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即断烦恼?致知即开根本智?真我圆满无生死?

格物即断烦恼?致知即开根本智?真我圆满无生死?

00:00
10:27

佛门的悟入,是叫我们断烦恼,修六度万行呢。孔孟学问的悟入,是叫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悟入。你们想想看,方法是一样的: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修三学三慧。那个致知就是求根本智啊;格物是隔离物欲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混在当中,这个物欲就害了我们。我们自心里面的大定,楞严大定,被物欲破坏了,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破坏了。大定不能现前了,般若智慧,根本智也不能现前了。

儒佛之道没有两样,都是在教我们修定开慧,然后才能入圣贤境界,才能与他们同一个知见。你要是证入了,就是悟入之后了,你讲楞严经,不错,是十方诸佛的楞严经。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也是诸佛之一了,你入这个境界了。不入这个境界,诸佛的楞严经不懂。甚至于再给诸位说,看古人的注解也看不懂。这个是一点都不错的。

你要不相信,自己可以测验测验,啊,仔细地观察观察自己的境界。譬如说,去年我读这个楞严经,看这个注解,嗯,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啊,是这么样讲法的。今年再看的时候呢,又不一样了。那可见得,今年解得多,去年就不懂啊,没理解啊。到了明年了,你这个悟性又高一点了,看看今年所解的这个,哎,错了。这就是证明了,连注解,他也看不懂啊。要看懂了,一个讲法,就是这个讲法,过十年,一百年之后,还是这个讲法,那就没错,那你是真懂了。天天在变化,天天境界都不同,怎么会懂了呢?这是自己测验自己。证明什么?证明我们自己于经、于注解,不通啊。

为学最怕的是,不通以为自己通了,这就坏了。不通,自己晓得自己不通,是求学的好态度。为什么?他能够虚心,他能够向上,他不自满。那个不通自己认为通了,自满了,在佛法里面讲增上慢,瞧不起别人了,自己以为很了不起了。实际自己一窍不通。为什么呢?真正通的人,心里没有自满,没有贡高我慢。我们拿世间话来说,学问深时意气平啊。那个有学问的人,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的,那算什么学问呢?!真正有学问的是,意气是平和的。学问愈高,心愈平。求什么呢?平等心嘛。换句话说,心愈平等,心愈清净,心愈慈悲,这是与这个修行、修学功夫绝对成正比例的。那么我们自己修学就要检点了:稍有贡高我慢的习气,我们就走岔路啦,走错路啊,不是在道上。稍稍起一念恶念,一念邪非,我们也走错路了,也不在正法上。正法里面纯善,究竟的真善,无是无非是,这个境界是究竟的纯善。

那么我讲楞严,我们道场还有几位老同修,也应该晓得啊,楞严经,我讲过不少遍了,遍遍都不一样,这就是刚才说了,没有悟入啊。今天在图书馆讲的这一遍,比上一次在念佛堂、在那个第一公司讲的,大大地不相同。第一公司念佛堂讲的,那么再比一比圆山临济寺,跟这个华藏莲社讲的,那又不一样。我想你们听的人心里有数,我自己就清清楚楚嘛,遍遍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呢?当时讲经,我也绝对不说是吝法,哎呀,我知道这么多,少讲一点,自己保留一点,怕别人学去了。要存这个心就糟了,不会开悟的。知道十分恨不得讲出十二分,毫无保留,才有入处。一遍入得浅,第二遍就入得深,第三入得更深,所以遍遍不一样,而不是止在这个境界里面。经本子,给诸位说,用同一个本子。楞严经前后大概也讲了总有十遍左右了,我都是用这一个本子,全都是用这一个本子。本子是一个,本子里面所圈点注解的,是第一次讲的时候写的。第二次讲之后,一直到现在,就没有再增加一个字了。

这是我奉劝诸位,要求悟入,我们要干真的,不干假的。干假的怎么样呢?哎,上一次讲了,第二遍要讲了,再找一些材料来补充,把本子写得密密麻麻的;第三遍讲了,又找些材料来补充。材料多啊,我们这个大藏经里面,楞严经有四十多种注解啊。那么样一搞啊,哼,那楞严就糟蹋掉了。为什么呢?大杂烩了嘛。等于那个炒菜一样,老吃回锅的。回锅菜里面的旧菜再添一点新的,再炒一次又加一点什么东西,那菜还能吃吗?!那不是味道啦。现在怎么样?就有不少人呢,是干这一套的。这个错了!你能够悟入,你才有新境界。

所以我常讲呢,明心见性的菩萨,圆初住,就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么他的见地是真的,不是假的。二住菩萨比他入得深。那我们要是请了这些菩萨来讲楞严经,初住菩萨给我们讲,那头头是道,我们听得很有味啊。为什么呢?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那个二住菩萨来讲楞严经呢,味道更浓了。为什么?他入得更深。那么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到等觉,这四十一位菩萨,大家都来讲楞严经,就有四十一种不同的深度。见解不一样啊,悟入的深度不相同,见解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悟,悟,一定要真。干假的,决定不能开悟,没有这个道理。文殊是等觉菩萨,那当然是没有话说啦。底下这段意思就好啦:

【无是文殊,】

为什么呢?文殊只有一个,一是真。既然一身之外再没有第二身,文殊,如果说再添一个文殊,那岂不变成两个了吗?这个地方比喻,唯是一身,一身当中不能说是。这一句啊,就断定,唯有一才是真。那么像这样的公案,禅宗也有。那么禅宗祖师啊,这个机锋,是不是从楞严里面借用的?那我们不得而知。只要用得巧妙,能叫学人当下开悟,这就是好老师,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法。再看底下一句:

【然我今日,非无文殊。】

这是答复佛前面讲的无文殊。我有一个,确确实实真的一个人在啊,不是无啊。那么换句话说,添一个不行,少这一个也不行啊。诸位要晓得,那个假的啊,添得再多,也是假的。可增可减是假的,不增不减是真的。那么换句话说,有来有去是假的,不来不去是真的。诸位懂得这个意思了,你能不能觉悟到啊?有生有灭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再说得白一点,有生有死是假的,不生不死是真的。我说到这样子,不必再说啦,诸位还能不开悟吗?我们求真的好,还是求假的好呢?是真的有用,还是假的有用呢?

文殊菩萨这几句话啊,意思里面就含着:真如无体,不剩一法,也不欠一法,圆圆满满,所谓是无欠无余啊。这个当中加不上是非两个字,你说是,错了;你说不是,也错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