是什么?《道德经》中早就说了“众妙之门”,讲到了有和无的问题。
我讲过惟妙惟肖,形似叫“肖”,神似叫“妙”,形神皆备就是惟妙惟肖。
妙就是在抽象的、高级的、通神的状态下感受到的东西,就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相当于视之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说,皇甫谧看到的是《素问》和《灵枢》。

下面话锋一转,皇甫谧又讲到了方剂的传承,他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上面这句话非常关键,《神农本草经》论的是单味药,有它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伊尹是个厨子,知道以鼎调羹,搭配、调和不同的食材、药材,让它们产生一种凝聚力、合力,产生一种每味药单独拿出来都不具备,但整个团队在一起就能发挥出来的效果。

伊尹写了本书,叫《汤液经法》。
皇甫谧不说伊尹是圣人,而说他是“亚圣”,意思就是比圣人差一点儿,比贤人过一点儿。伊尹“
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就是把单味药变成了复方。
伊尹后来成了商朝的开国宰相,是一个大觋,但一般人对他撰写《汤液经法》的事不太清楚,而皇甫谧在这里提到了。

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
俞跗是黄帝时代的名医,擅长祝由、开颅、搦脑髓;医缓讲了六淫邪气致病,讲过当君王的不要过多放纵自己的性欲。扁鹊就不用再多介绍了。
秦有医和。
病入膏肓的典故跟医和有关,这个故事讲的是“晋侯梦大厉” —晋侯做了噩梦,于是请秦国的医生医和来看病。医生没来之前,晋侯梦见有两个小人在自个儿的身体里说:“有个名医要来了,咱俩赶紧跑吧。”另一个小人说:“我们在膏之上,肓之下,他用针用药都打不到我们,我们不用跑。”
汉有仓公。
仓公就是淳于意,关于他的事迹前面已经讲过了。
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
这些大医留下的诊籍也好,医案也好,都是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让我们知道疾病的本源。在这里,“经”是通道,“理”是通地、通天,“识本”就是知道疾病的本源。
实际上,这些大医已经不仅是治病了,还影响我们的命、运,甚至影响国运。
汉有华佗、张仲景。
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提到这两个人,可见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华佗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
除了华佗、张仲景外,还有一些医生,用的方子也很奇特,治病的手段也很不一样。这些人在世间活动,救治老百姓的事迹也很多,我不能一一记述,但还是要先把这些重要的人列举一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雲慕

    中国文化万宗一体,越听越觉得自己的苍白……

  • 李l海琴

  • 听友320386341

    讲的非常好

  • 海融白金

    不是徐文兵梁冬的声音啊

  • 温润如玉雪

    讲的很好,喜欢听!

  • 听友320386341

    讲的非常好

  • 听友320386341

    声音好听 讲的内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