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55 性别差异:激素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055 性别差异:激素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00:00
07:09


在我们大众的认知中,通常会对男女性别有着固定的认识。比如男孩子小时候会更加的调皮淘气,女孩子则比较安静内敛;成年的男子往往力气更大,更具有攻击性,而成年女性则比较柔弱,性格也更倾向于保守。

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固定的认识有时候也会被打破,比如有的女性会表现出比男人更加强悍的一面,而有的男性则会时不时显示出阴柔的气质。是什么造成了这样性别上的差异,又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变化呢?今年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性别与激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激素对性别的影响。

假设基因里已经预先设定好了与性别有关的特征,那么它就会通过我们的生理上表现出来。就像在胚胎时期,男性影响睾丸形成的基因会指导胚胎分泌睾丸素,这就是影响男性特征的雄性激素。

而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在胚胎时期接受了更多的睾丸素,那么她长大之后会比同性表现出更多的男性特质。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即使男性没有生殖器,并一直被当作女性被抚养,他们自觉地参与到男性游戏中,并认同自己的男性身份,而且并不太过痛苦。

睾丸素似乎也同样影响着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如果我们给动物注射睾丸素,它便会显示出更多的攻击性,同样的有暴力倾向的男罪犯体内的睾丸素也往往比其他人高。

而在文化发生影响之前,人类和猴子的攻击行为,也能够在生命早期就表现性别的差异,并且成年后随着睾丸素水平的下降而趋于消失。虽然这些证据不足以定义成结论,但很多学者相信性激素的影响确有其实。

不过,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人类开始进入中年甚至老年时,女性会变得更加独断和自信,而男性则悄悄相反,会比较少的去支配别人。

激素变化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而另外的原因则是角色需要。有一些学者推测,在求爱阶段以及初为人父母的阶段,社会期待会使得男女双方重视那些增强他们角色的特征,男性更强调男子气概,女性则会控制自己的独立和专断。但是随着男性双方结束了成年早期的角色,他们则会更多地表现出原本受到限制的特征,会变得越来越双性化,会兼具独断性和养育的能力。

文化与性别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激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那么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个塑造性别差异的因素,那就是文化。

经过前期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化是由大型群体共同拥有并能代代相传的一切事情,包括思想、态度、行为和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也存在着资源竞争,因此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有学者认为,“文化循环”影响着文化的演化,人类先创造了文化,然后适应这种文化,但文化也塑造人的行为,以此来延续文化。我们可以说人类是文化塑造的文化塑造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观念的塑造力,这也反映在男女两性的适当行为中。如果有人违反了社会期望,那么就会遭到文化谴责。比如,一般来说,女孩子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家务和养育孩子,而男孩子的时间大多花在打游戏上。就算是在当代社会的北美,夫妻双方都从事职业,但男性也是完成家里的大部分修理工作,而照看孩子的工作依然在女性身上。

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2004年东南亚发生海啸灾难,事后有数据显示,8个村庄的死亡人数中,女性死亡人数至少是男性死亡人数的3倍,因为这些女性在发生海啸时多在家中或者附近,靠近海岸,而很少有人是在海上、外出办事或者工作。

于是,就有一种形象的比喻:性别社会化给了女孩子“根基”,给了男孩子“翅膀”。有研究者发现,在儿童图书中拿着扫帚、针线、锅碗等家务用具出现的女孩形象是男孩的4倍,而拿着干草叉、犁、枪等生产工具出现的男孩形象是女孩的5倍。

而这样的情况放在成人身上也并没有多大的不同。2010年的联合国报告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女性花在无偿家务劳动上的时间至少是男性的两倍,而她们有偿和无偿工作的总时长也大大超过男性。而且,在职场上,从事地位较高、掌握权力或者具有权威性工作机会的女性也很少。就如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仅有13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女性。

谁来负责做饭、洗碗,谁来负责狩猎,谁应该是执掌公司或者统治国家的人,这些对男女双方不同的行为期望,我们称之为性别角色。那么这些性别角色是如何产生和被影响的?我们从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性别角色差异中发现,文化确实会影响性别角色的建构。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们讲述了激素对性别的影响,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在生理上得到具体体现,但同时,社会角色也是影响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文化与性别,了解了性别角色的概念,同时,也知道了文化深深影响性别角色的建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