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里的“回忆杀” “当代摄影中的儿童图像”在碧云美术馆开展

图像里的“回忆杀” “当代摄影中的儿童图像”在碧云美术馆开展

00:00
03:30

充实的暑期,离不开多彩的文化盛宴。浦东碧云美术馆最新群展“你的童年,我的记忆--当代摄影中的儿童图像”即日起正式开展。展览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策展,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儿童图像创作方面的一些具体成果。透过一幅幅珍贵且真实的儿童影像,唤醒一代人的童年,也为参观者审视亲密关系,了解儿童心理提供了一种艺术参考。请听东上海之声FM106.5记者唐周丽的报道。

 

“顾铮:上海城市的历史肌理很复杂,这张照片选择的视角很好,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老建筑、新建筑、还有新建的工地联结在一起……”跟随着策展人顾铮的导览,观众们在一幅幅极具年代感的儿童影像里追忆自己的童年。得益于影像技术的发展,这些儿童影像还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艺术家胡介鸣的系列作品《儿子》采用传统的银眼相机拍摄,画面中还是瘦弱少年的儿子置身于宏阔的外滩空间中,作品呈现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也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未来的关注和展望。“好的艺术作品不是限定我们的想象,或者说给出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蔡乙荣、胡介鸣、陆元敏、雷磊、马良、朱浩等艺术家、摄影家的10组、99件作品,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儿童图像创作方面的一些成果。


艺术家朱浩的作品《十岁的波拉片》,是以宝丽来一步成像法摄得。这些作品既是摄影者为孩子们的成长拍摄的记录,同时也是摄影者自己的儿童观、美学观和摄影观的综合体现和追求。朱浩告诉记者,相比于存储在手机、电脑端可以反复调整修改的数码影像,一次成像的波拉片更真实地捕捉着当下的瞬间,也成为了家庭记忆的珍贵财富。“当初在那一个瞬间记录下来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物质而存在。所以每一张照片就像是我跟我女儿的一个纪念品。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里面,家长很多时候总是希望把自己一些童年的记忆也好,缺失也好,会投影到跟小孩的陪伴的关系里。作为习惯,每张照片你都会记下日期,所以当整个日期串起来的时候,你也会看到时间不间断的陪伴。”


除了摄影作品,展览中也不乏极具趣味性的数码合影作品,以及能看能听的动画作品。上海马良的《青梅竹马》系列,以夫妻各自的童年照片为素材,经过数码技术合成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合影”,以此达到重构童年,编织新的个人记忆的目的。


出生于1980年代艺术家雷磊,受到美术电影的熏陶,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动画形象成为他童年记忆的底色,他的作品《一个人的美术电影制片厂》就用几个简单的动画装置勾起了很多公众的童年记忆。参观者李小姐表示:“他是通过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回忆一些小孩子过往的经历,所以他特别能让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小的时候,以及现在长大之后对于童年的比较温暖的记忆。”  


为了增强展览的互动性,浦东碧云美术馆还联合屏幕间,于5月17日起公开向大众征集童年影像,在展览现场,观众也可以上传分享童年影像,作品也将持续更新在展览中。浦东碧云美术馆馆长林薇表示:“我们希望用这个跟影像、跟生活,跟我们最关注的人这样的一个命题,来与大家有一个重新的开始,也是我们社区型的美术馆献给我们周围的大朋友、小朋友的一个礼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