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

何尊

00:00
07:22

何尊

何尊是宝鸡青铜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何指的是器物主人的名字,尊是盛酒器。何尊通高39厘米,重14.6公斤。造型优美,通体四道扉棱,整齐有序,上部纹饰以蕉叶纹和蛇纹点缀,腹部是高浮雕的饕餮纹,神奇威严,可以清楚的看到饕餮的犄角、眉毛、眼睛和獠牙。传说龙生九子,饕餮是它的第五子,有首无尾,非常贪吃,最后吃太多把自己撑死了。古人将饕餮铸造在青铜器上是为了告诫后人不要有太多的贪欲。下部是浅浮雕的饕餮纹饰,以云雷纹垫底。器物上方圆口,是为了方便舀酒,下体是方的,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这件国宝的发现充满传奇色彩。何尊于1963年在宝鸡贾村塬一位陈姓村民家后院出土,1965年由于饥荒,何尊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同年9月,被宝鸡博物馆工作人员以30块钱征集入藏。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这件青铜器被调北京。著名青铜器专家,前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马承源先生参与筹备,在清理何尊蚀锈时,发现了内底的铭文,使何尊身价倍增。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64件文物,何尊名列其中。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我们通过这边展板了解一下。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字体就是最早的“中国”二字,在这里是地理方位词,是“国之中央”的意思。“中国”二字所在的这一句“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的意思是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要在天下的中心来治理人民。但武王积劳成疾,未来得及实现宏伟计划就英年早逝了。所以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完成父亲遗愿迁都于成周洛邑,五年四月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贵族子弟进行训诰,年轻的何也在其中,天子勉励何等宗族小子仿效父辈为朝廷效劳,完成使命,享受祭祀。周成王在训诰完毕后,赏赐何贝30朋贝,何因此作尊,用来祭祀他的父亲,同时纪念这一荣宠。

何尊铭文记载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完成武王遗愿营建成周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那为什么要在洛阳建立陪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武王灭了数百年历史的大国殷商,但是商的顽固分子还在河南一带蠢蠢欲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引起管叔、蔡叔不满,他们联合纣王的儿子发起叛乱,史称“三监之乱”,这对新建的西周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是因为周的都城在镐京(今西安长安区),对镇抚东方是鞭长莫及,若在洛、伊(今河南洛阳)一带建陪都,对巩固东方是上策。而且古人认为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样就发生了西周初期营建陪都洛邑的事件。何尊的铭文与《尚书》的《召诰》、《洛诰》等历史文献完全吻合,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何尊对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

其中还在铭文中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组,就是中国这两个字。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距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铭文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民”。这里中国的意思和现在是不同的,指的是一个地理方位词,国家中心、中央的意思,表示国之中央,王者居中,控制中心就是控制整个天下。

“中”是指事字,中字的竖代表的是旗杆,代表旗杆的把手,四个横代表旗杆上面的旗帜,旌旗在氏族部落中央飘扬,是氏族的族旗、标旗,也是氏族成员外出归家的方向。“国”是会意字,代表人们居住的城邦,上下两横则表示维护城邦的城墙或壕沟,右边是兵器戈,象征军队。古人认为没有城邦、城墙、军队就不能称之为国。最初的“国”没有边框,因为古人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小篆时,才增加了一个边框表示疆域的含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73777pxxh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那时,距离西周初年周公执政时期已经晚了有数百年的时间了。

  • f12l1ieu4e83ooanlwam

    讲错了,饕餮不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