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后传】61.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如何建立和传承的

【黄帝内经后传】61.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如何建立和传承的

00:00
04:42

皇甫谧精通中医,能给自己扎针、治病,所以他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是不能被忽略的。
前面提到,皇甫谧生于公元 215 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华佗是建安十三年
(公元 208 年) 被曹操处死,也就是说,华佗死后七年皇甫谧就出生了。以这个时间点为标志,方便大家理解。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针灸甲乙经》的序言:“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
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传承已久,绝对不是战国或西汉时期的人编写的。
没有几千年来人们做试验去试错、改错,没有巫觋的知觉、感悟,没有师承授受的传承,没有皇家的保护,怎么可能形成中医这么庞大的理论体系?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句话“
医道所兴,其来久矣”就气势磅礴。
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
我们叫本草,皇甫谧说是草木,所以《神农本草经》的“本”不是木本、草本,而是追究药的根源、背后的东西。
他提到了上古神农,但没有提伏羲、女娲,因为神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大部族的领导人,而且神农是一个职位,很多人都当过神农。
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

俞在这里念 shu一声
内考五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读这些人写的书就是很畅快,因为言简意赅,每句都达其意。从这句话就能看出一个问题,皇甫谧接触到的是《素问》,没接触过《黄帝内经》。
为什么?因为只有在《素问》里才有黄帝问岐伯、伯高、少俞的相关内容。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西汉整理成经的《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应该没有传到皇甫谧那个年代。虽然皇甫谧是一个研究历史、博览群书的人,但那时大家看到的已经不是《黄帝内经》了,而是变
成了“论”。
从这句话你就能知道,皇甫谧是没有见到《黄帝内经》本经的,他见到的是改写版。从这里也能推论出,我们现在看到的《素问》,是东汉时期某位高人或某些高人把它改写而成的问答体的书。
内考五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
这就不用说了,都是《黄帝内经》里的内容,《黄帝内经》讲的是一个大格局、大视野。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是:“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皇甫谧把它总结为“
参之天地”,意思是我们是在天和地这种大格局下考虑人的生长壮老已的问题,而且只说天地都小了,我们看到的是宇宙,看到的是北极星、北斗星。
本性命”就是追究性命的本源。
穷神极变”的“穷”是究竟、走到尽头、追究到了极致的意思。
我跟梁冬对话《黄帝内经》时说过,风吹幡动,我们看到旗子在飘,谁让旗子飘?是风。那又是谁让风动?到最后就追究到了一点—“
穷神极变”,意思是追究到生的根源就是“神”,“神”创造、缔造了宇宙时空的万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3210

    大道无形,真经无字。文以载道,得诀方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象之形,目聪自明。以我执我见妄測者,犹盲人摸象也。徒劳形神,欺人自欺,自误误人矣!

  • 李l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