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从突厥到东突厥

99. 从突厥到东突厥

00:00
22:06

通俗西藏史(九十九)——从突厥到东突厥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一期咱们讲了到底哪里是西域,这期咱来聊一个和西域分不开的种族——突厥

之前在讲唐蕃战争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大家,有没有兴趣听听后突厥的内容,很多朋友留言表示有兴趣,那老布这次就把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放在一起讲一讲。


突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个令人胆寒的名字。

这个绵延百余年的强大存在,历经南北朝、隋、唐三个历史时期,曾经以泰山压顶之势,让中原王朝喘不过气来。


那么在史料中不断现身的突厥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又是个什么关系呢,咱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

突厥部落最早游牧于金山南麓(阿尔泰山),为柔然属部,突厥王室阿史那家族,最初不过区区数百帐。但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周边的铁勒部渐渐归附,形成了一支拥有数万人的强大势力。

因此,突厥从始至终都属于部落集群的体制,即便突厥汗国建立后,其依旧为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

这种部落联盟的国家属性,既主导了突厥汗国之兴,也决定了突厥汗国之亡。

突厥部落兴起时,北方草原的霸主还是柔然汗国。

古代汉族文人挺逗的,把柔然这个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伊犁河流域的庞大势力,命名为“蠕蠕”。就是蠕动的蠕,意思是“缓慢地爬动”,也不知道在草原上来去如风的柔然,怎么会和蠕动挂上钩。



到了公元546年(西魏大统十二年),突厥酋长阿史那·土门(土门,意为“万人长”)受命击败了西域高车国的残余。

有了战功的阿史那·土门觉得自己也不是一般战士,就向柔然可汗求婚:“您看我这功劳也挺大的,要不您嫁个闺女给我得了!”

没想到柔然可汗阿那瓌火了,居然派了使臣上门辱骂土门:“尔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周书·突厥传》)

这意思是说,你家祖祖辈辈都是给我打铁的,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货,还敢惦记我闺女。

你自己是啥层次,你心里没数啊?!

惨遭打脸的阿史那·土门怒不可遏,马上就发动了对柔然的战争。

552年,柔然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柔然汗国覆亡。

干掉了柔然之后,阿史那·土门自号为“伊利可汗”(盟主或国王之意),突厥汗国正式创立。

随后,游牧政权的爆发力毕露无疑。

在短短三十余年间,“西破囐[niè]哒,东击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建立了一个“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疆域扶摇万里的庞大势力。

这时,中原的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政权等国,都哭着喊着向突厥纳贡、和亲,以便换取突厥的支持。

所以,阿史那土门的儿子佗钵可汗,曾经撇着嘴说了这么一句话,“但使我在南两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这意思就是说,南边有俩孝顺儿子,我还用担心没钱花吗?



到了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中原地区变天了。

当年二月,北周的小皇帝宇文阐[chǎn]以杨坚深孚众望为由,下诏禅让。轰轰烈烈,但又很短命的大隋朝上路了。

随着杨坚一统中原南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博弈,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此时的突厥汗国依旧强大,但受制于辽阔的疆域和生产方式,国内的政体已形成了“国内八汗”的管理形式。

其中,沙钵略可汗(大可汗)为汗中之汗,坐镇牙庭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

第二可汗,统治蒙古高原北部。

莫何可汗,统治蒙古高原东部。

阿波可汗,统治老巢阿尔泰山。

达头可汗,统治新疆西部到中亚。

此外的贪汗可汗、纥支可汗、潘那可汗因势力弱小,处于龙套地位,史料一般略去,只称突厥“五汗并立”

隋朝定鼎的第二年,沙钵略可汗的妻子(北周的千金公主)极力撺掇为娘家报仇。

所以面对隋朝的使臣,沙钵略可汗表现得相当冷淡,跟他说:“北周跟我是实在亲戚呀,现在杨坚自立,我要是不弄他,都没脸见老婆了!”

这话说的,感觉沙钵略可汗好像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其实老婆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其实也未必,可以肯定地说,沙钵略不是个妻管严。

沙钵略心里真正想的是,以前你们汉人都是俺家的韭菜,我还没割够呢!咋地,这回韭菜想反水啦!

那不行呀,还得从隋朝这只肥羊身上,再薅几把羊毛。

于是,突厥便与营州(辽宁朝阳)刺史高宝宁合谋,攻占临渝镇(山海关)大举南下。



这场战争中,隋朝军队只能说是在局部战役中有些亮色。

比如说,达奚长儒率所部2000人,面对突厥数万大军,死战不退,激战3天,军械用尽以手相搏,士兵“手皆见骨”。

达奚长儒本人为激励士气,披甲冲锋,身被五创,洞穿者二。就是在这种以命相搏的气势下,区区两千步兵,硬是以战损十之八五的代价,拖住了突厥大军的进攻。《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

但必须得承认,一个达奚长儒还是改变不了局面,突厥大军的进攻战线足够宽阔,依旧对武威、天水、安定(甘肃泾川)、金城(甘肃兰州)、上郡(陕西富县)、弘化(甘肃庆阳)、延安等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弄得“六畜咸尽”

依着沙钵略可汗的计划,本来应该继续南侵,但此时隋朝的离间计,已开始显露效果。

当时沙钵略麾下号入长城者40万人,但其中归属于本部的不过10余万人,其余部众皆为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与莫何可汗所有。

这些军队当然不可能抱成一团发动进攻,他们分布在一条东起幽州,西至酒泉的战役展开面上。于是就出现了信息沟通的不对等,战争效果不平均的状态,有些人天天吃肉,有些人天天啃骨头。

这就给隋朝的离间创造了空间,在战役进程中,达头可汗率先带兵西返,沙钵略可汗也只得撤回塞北。

随后,长孙晟(李世民的老丈人)凭借对突厥的熟悉,继续实施了离间之策。直接导致阿波可汗因不听号令,被沙钵略可汗袭击。

母亲被杀,部众被夺的阿波投奔了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借兵十万为其报仇,突厥内部战火顿起。



说起长孙晟这哥们,还真是值得聊两句的,成语“一箭双雕”说得就是他。

你还真别说,长孙晟不光射箭能一箭双雕,干工作的时候,也一直都一箭双雕。

他作为隋朝最有名的两位纵横家之一,为突厥汗国的分裂,做出了添砖加瓦的贡献。

随着长孙晟持续不断地搅和下,突厥各位可汗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一个横亘在中原头顶上的庞大国家,最终分成了东西两个大板块,这就是东突厥西突厥。其中,阿波可汗与达头可汗控制的区域,基本上就是之后西突厥汗国的雏形。

这也就意味着,突厥汗国已从一个完整的政治联盟,分裂为东西两个心存龌龊的小联盟。

此事件的时间节点为583年(开皇三年),隋朝建立不过短短3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厥汗国的分裂,也不能说都是因为长孙晟搅和,导致分裂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游牧政权本身的问题。

所有的纯游牧政权,都有三条无可逃避的天然劣势:

其一、缺乏生产能力,国家经济极度依赖掠夺收益;

其二、经济的极度单一性,导致国家抗灾能力极差;

其三、游牧的生活方式,具有天然的不团结基因。

因此,游牧政权常表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特质,其快速的兴衰,皆源于无可改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之后,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将不断重复上述魔咒,走出各自的兴衰曲线。



随着突厥汗国的分裂,双方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逆转,尤其杨坚的一系列措施推行后,隋朝迸发出了惊人的生机。

于是,隋朝借着国家稳定、经济腾飞的翅膀,连续三次对东突厥实施了打击。

最终在形势的逼迫下,东突厥汗国向隋朝臣服,启民可汗甚至跑到大兴城(长安)向隋炀帝跪拜,自称是隋朝的臣子。

等到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北巡到榆林的时候,启民可汗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部酋长相迎。

长孙晟见大帐之前杂草丛生,便想让启民可汗亲自除草,以便震慑各部酋长。

他指着帐前杂草,对启民可汗说:“此根极香。”

启民可汗走过去闻了闻说:“香啥香呀,一点都不香!”

长孙晟摇头道:“天子所行之地,诸侯都躬亲洒扫,以表至敬之心。今牙帐中荒芜,故特留香草尔!”

启民可汗恍然大悟,亲自拔刀除草。

从沙钵略可汗地“为北周报仇”,到启民可汗的亲自除草,不过短短25年,但双方的反差之大,可谓天差地别。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长孙晟从来没有过大战之功,但他离强合弱、一箭双雕的计策,却让两国强弱易位,边疆无虞。

这才是真正的谋主,于静室中听风雷,在千里外决胜负。

因此史料里对他的评价是,“威行域外,成北方之功,过于百万雄师。”



但隋朝毕竟二世而斩,等到隋朝崩了,东突厥便获得了再次雄起的机会。

为了躲避隋末的兵乱,大量汉人逃入黄河河套地区,既削弱了中原的实力,也让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服于东突厥。

由此一来,东突厥控弦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

此时中原的割据者势力里,如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王世充、李渊等人,都曾先后向东突厥称臣。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唐朝定鼎关中,东突厥汗国依旧是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庞然大物。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爆发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家的老二,亲手干掉了哥哥和弟弟,老爸一生气,扭头回后宫开始专心造小人去了。

第二件是八月,20万铁骑寇关而入。

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气儿还没喘匀溜呢,就被迫去渭水河边跟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唠唠。

至于俩人唠的细节,唐史都没好意思写,就是很笼统得描述了一下:“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伏拜。”

然后就是两天之后,双方在渭水河边杀白马立盟。突厥骑兵全部撤回,一个月以后,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估计这意思是,这次来了二十多万人,踩坏了不少花花草草,送点牲畜表示一下歉意。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颉利来请和,诏许之。上即日还宫。乙酉[yǒu],又幸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也就是说,人家颉利可汗是带着二十万,浩浩荡荡的来请和滴,达成了目的,人家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所以,这是一次史上最牛自驾游!

咱们别把颉利可汗的一片丹心,想歪了!



三年之后,李世民就倾其所有的堵上了国运。

他派李靖兵分六路,能战之将倾巢而出,趁着东突厥遭遇天灾的机会,一击而擒颉利可汗。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唐朝正式荣登东亚霸主的王座,“天可汗”之名一直用到了唐玄宗。


击倒了东突厥以后,如何安置十余万突厥的降众,让唐朝君臣颇费了些心思。

最终,李世民选择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宁夏灵武),分颉利(可汗)故所统之地,置顺、化、祐、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囊,右置云中都督府(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以统其众”。

由于搞垮东突厥的时间相当早,唐朝尚未摸清如何管理游牧种族的门道,也未出现羁縻州的概念。

因此,东突厥故地上最先设置的州府,不能等同于羁縻州。

在击倒东突厥的过程当中,同属于游牧部落的薛延陀出力甚多。

这个薛延陀汗国,本来是就是唐朝扶起来,用来平衡突厥的棋子。但在击倒了东突厥后,大量突厥降众南迁,直接导致草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于是本来就有唐朝背书的薛延陀趁机做大。

我们再讲公主和亲时提到过,李世民为了拉拢薛延陀曾经许嫁过公主。但深知草原虚实的执失思力,力排众议坚决表示反对,他对薛延陀已经做大了,如果嫁公主再次给他背书,日后必为大患。

结果李世民就拿彩礼给的不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做理由,悔了这门亲事。

这个时候,唐朝君臣其实已经认识到,迁走草原部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在贞观二十年,唐朝又联合其他草原部落,搞垮了新崛起的薛延陀。次年,唐朝设了瀚海府、燕然府等六府七州,安置回纥、仆固、契苾等部,正式实施了羁縻制度。

《旧唐书·回纥传》载:“自太宗平突厥,破延陀,……置州府以安之,……以威惠羁縻之。”

随后近二十年中,北方草原保持了相对的平静,默默等待着另一支突厥势力的崛起。这便是在高宗武后时期,横行一时的后突厥汗国。

下一篇,我们将要梳理西突厥、后突厥两个汗国的兴衰起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江_xpr

    将柔然改称蠕蠕是北魏太武帝拓拨焘,蠕蠕是一种没有骨架的爬虫,以示蔑称🤔

    白发布衣 回复 @大江_xpr:

  • 天天向上加油加油

    老布讲了我想一直了解的内容,感谢🙏

    白发布衣 回复 @天天向上加油加油: 有帮助就行!

  • 听友218485735

    阿尔泰山?阿尔金山?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18485735: 阿尔泰山,古称金山

  • 1363825wvd寂静山林

    刚从青甘大环线旅游回来,听老师的西藏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白发布衣 回复 @1363825wvd寂静山林: 对您有用算我没白忙乎

  • 听故事的咪宝

  • 那索齐

    蠕蠕也不是汉人给他的,是鲜卑啊

  • 1590666uhdf

    金山,被口误为“阿尔金山”了。

    白发布衣 回复 @1590666uhdf:

  • 兰山听风

    心存龌龊?心存龃龉吧

    白发布衣 回复 @兰山听风:

  • AppleDaddy

    李世民真是搞玄学的祖宗

    白发布衣 回复 @AppleDaddy:

  • qjq5602

    好!好!好!

    白发布衣 回复 @qjq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